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欣向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小心思,农家悍妇喜种田,心欣向荣,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杨氏的脸瞬间沉了下来,“张氏,闭上你的臭嘴,老娘没跟你家借一分钱,倒是你家当初跟我家借了不少,算算怎么也有一两银子吧,现在是不是该还钱了?”
几年前,苏家日子好过的时候,村里没少有人来借钱,几十文,上百文的都有,有的自觉还了,有的装没这回事,赖着不还。
苏老头不让媳妇去要账,认为得乡里乡亲的,难免谁家有困难的时候,真的家里富裕了,自然会来还钱。
那些年借出去的钱加起来少说十几两,但还回来的一半不到。
也正因为如此,五年前苏杨氏才打主意将闲钱用来买地,就是不想再往外借了,谁知那么凑巧赶上了服徭役。
说道借钱,青山媳妇神色窘迫,想不承认,但人家有借条,她撇了撇嘴,不在说话。
旁边本来看热闹的,也散了,苏杨氏可不是好惹的。
“哼,闲的你。”
苏杨氏冷哼了一声,让儿子赶车回家,一会儿把驴车还回去。
到了家,徐氏听到了动静赶紧从厨房出来。
“萍儿,俊儿扶你爷奶回屋休息,阿荷帮着把东西拿厨房去。”
“好的,当家的。”
徐氏看着一袋子白面和大米,两眼放光,自从家里地少了之后,她好久没吃过白面了,都是杂面饼,大米也是沉米掺着粗粮熬粥。
苏萍看了一眼车上的东西,目光在装布的大包裹上停留了一下,然后扫了一眼韩莹莹怀里的包袱,不动声色的走过来扶奶奶下车。
“娘,大夫怎么说?”徐氏将一袋米扛了起来,一边问道。
“没什么大碍,吃几天药就好了。”
“那就好,娘,我熬了锅粥,跟胖婶又借了两个鸡蛋,饿了吧,咱先吃饭。”
听她念叨着,苏杨氏看了看老大媳妇,虽然人不怎么精明,但从嫁过来对他们老俩是真的孝顺。她想起今天早上徐氏闹着要和离的事,说实话,她是气的不轻,但,转念一想,徐氏怎么突然就开了窍了?
“呀,这是葱油饼,闻着就好香,娘,这么多呢,咱们晚上吃两角好不好?”
徐氏扛着米也不嫌沉,空着的一只手翻着篮子里冒着香味的油纸包,果然是好东西,她笑的合不拢嘴。
苏杨氏笑着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多了,“这是你大妹买的,今天晚上把这一张都吃了吧。”
葱油饼是那种大锅烙出来的,一张挺大的,一般都是切了分角卖,苏明雪直接买了整张的回来。
这一张能分12块,要是都吃了,那满满的干货,绝对吃的饱饱的。
“行了,不沉啊,赶紧拿回去。”
苏大郎看着媳妇眼睛不离饼,过来把米袋子搬过来,一手米袋,一手面袋,轻松地拎回厨房。
徐氏抱着装饼的竹篮高高兴兴的跟在后面。
苏杨氏见闺女拿着包裹,然后看向扶着自己的孙女,“萍丫头,你去西厢房睡吧,你的屋子让你姑和你表妹睡。”
苏萍睡的房间原本就是苏明雪未出嫁之前的房子,是除了苏老头他们屋子之外最大的一间房,宽敞亮堂。
苏家一共四间青砖大瓦房,东西两个厢房。
中间最大的房子分内外间,是两位老人的房间,內间是卧房,外间是吃饭会客的地方,东边两间,住的是苏大郎夫妻俩和苏俊,西边一间房子挺大的,现在苏萍在住。
东厢房是厨房,西厢房当做杂物间。
后院有牲口棚,猪圈,鸡窝,还有一块菜地,前院靠墙角搭了个棚子,堆放着垒得整整齐齐的木柴,挨着厨房这边有一口水井。
一人多高的院墙,裹着铜皮的大门。
由此可以看出,苏家以前的日子真的很不错,放眼整个村子,十年前就能住上青砖瓦房的,除了村长家,这是独一份。
到了现在,也只有苏大耀家盖了青砖瓦房。
“娘,我跟莹莹住西厢房就好。”苏明雪拒绝了母亲的提议。
“姑姑,还是我去住吧,我这就收拾东西。”
说着苏萍就要回房,苏明雪拉住她的胳膊,冲她摇了摇头,然后看向母亲。
苏杨氏看着闺女那坚定地目光,知道在说也没用,只好妥协。
“先把东西房我们屋里,一会儿吃完饭让你哥和你嫂子把屋子收拾一下。”
看着姑姑拿着东西去正房,哥哥带着韩莹莹去了后院,苏萍轻咬着唇瓣,扶着奶奶回屋。
苏明强帮着搬东西,然后把驴车还回去。
因为回来的比较晚,猪肉没有吃,就是徐氏熬的米粥,配上一碟榨菜,不过有了葱油饼,晚饭大家吃的很痛快,也是两个月以来吃的最饱的一次。
鸡蛋一个给了韩莹莹,一个给了苏老头,别人没份。
“哥,嫂子,这些钱拿去还债。”
等饭吃的差不多了,苏明雪拿出三串铜板还有几块碎银子。
路上她问过大哥,不管是借的钱,还是吃食,这两个月欠的加起来差不多二两银子了。
徐氏看着铜钱和碎银子没敢收,而是看向公婆。
“收起来吧,明天去还钱,要好好谢谢人家。”他们这一病,欠了好多的债,最主要的是人情。
公爹发话了,徐氏将钱收起来。
她想了想,好奇的问道,“大妹,你的嫁妆都拿回来了?”
“没有,除了莹莹我什么都没要,其实嫁妆也花得差不多了。”
“这么多都花了?”徐氏不相信,当初小姑子出嫁,那么多嫁妆让她眼红不已,不算被褥衣物,光压腰的银子就八两,还有一盒的银首饰,加起来也有个七八两吧,全给了韩家?
想想都心疼。
说到嫁妆,苏明雪微微垂眸都是以前的事了,她也不想计较。
其实就是计较也没用,钱都没了,否则五年前她不会被逼从军。
关于闺女的嫁妆,路上苏杨氏问过了,莹莹小时候看病吃药,还有几年来的花销,陪嫁的银子基本上没剩多少,首饰给了两个小姑子一人一个,剩下的卖了给韩老二买纸笔,还有赶考的盘缠。
这些,孩子以前从没有说过,他们也不知道,一直以为闺女在婆家过的不错,没想到近二十两的嫁妆都被韩家搜刮完了。
苏杨氏不想闺女想起往事伤心,“行了,嫁妆没了就没了,人回来就好。”
“娘,话是这么说,但不是这个理,嫁妆是媳妇的私人财产,就是和离也应该拿回来才是,不能便宜了韩家那群王八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