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盐矿基础建设
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62章 盐矿基础建设,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清波凡人,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了朝廷发放兵饷,矿里还有一份给他们。
拿双份薪水,这待遇已当然不错。
兵器是轻甲,长矛,雁翎刀和军用硬弓,十五匹战马。
这次都是太子府向兵部申报,特批的。
这支有三十人组成的护矿队,拥有相当战斗力。
对付那些拿着破烂刀枪,木棍轻弓的强盗土匪,二三百人都没问题。
矿区的劳动力相当充足,周围农户多,冬季没啥事可做,像这些筑路,建房的活,实际男女都可以做。
工程开始时,徐钦跟张乐平他们就交代清楚。
“采用包干制,无论是筑路还是建房,都竞标按要求来做,先预支一些生活费,工程进程…验收合格,再付款,还留着维修款。”
他把现代工程管理那套,全部搬来运用。
张乐平发现还真神奇,工程进度和效率提高很快。
那些包工头自行组织人员,七大姑八大爷的,男女老少齐上,烧饭送水搬砖等各负其责。
矿区管理人员只要监督工程质量即可。
“诸位,咱们必须在腊月中间、年底之前,完成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然后是过年,明年开春就开始正式开挖。”
“食盐提取的操作车间,工艺流程和配方等属于保密,不得对外公开,车间四周警戒,谁泄密就追责,严惩不贷。”
徐钦心里明白,一旦他们的矿盐提取成功,许多官家商人,江湖帮派都会争先恐后地涌来。
而这种矿盐提取法的流程,配方和机械设施等,将成为他们梦想得到的东西。
有关这方面的保密措施,徐钦心里有数,待明年产品正式上市公开交易,他会具体加强。
“明白了徐大人。”
“从现在起,盐矿提纯车间,成品半成品仓库等都要建成堡垒式,怕土匪武装抢劫。”
徐钦的担忧是有历史依据的。
食盐暴利和市场需求量惊人,何况他们生产出来的是精细食盐。
这年头超过百分之百的暴利,许多人都会铤而走险,杀人越货的在所不惜。
除了土匪,还有官家。
古代江湖势力跟官家衙门都是相互勾结。
“那…大人真的对在年底前建起城墙有信心,可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呵。”
张乐平他们无不表示出担心。
垒墙需要大量石条,而且是四方整齐的石条,这才能垒得上去。
这哪里去找石条?
路途遥远的运输…
关于这些,矿场管理者们都私下议论过的。
认为在这里建起方圆近数百丈周长的堡垒,少说要半年以上,现在两个月如何完成?
“年底前要完成一半工程量,只要按人的指令去执行,做好监工,就定能成功。”
徐钦笑呵呵安慰道,很放松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看到徐大人又如此镇定,张乐平等人等也无话可说,只能纷纷表示会全力以赴。
为了筑建垒墙和房屋地基,他们从京城、淮安等地雇佣了几十名石匠,包吃住,每人每月三两银子,两个匠头每月五两。
关于木材,经跟当地县衙协商,以低廉价购买山区伐木场的木料。
至于筑城所需的石料,徐钦决定自行开发,他早就考察过这里有不少石山。
从石山开出来的石料,除了整块可凿成型的规整石料,实际是许多不规则的小块状,石匠们称之为碎石。
徐钦就充分利用这些碎石筑墙。
他让农户家眷们用竹子、木棍和麻绳,编制成统一规格的长方形篮子,装入碎石,石头缝隙用夯土填实即成了石条。
用这些碎石篮子和石条混合使用,筑成石墙。这一个创造性的举措,让在场的石匠,木匠和管理人员都惊得目瞪口呆。
这的确是个良策,省工省料又省时,怪不得他说胸有成竹。
一时间里,从开石场,伐木场到盐矿场之间的二十余里路上,拖木拉石的骡马车,牛车是络绎不绝。
工地上更是热闹非凡。
徐钦和工部把头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易吊车,充分利用杠杆原理,把地上的大石条和碎石蓝子不断起吊上墙,碎石蓝子和规则石条整合在一起。
大石条放置垒墙下层夯实基础,碎石蓝子放在上层很牢实。
建筑涂料非常关键,制作水泥眼下条件根本不允许,但锻烧生石灰还是勉强可以的。
周围有许多小山丘,扒开表层土,下面都是石灰石(碳酸钙)。
开采出来的石灰石,让矿工们搭建土炉窑煅烧,很容易得到生石灰(碳化钙)
生石灰加水搅拌后生成熟石灰浆,作为砌墙涂料,加在碎石蓝里子非常牢固。
熟石灰浆还是城堡里住宅,楼堂馆所的砌墙涂料,比起以前的夯土、粘土要强出若干倍。
整个过程是就地取材,工艺流程并不复杂。
那些工匠们以为遇见了神,一个带兵打仗军神之孙,居然还懂工匠这些?
整个盐矿场的规划,都是徐钦一个人完成。
什么规划图,立体效果图,平面图,局部剖面图等等,这些都难不倒他。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他专门学过机械制图,城堡建筑结构等。
那些工匠的工钱,徐钦也是特别关照,包吃包住每月给银二-五两不等。
这些工匠听了都是喜形于色,毕竟明朝实行的低薪制,老朱家给各级官吏们的俸禄,本身就不高。
无论是官家还是民间,在乡下建房修楼的不算多数,这活不好找。
现在,这个矿山的建筑工程量,陆续可以干上一年。
这一年饭食不但有了着落,还有银子拿。
这些人都是专业匠工,建设规划过许多楼堂馆所,建座屯堡式仓库,那是轻车熟路的事。
在朱桥镇盐矿场这边忙碌,五六天就过去了,终于把该安排的事宜,都落实明白。
“三郎,一会去收拾东西,吃了午餐咱们立即回京城。”
“可是少主,正午返回的话,咱在天黑之前到不了浦口,渡不了江咱们京城也进不去啊?”
徐三郎闻言大吃一惊,连忙提醒道。
“明天早上太子殿下在勤政殿与一些文臣商议事宜,我得参加。”
“所以,今晚咱们就在六合县境内,就近找一家驿路落脚,四更天起来就走,早上就能回到宫里办差。”
“明白了。”徐三郎点头称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