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我们的好干部!
南风过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我们的好干部!,分手你提的,我升官又后悔,南风过境,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不长,来了十几个人,都是镇郊的农民。
有几个许知远也认识,说起话来自然方便不少,许知远了解了一下,这些人的自留地都在大棚基地附近,所以才有了也经营蔬菜大棚的想法。
毕竟这里已经形成规模,有现成的自来水可用,不然在别的地方,水源就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一栋蔬菜大棚,成本大约一万多,一般要想有显著的收入,种植四五栋大棚就可以了,要是再多,一家人可能就忙不过来了。
单纯的只种一栋大棚,收入肯定是有,但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除非没有办法,很少有人只经营一栋大棚的。
许知远自然很清楚这个情况,他同那些人聊了聊,打听了一下他们的家底,这些人都是自己有一部分钱,还能借到一点,但是还满足不了盖大棚的需要。
有的缺个万八千的,有的缺一两万的,数量都不多,但是在农村,一分钱就能难倒英雄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乡亲们,既然你们就只差钱了,刚好我个人有点钱,先借给急用的人家,帮你们先把大棚给盖起来。”
了解完情况,许知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唉,许主任,你那点工资,能有多少钱,还是自己用吧!”就有人笑着说道,他们现在还是习惯叫许知远许主任,这个主任不是党政办主任,而是乡村振兴办的主任,村民对这个职务比较有感情。
许知远听了哈哈笑道:“你们可别瞧不起我,前几天我被人打砸,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破案后,赔了我二十万呢!”
“那还真不少,那件事情我知道,是松岗镇的地痞,真是可恶,许主任要是打仗需要我们,我们给你出一个营。”
有人接过话来,然后大家就哄笑起来,气氛很热烈。
“好了说正事,我有二十万,准备全部无息借给你们,我娶媳妇时间钱还给我就行。”
许知远做手势让大伙安静下来,继续说道。
“不要利息可不行,最少要按银行定期利息。”
“而且,怎么能那么定日子,要是许主任一辈子不娶媳妇还一辈子不还了?就一两年,先可着许主任的钱还。”
众人笑了一阵,七嘴八舌地说道。
许知远继续说道:“因为财力有限,我的想法是,每户最多借一万元,凡是拿到借款,再利用自己筹集的,能马上盖起两个大棚的才能得到借款。不然光靠借也不是办法。”
“那是,借钱弄一个大棚,还不如到工地搬砖,不必那么操心,要操心就多操几个大棚的。”
这一条件,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事实也正如此。
接下来就好办了,有些人许知远并不都认识,但是有认识的人愿意从中做保,利息是无息的,但是归还日期定在最迟两年,提前还不限。
场面立刻热闹起来,还有闻讯赶来的一些村民也想碰碰运气,许知远的二十万,很快就全部借空,但是还有四家,并没有拿到借款。
他们都有些失望,但是也没办法,人家许主任也都尽力了,而他们来的也晚,谁都怨不着,只能错失了这次的良机。
“你们也别着急,我再给你们想想办法,去借四万块回来,我认识的人多,借钱也容易。”
看到他们的表情,许知远有些不忍,就准备立刻回去。
“别别别,你拿自己的钱我们就非常过意不去了,让你出去筹钱再无息借给我们,我们怎么能那样做,还是人不了?”
立刻就有人出来阻止许知远。
许知远摆了摆手:“你们也不用拦着,宁落一群,不落四人,你们只要能把大棚种好,能把日子过好,就算对我的回报了。你们不要走,我去借钱很快就回来的。”
说完,许知远就从人群里挤出来,开车回到镇上,从沈玉茹那里又拿了四万,回来就借给了村民。
等许知远一走,这些人立刻就动作起来,开始购买材料搭建大棚。
三天的时间一晃过去。
在本村村民的相互帮助下,大棚基地两侧又有五六十栋蔬菜大棚拔地而起,钢管骨架上也已经拉上了塑料,整个大棚基地看起来比之前又壮大了不少。
因为是新建的大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大棚基地人员川流不息,看起来特别忙碌,劳动场面伴随着欢声笑语,别有一番生机。
这一天中午,大伙正忙着的时候,远处的县道上来了五六辆车,停在了蔬菜大棚基地边上。
从车上下来了一个长相端庄的女孩,手里拿着话筒,她的身边还跟着手拿摄像机的人。
别的车上,也下来一些拿着照相机、摄像机,长枪短炮装备不俗的媒体人。
那女孩看起来像个主持人,手持话筒直接说道:“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筱雅,这次我们到安澜县泽水镇,是慕名而来,原计划是到镇委镇政府之后再到蔬菜大棚基地,刚好车辆路过这里,我们就改变了计划,在不通知镇里相关人员的情况下,先做一个采访……”
“这片蔬菜大棚,看起来规模很大,比之前了解的还要大上许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泽水镇是怎么能快速发展起这种蔬菜产业,让我们一起走进蔬菜大棚基地去了解一下。”
“这位乡亲,请问哪栋大棚是你家的。”
迎面刚好碰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记者上去打招呼开始了采访。
“你们是电视台的啊?欢迎到我们镇郊蔬菜大棚基地,这三栋都是我家的,现在正忙着呢,你们想采访什么就直接说吧!”
老人家也不是没有见识,但是他的确很忙。
“我想问一下,每一栋大棚每年能为你们带来多少收入?”
主持人说完,把话筒递到了老乡嘴边。
“一栋一年的纯收入是三万左右,别以为三万不多,但是我家有三栋大棚,这个收入是我家从上数十代以来最多的了。”
老乡笑着说道。
“那你们是自发建的大棚,还是镇里或者村里组织的?”
“是镇里,当时乡村振兴办的许主任带着我们干,他整天都长在大棚里,一干就是几个月,资源是他带来的,技术是他带来的,干劲也是他鼓的,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片大棚基地。”
“而且,在我们极度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许主任还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帮助二十多户农民盖起了大棚,他的钱不够,他竟然出去借钱帮助村民,而且全部无息,许主任真是一个好干部啊,对了,还有沈书记,她到任的第一天就不顾病体不适,亲自到大棚了解情况,后来对我们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用地审批上行了很大的方便,还通过许主任借给村民四万元盖了大棚……”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非常感激他们!”
说着说着,老乡的眼泪掉了下来。
“是啊,沈书记和许主任都是好干部,我们所有人都感谢他们,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闻讯赶来的村民也踊跃发言,场面一时之间极度热烈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