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不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大唐公主,大唐之首席美食家,画不成,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尤其是那些已有了子女的男人们,好歹已为人父,如果自家的儿子也像这没出息的败家子一样,那就完了。
“哼,本少爷迟早要登花月阁一游的!”
对于众人鄙视的目光,阴庭生丝毫不介意,反倒是一脸志在必得的气势,“张窈窕,你迟早会爱上本少爷的,本少爷到时一定会好生疼你的!哈哈哈……”这阴家小子的笑声尚未落下,就听见人群外传来家奴来福火急火燎的叫喊声。
“少爷少爷,不好啦!少爷……”“你这贼狗奴,慌什么慌!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没看到本少爷正在观妓么?”
阴少爷被打扰了雅兴,自然十分不悦。
“少爷,老爷来抓你啦!”
那来福上气不接下气地从人群外挤进来,“老爷领着一干家奴来抓你了,还带着绳索,说是要把少爷抓回去吊起来,非打断少爷一条腿不可!”
“啊……”一听这话,那阴庭生顿时色变,一下就怂了。
要知道这厮前不久刚在平康坊惹出一桩祸事,他老爹花了一大笔钱才将把事态平息下去。
可这厮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他老爹才刚踏上去洛阳的马车,这厮掉头就又跑到平康坊来鬼混了。
“快走快走,千万别叫我老爹抓个现形……”这就好似抓奸,只要不被老爹抓个现行,还有回转的余地,若是被抓了现行,就百口莫辩了。
只是阴家小子刚要往外人群外钻,一个好色鬼恰好迎头挤了进来,两个脑袋咚地一声就撞在一起。
那阴家小儿毫无防备,被人猛地一撞,脚下踩空,人仰马翻,咚地一声从池边倒栽下去,水花溅起丈余高。
众人一看阴家小儿落水,不仅不上前施救,反倒是个个拍手叫好,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莲池那边琴音袅袅,歌声悠悠,莲池这边水花四溅,哄笑连连,整个场面当真是热闹极了。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了力度。
千门万户,古老的长安城氤氲在暖暖艳阳之下,若是从上空鸟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统括在坚固的城墙之内,犹如棋局般规整。
但假若置身在这棋局之中,却完全不会有这种呆滞之感,因为长安城实在太大了,当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艳阳下的长安城犹如亘古遗留下来的一座神邸,乃是中古时代天下最大的一座城池。
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余米,从外郭城的明德门直通皇城的朱雀门,这条史上最宽阔的大街无疑就是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把长安城一分为二。
朱雀大街以西隶属于长安县的管辖之内,街东则隶属于万年县的管辖范围。
二者又都统属京兆府的管辖。
而在这偌大的棋局最北边,矗立着世上最宏丽的宫殿建筑群。
远远望去,犹如层峦叠嶂,光是那重重叠叠的琉璃屋顶,以及宏达的斗栱,就足以够震撼人心。
建筑在龙首原上的大明宫自不必说,就是兴庆宫,那也是壮美无比。
自开元十四年,皇帝李隆基从大明宫移至兴庆宫听政,兴庆宫就已与东内大明宫、西内太极宫,成三足鼎立之势。
兴庆宫最具特色的建筑莫过于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但实际上这是同一座宫殿建筑的两面,铭匾上的题名正是李隆基所起。
西边对着诸王邸宅和西内太极宫的一面,铭匾上题写着“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四个字取意于诗经里的名篇《棠棣》,乃是歌颂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之作。
李隆基感激大哥宁王李宪把大唐江山让给他,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一干兄弟们的希望。
南边对着东市的一面,铭匾上题写着“勤政务本楼”,这是李隆基的政治宣言。
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勤政务本楼乃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因玄宗在此执行政事,颁发诏书,试制举人,举行大典与宴乐活动而名传于世。
在中国历史上,玄宗李隆基是个极富戏剧性的皇帝,他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前一个阶段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是一位毫不逊色于其曾祖父李世民的一代英主,后一阶段则是一个沉湎于声色,荒废政务的昏君。
后人皆以为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殊不知从李隆基罢免宰相张九龄,启用李林甫为相开始,就已为大唐帝国的倾覆埋下了祸患。
自李隆基封禅泰山之后,就有自满之意,开始疏于政务,在霸占了儿媳妇杨玉环后,更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天宝四载,大唐帝国国泰民安,依然是世上最强盛的帝国,但风流天子李隆基却迈开大步走在昏君之道上了。
勤政务本楼之后,就是天子象征的龙池,龙池东北岸上矗立着一座亭子,名曰沉香亭。
此处便是天宝元年,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此饮酒赏牡丹之处,李太白赋诗助兴,在此处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平调》三篇。
相对于兴庆宫其它热闹的宫殿,位于龙池西北方向的大同殿则显得静谧得多。
大同殿承担着祭祀李唐祖先和道教始祖老子的职能,这里还是李隆基崇道求长生不老的道场。
在这一点上,大同殿与大明宫内的三清殿颇多相似。
大同殿内,一年四季香烟缭绕,供奉着许多来自大唐天下的名道士。
而在大同殿东北方向有一座不引人注意的偏殿,任谁也想不到,在这幽深的偏殿之内,却住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
“红豆生南国,春来花几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殿庭之内,一羽衣玉冠的小道姑伫立廊檐之下,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肤白胜雪,亭亭玉立,手拿红拂,身上的羽衣在轻风中微微拂动,整个人仿若一尊被玉工精雕细刻出来的玉人儿。
但如果凑近一看,会发现这少女眼有些碧,鼻子有些高,比之别的女子,有一种很不一样的风情。
此时这玉人儿久立廊下,视线落在庭院东南角那两棵桃树上,以几不可闻的声调轻声吟着《红豆》词。
那两棵桃树已然凋谢,落红满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