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士为知己者死
对方离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0.士为知己者死,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对方离开,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满没读过书,从军之前每日所关心的除了父母妻儿就是耕牛田地,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若不涉及自身,双方谁胜谁负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他根本弄不清这群凶神和营中将官谁说的对,眼下乖乖听话保住小命才是最重要的事。
另外三人也不傻,都表示愿意合作,四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五一十的回答那汉子问的问题。
片刻之后,那汉子问完了,冲身边的人点头示意后说了声得罪,王满四人就被困了个结结实实,嘴上塞了一团布,头上套了一个黑布袋扔进茂密的矮木丛中,他们心里极为紧张,生怕对方不讲信用,直到听到他们的脚步声远去才长出了一口气闷声抽泣起来。
白泉山脚下军营内,十七道黑影无声无息的在篝火照不到的阴影里穿行着,进入军营中心,为首的一个高大身影一挥手,其余黑影迅速散开各奔自己的目标而去。
这为首之人正是甘宁,十三天前,在朐忍城中高鸿的军帐内,刘启将深入敌后火烧粮草的计划和刘洪商定,当夜甘宁就率领精挑细选出的二十五个人从城头攀绳而下,钻入密林潜出叛军的包围。
本来城中各部为讨好刘启主动送来好几百人选,这些人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身手利索,不过在甘宁看来符合所需条件的十不足一,而能让刘启满意的更是一个没有,好在计划本就不需要太多人手,筛选了一遍甘宁只留下二十一个人,加上自己及从江陵带来的没有受伤的四个部下凑成了一支共二十六人的敢死队,在很多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下趁夜出发了。
本来刘启也要跟着去,虽然一身功夫和甘宁差的老远,可论起在钻林子爬峭壁刘启还是自认为当仁不让的,可惜刘洪和高鸿死死拉着他苦苦相劝这才作罢。
甘宁只用了五天五夜就绕开官道从群山之间的隐秘小径来到白泉山,确定了叛军的确屯粮于此,然后又花了一整天绕至白泉山西侧。
这白泉山三面绝壁不假,可对于甘宁来说绝非无路可走,他们首先从白泉山西侧对面的山峰攀登,攀至山腰处两山最接近的一处断崖上,甘宁用三石硬弓将绑着绳索的特制箭矢准确无误的射入对面白泉绝壁上一条裂缝间的松树树干中。
将绳索牢牢绑在石头上,两山之间就凭空有了一架桥梁,不过靠白泉山的这一面高,并不能滑行过去,甘宁竟然徒手从令人头晕目眩的绳桥荡到对面去,其他人用绳索系牢自己身体在绳桥上系个活结,在甘宁的拉拽下一点点挪动也都顺利到达对面。
让所有人吃惊的还在后面,看起来光滑似镜的峭壁上竟然隐藏着很多山体裂缝,这些裂缝小的难以挤过去一个人,大的却有四五丈宽,都被茂盛的草木遮盖,远远看去过根本无法发现下面别有洞天。
甘宁的授业恩师是一位世外高人,常年隐居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所以这些大多数一辈子活在山里的当地人都不知道的隐秘至极的地方,甘宁却是常客,这也是当地官府多年来都难以擒得甘宁的重要原因。
甘宁借助一根长索从这里荡到十余丈开外的另一处裂缝之中,那个裂缝深入山腹,和一个溶洞相连直抵峰顶,从峰顶放下长索,甘宁协助其他人和各种物资向上攀登。
从对面山上看,这里离峰顶不过咫尺之遥,可爬了整整两天,摔死九个人,其余的人才全部爬到峰顶,其艰苦的过程实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剩下的十六个人都明白成功就在眼前,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期待,跃跃欲试。
不过对他们的考验似乎并未结束,当甘宁仔细观察了叛军营地后却发现,叛军的懒惰给他们制造了一个大麻烦,按常理囤积粮草应该以集中存放,以竹木为基,外围立木作墙,顶铺蒿草油布,而叛军明显为了省事直接将粮食就地堆放,这样不但容易使粮食受潮发霉也难以防鼠防虫,更重要的是放火也只能从四周烧起,要烧到粮食中心则事倍功半。
而且叛军将粮食堆成上百个矮胖的粮垛,各个粮垛的位置也杂乱无章中间没有通畅的通道,大量运输时可想其将会多么的混乱不堪,而眼下携带的火油可不够这么多粮垛烧的呀!
离计划制定的最后期限还有几天,反正没有摸清叛军守卫情况也不能立即动手,甘宁随即下令潜伏下来仔细观察敌营商量对策。
可惜那十六个队员大字也不识几个,哪里能出的了什么妙计,甘宁无奈只好入夜之后冒险孤身探营,这布营之人也非等闲之辈,外线布防环环相扣易守难攻,岗哨的位置也是有明有暗,虽然数量不多但一些暗哨伪装的极为巧妙,若没有王满等人的透露,除非所有哨卫都睡死了,否则甘宁定然会被发现。
所幸布营之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能有人从营地背后来袭,更想不到精心布置的岗哨会被自己人揭露,所以所有的暗哨都被甘宁识破了,只用了两个晚上甘宁就将整个营地摸了个清清楚楚。
叛军上下都极为松懈,若在后半夜哨卫昏昏欲睡之际动手,甘宁有十足把握在两盏茶(十分钟)之内解决所有哨卫,而敌营之内也存有一些火油和柴草可以利用,敌营依照山坡走势而建,前低后高,现在虽然是冬季,但群山之中风向永远是和山势相对的,若从敌营前端起火,借着风势席卷全部粮垛并非难事,引火之物不足也不影响大局。
唯一难以解决的就是叛军的营帐和粮垛相距甚远,由于粮垛和地面没有空隙,火起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稳定火势,有没有办法将所有粮垛同时引燃,一旦被提前发现,叛军完全来得及分割灭火,甘宁手中只有十六个人,面对数千叛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功亏一篑。
对于这一点,众人商量了一整夜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最后一个人艰难的说出一个主意,那就是火起之后驱赶马厩中的马匹在敌营中制造混乱,尽力干扰叛军救火,直到火势无法控制后再寻机杀出敌营。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谁都知道这么做意味着将和叛军同归于尽,在叛军面前他们十七个人太渺小了,甚至想到急于灭火的叛军疯狂的一击众人就不寒而栗。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的希望,可最后一步却要牺牲自己去换取胜利,所有人内心都在剧烈挣扎。
士为知己者死!
甘宁漂泊多年,一直怀才不遇,眼看着终于得遇赏识自己的刘启,虽很不甘心,但想到刘启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甘宁长叹一声还是下定了决心按此计行事。
其他人看到甘宁第一个站出来也只好跟着表示同意,没办法,他们的家人都在朐忍,若朐忍不保则家人定然会惨遭屠戮,而且没有甘宁谁也不可能活着逃出白泉山去,倒不如死的壮烈一些,起码战后能为家人换来一笔不菲的抚恤。
想通之后,所有人都卯足了劲死死盯着叛军营地,将粮垛和营帐的位置、守卫的人数和规律牢牢记住,并在脑中想象着一遍遍演练整个行动过程,同时也不停的向上苍祈求完成任务的同时自己能够幸运的逃出敌营凯旋而归。
也许是他们的祈祷真的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出发后的第十一天夜里,甘宁率领着十六个敢死队员悄悄接近叛军营地,正要准备慷慨赴死,突然发现营外驶入几十驾马车,车上装的不是粮草,竟然是一坛坛美酒。
有转机!
甘宁果断的下令暂停行动,再次潜入敌营探查,结果得知叛军的守营校尉要在两日后的下元节犒赏全军,届时叛军每人都将可以痛饮一番。
当甘宁兴奋的将这个好消息说出来时,其他人高兴的差点忘形的欢呼起来,不管酒量有多大,如果每个叛军士卒都喝下三碗酒的话,那么后半夜肯定会睡的非常沉,那么他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将所有的粮垛点燃,不用再和数量百倍于己的叛军拼命了!
没入密林之前,甘宁不无担忧的朝朐忍方向望去,自己晚行动两天就意味着刘启和朐忍守军要在叛军猛烈的攻势下再苦忍两天,可如果现在仓促动手能烧掉叛军多少粮草甘宁实在没有把握,打蛇不死必遭蛇噬,只要留下的粮草够叛军三五日的消耗,那么可想而知朐忍城将会面对多么疯狂的进攻!
敢死队员们心头的重压大大减轻了,可是与此同时,在朐忍城中的守军和他们的两位将军,郑雄和刘启却是心力憔悴,甘宁出发之后的第三天,叛军突然集中兵力从三面攻城,攻势之猛烈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调动开城北的守军后,一直没有动静的北面突然出现数千精兵,守军猝不及防竟然被叛军一举攻占城墙并放下吊桥,结果守军拼死反击毁掉吊桥截断了叛军的攻势,花了整整一天才将突入城中的叛军清除。
虽然最终还是保住了朐忍,但坚固的城防被叛军攻破还是让守军的士气顿时一落千丈,而且城中粮草短缺的消息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封锁,广大普通士卒慢慢得知后更是人心惶惶,形势急转直下,又无法得知甘宁的进展,刘启在郑雄和城中诸将一日数次的催促中也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