第146章 大明的第一道流水线
半串吊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6章 大明的第一道流水线,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半串吊子,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6章 大明的第一道流水线
朱含茗先前就知道,曹玮乃是不可多得的贤臣,否则也不会如此被朱元璋看重,接连升迁之后,还选择将自己嫁于他。
但是她没想到曹玮竟会如此的为国为民。
火炮改进终会有人去做,别人去做会更加危险,那他便去冒这个险。
曹玮这么做,不图名不图利,为的只是提升大明的军事力量,以保大明的百姓能安居乐业,不收战乱之苦。
试问天下谁还有曹玮这样的胸襟?
朱含茗原先对曹玮只是有好感,但随着这一次交谈之后,那份好感便成了倾慕。
这样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肱骨大臣,也难怪朱元璋对他青睐有加。
只怕若不是如今朱元璋做了皇帝,一定会收曹玮做干儿子。
如今有身份摆着,朱元璋收不了干儿子,便让曹玮做自己的女婿。
直到今日听了曹玮这样一番话,朱含茗才大概知道了朱元璋心中的想法。
而曹玮在她心中形象更加伟岸,在她心中的份量也再次加重了许多……
“钟国公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等身先士卒的气节实在令含茗倾佩!”朱含茗说这句话的声音稍微重了一些。
“既食君禄,这都是身为臣子该做的,公主就不要夸我了,再夸我就上天了。”曹玮轻笑着回答。
一圈转下来,两人又走到了亭子中,曹玮忽然朝着朱含茗拱手道:
“改进火炮一事尚未完成,臣还需前去制造局,不能久留在此,望公主见谅。”
朱含茗道:“钟国公无需多言,自然是以家国大事为主,含茗年纪虽小,却不是不知轻重之人。”
曹玮点点头,就要离开。
而在转身之时,他却又问了一句。
“臣有一事想要问一问公主,不知方便与否?”
朱含茗听到这话,挥手将身边的宫女退去,“钟国公有何问题,直接问便是,含茗定知无不言。”
曹玮罕见的挠了挠头,随后开口道,
“臣入朝为官数载,幸得陛下赏识,如今陛下见我始终孤身一人,便想要为臣寻一良妻,寻得女子年方十六,与臣年龄差距不小,公主觉得,那女子会不会介意臣年纪大她许多?”
曹玮这话虽没有直接说明,但其中的意思却很清晰,就是问朱含茗会不会介意曹玮年纪比他大。
在朱雄英和朱元璋的撺掇之下,曹玮确实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娶妻的想法。
且曹玮对于朱元璋安排的婚姻对象十四公主朱含茗也很满意,但他满意不代表朱含茗就心甘情愿,毕竟两个人年龄差距摆在那。
今日正好四下无人,曹玮便想询问朱含茗的真正想法,只要她说不愿,曹玮便会找到朱元璋,拒绝这门天赐的姻缘。
因为他知道,自己能拒绝朱元璋,而朱含茗面对自己的父皇,是根本做不出任何反抗的。
而朱含茗听到这里,顿时心中一暖。
心思聪慧的她自然明白曹玮这是什么意思。
只要自己对这门亲事表示出一点抗拒,曹玮便会去做那个得罪朱元璋的人。
没想到曹玮不光心怀家国,竟心思也如此细腻,会来探寻一个少女内心的真正想法。
而且曹玮的话说的很委婉,没有直接挑明,给了朱含茗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无论接受还是拒绝都不会太过难堪。
对于常人来说,身份地位得差距确实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朱含茗是朱元璋的亲生女儿,是大明的公主,不管怎样她的身份都尊贵无比。
但曹玮显然不在常人之列,光是他为大明立下的一桩桩一件件功劳,就不能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国公来看。
大明的其他国公,多数都是跟着朱元璋当年一起打天下,因为立下战功才被封为国公。
曹玮同样有战功,虽然只有一次覆灭北元之战,比起其他国公逊色不少,但曹玮立下的其他功劳,却是其他国公可望而不可即的!
光是为大明找到了亩产近千斤的高产粮食这一件功劳,曹玮甚至都可比肩圣人!
更不要说还有研造蒸汽机、为大明寻找倭国石见银矿等等。
曹玮所立下的功劳,都是不世之功,就算凭此位列三公,也没人能说一句不是。
终究是曹玮无心功名利禄,朱元璋给他什么他便接着就是了。
这样一来,朱含茗公主的身份在曹玮面前就不是太过的尊贵无比了。
朱元璋有十多个女儿,个个都是公主,但整个大明只有一个曹玮。
至于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依旧是曹玮多虑了。
对于豪门联姻这种情况,年龄差距更大的都有,如今曹玮也只不过刚过三十,差距还没大到让人不能接受。
朱元璋撮合的这段姻缘,对朱含茗来说也不失为一段良缘,像曹玮这样的,在大明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第二个。
“钟国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可用常人相比较,在含茗看来,即便有些许的年龄差距,那少女若能服侍在钟国公身边,该是她的女儿福分才对。”
朱含茗说这番话,无异于表露心声,说完便不敢再看曹玮。
曹玮听完之后,轻轻点头。
“既然如此,那臣便可宽心许多,事务繁忙,臣便先告辞了。”
朝着朱含茗再次一拱手之后,曹玮转身离去。
朱含茗看着曹玮的背影消失在御花园入口处,有些出神。
忽然耳边一道声音响起,
“小姑,与钟国公聊得怎么样?”
朱含茗扭过头,就看到朱雄英那张带着一丝迫切之色的脸。
原来朱雄英没有离开,一直躲在暗处偷看两人的进展。
为了曾经的养父曹玮,朱雄英也算是操碎了心。
朱含茗本就是被朱雄英哄骗过来,猝不及防见到曹玮的,此时再见到朱雄英,心中有小小的愤懑。
再者朱雄英问的问题,朱含茗也羞于开口,难道跟他说这次约会很顺利?
小女儿心性的朝他轻哼了一声,没有回答便直接离开了。
不过朱雄英看着她轻快的步伐,猜想这次让两人相见,效果应当不错。
朱雄英十分自得的点点头,嗯……回去见皇爷爷。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
曹玮火炮的改进实验从未间断,然而由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方法,都是收效甚微。
到了九月下旬,宋平和赵恒负责研造的流水线终于有成果了。
枪械制造厂,
曹玮听到消息之后,便急匆匆从西边的大院赶了过来。
“如何?流水线研造成功了?”
迎着等在枪械制造厂门口的宋平和赵恒,曹玮开口问道。
<div class="contentadv"> 从他六月份让两人开始研造流水线,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时间。
“回大人,流水线已经造毕,请大人过目,”宋平拱手一礼,接着转身带曹玮往枪械制造厂里面走去。
制造厂内部,几千名工人分成两侧,从中间让出一条道路。
见到曹玮到来,都激动不已。
他们有很多人都是从遥远得外省之地赶来,一直听过曹玮的名字,却没见到过真人。
今日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钟国公,一个个高兴的挥舞着双手呼喊着“钟国公”。
曹玮对他们回以笑脸,接着便跟宋平他们来到第一架流水线前面。
流水线的大概机构曹玮跟二人说过,所以这次研造出来的流水线跟曹玮印象中的流水线大差不差。
传送轴、蚕丝制成的具有较高任性的粗麻传送带,还有一些装置,是将流水线跟外部的水力车床衔接在一起。
曹玮查看过后,点点头,
“现在可能运行?”
宋平回答:“自然可以。”
赵恒去了一边,将水力车床的齿轮衔接上,流水线的传送轴便开始缓缓转动,上面,上面的粗麻传动带也跟着传动。
宋平一声令下,几名工人已经到了各自的岗位,从最开始的一根枪管、枪托,随着传送带经过几人连续加工,到流水线尾部,一名工人拿起那把已经组装完整的火枪,用拉床给枪管拉出膛线。
宋平上前接过那把火枪,推开弹巢装上了子弹。
这边赵恒带着几人搬过来一个试枪的靶子,立在墙边,随后众人散开。
“大人,请试枪。”宋平把火枪递到曹玮面前。
曹玮接过,在手上掂量了一下,随后举枪瞄准了立在墙边的靶子,扣动扳机。
“嘭!”
“嘭!”
“嘭!”
……
连续六声枪响,证明这把连发火枪的品质是合格的。
曹玮忍不住揉了揉耳朵,这火枪在室内发射,回声可真大啊!
转过身,曹玮看向了宋平、赵恒,以及他们身后数不清得工人们。
忽然,曹玮咧开了嘴,露出笑脸。
“好!流水线制造成功啦!咱们能大规模制造火枪啦!”
顿时,整个枪械制造厂内响起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比起刚才的枪声,这一阵欢呼声像是要把曹玮的天灵盖给掀开。
看着工人们情绪如此高涨,曹玮也没有出声制止。
而是跟他们一起喊了两嗓子,待众人清楚平复之后,再次说了一些鼓励的话,类似于……咱们工人有力量……
充分的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之后,曹玮带着宋平和赵恒二人来到一边。
“流水线研造成功,这次完全是你们两个人的功劳,择日我会禀告于陛下,若是论功行赏,你们便有望能得个一官半职……”曹玮说道。
宋平和赵恒二人听闻此言,都不可置信的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
他们只是会做些匠活的泥腿子,哪里想到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加官,光宗耀祖?
甚至都不需要有品级,只需一个朝廷许可的办事的职位,就足以让他们激动万分了!
“噗通!”
两人齐齐的朝着曹玮跪倒下去。
“大人此等厚恩,我二人没齿难忘,此后必定永世追随大人左右,鞍前马后!”
最初他们只是工部从民间招罗来的工匠,只配干最低等的下力气活,也没有人会尊重他们。
而自从跟随了曹玮,他们的人生轨迹便被彻底更改,先是做了制造局的班头,因为制造蒸汽机、火车有功,可以吃朝廷的禄米。
本以为这已经是他们的巅峰,却没想到,时至今日,他们竟然有望在朝廷中任一官半职!
这等提携之恩,对他们来说,简直恩同再造!
此时两个七尺高的大汉子,不禁红了眼眶。
他们目光热烈的看着曹玮,是曹玮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曹玮被他们两人突然的下跪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赶紧将两人扶起。
“不必如此,你们两人有能力,造出流水线利国利民,这是伱们努力的结果,不必谢我。”
宋平激动的说道:
“大人对我们有恩,我们若是不记大人恩情,岂不是忘恩负义?”
曹玮无奈,只能顺着点了点头,随即岔开话题。
“如今流水线已经造成,接下来就要扩大规模,一道流水线是无法满足大明火枪数量需求的。”
“即日起,你们规划一番,看看枪械制造厂要多少流水线合适,到时报于我,我再上报陛下,可不能让陛下等的太久了。”
二人重重点头,
“谨遵大人之令!”
……
枪械制造厂内的流水线普及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
时间来到十月份。
另一边的倭国。
经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后龟山的调令之下,十万南朝大军赶到了石见山东部。
在距离大明军营不足十里的位置驻扎,随即在山林中开始了一系列练兵,看起来有模有样。
大明军营内。
在石见山一处山腰的位置,朱棣正手持望远镜,遥遥的注视着东边倭国军营的一举一动。
在朱棣身旁,是道衍和尚和几个月前从大明赶到倭国的马和。
观看了片刻,朱棣将望远镜交给身边的两人也轮流观看。
在二人看完之后,朱棣开口说道,
“此时倭国前线局势刚刚稳固,后龟山便来石见山练兵,分明来意不善,大师,你怎么看?”
道衍眯着一双三角眼,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殿下来倭国时日太久,让后龟山起了疑心,此举,只不过是试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