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章 功在当代却罪在千秋!,大明第一莽夫,朕闻上古,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讲结束。
小皇帝怒气冲冲地赶走一众讲师。
包括杨廷和、毛纪、靳贵、蒋冕等人在内。
这几人先前都是他的东宫讲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是小皇帝的心腹。
可惜他们资历太浅,没资格直接上位,少说还要继续在翰林院里面熬个三五七八年的,才有希望正式进入朝堂,执掌大权。
至少,刘健、谢迁、马文升、李东阳和刘大夏这些老东西还在,就不会给新人掌权的机会!
至于小皇帝为什么发怒,那就是杨廷和这些家伙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没看见野人和老首辅正在等着朕呢,还在那儿叭叭个不停,满篇“之乎者也”,听着就让人头疼。
好不容易结束了日讲,小皇帝立刻就找到了汤昊和刘健。
眼见方才廷议的时候还争锋相对、反唇相讥的二人,此刻却是有说有笑的,小皇帝顿时就愣住了。
怎么个事儿这是?
朕的野人汤昊难道“叛变”了不成?
“你们聊啥呢?这么开心?”
“聊怎么杀叶淇全家!”
汤昊杀气腾腾地开了口,吓得小皇帝脖子一缩。
这野人杀心越来越重了嗷!
“叶淇于弘治九年致仕,于弘治十四年病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亲为其撰墓志铭!”
汤昊笑呵呵地看向老首辅刘健,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寻常大儒名士,轻易不会为他人撰写墓志铭,因为这存在政治立场的问题,可能会因为这件小事受到牵连。
刘健哪里听不懂他的话外之音,叶淇和那李东阳纠葛极深,或者说叶淇变法得利之人,少不了包括了现如今的李东阳团体。
“叶淇变法,盐政败坏,功在当代却罪在千秋,陛下是时候拨乱反正了!”
刘健神情凝重地开口道,然后取出汤昊那封奏章,递给了小皇帝。
朱厚照早就很好奇了,立刻接过一看,随即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了起来。
汤昊这封奏章里面,其实内容很少,但每一个字都是仔细斟酌过的,分量极重!
“盐法之设,其重在于足边,其要在于宽商,其本在于恤灶,其用在于惠民!”
这开篇第一句话,就述明了开中法的重要性。
“盐制之立也,本在养灶,用在实边,要在通商不实边终不可以利用,不养灶终不可以生财,不屯田终不可以裕边需,不通商不塞贩终不可以足榷。”
第二句话,再次强调,开中法不是为了捞银子谋利,而是为了通商实边养灶!
仅仅只是这两句话,就成功打动了刘健这位老首辅,尤其是后面列举出的一系列数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惠商利国、恤灶体民、义利并重”,这是汤昊这篇奏章的核心内容。
惠商利国,就是商贾可以通过开中法从中谋利,而国朝则可以免去输送粮食到九边军镇的损耗;恤灶体民,就是体恤作为盐业生产者、盐场灶民的生存处境,关注并努力解决灶民问题;义利并重,就是在不违悖道德的基础上,重视盐利的价值,肯定官员的理财才能与百姓的逐利之心。
而叶淇变法,折色开中,将开中法从“输粮开中”变成“纳银开中”,以往商人需要运输粮食到九边才可以换取到盐引,现在却是直接向户部缴纳银子就可以换取到盐引。
看似区别不大,实则却是将盐政给彻底败坏!
输粮开中,在于调动了百姓运送军粮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就是让利给盐商,减少了政府的收入。
但输粮开中制的有利之处远不止节约国力民力,还促进了边境的开发,因为开中制一出,盐商为了节省运粮成本,就招募大量农民青壮在边境附近开荒种地,充实了国朝边境军镇,稳定了各大军镇的粮食价格,对国朝边镇的稳定和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而叶淇变法,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本末倒置,直接舍弃了开中法最主要的目的,通过让利吸引商贾百姓支持边关军镇,而是国朝户部亲自带头直接将食盐专卖权卖给商人谋利!
叶淇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弘治皇帝希望他这样做,两淮盐商也需要他这样做!
弘治皇帝想要捞更多的银子,去做斋醮法事!
那么变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自然是卖盐引了!
两淮盐商则是巴不得纳银开中,这样一来就不再需要往边境运粮,只需要缴纳银两,就可以做食盐生意了。
于是乎,叶淇变法之后,立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之内,国库增收白银百万两。
但是问题在于,这是在消耗大明王朝的国运,首先糜烂掉的就是九边军镇!
汤昊举了一个很是粗浅的例子。
运输于河套米豆值银九十四万两,草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两。
运一百五十万的军需粮草,路费就需要八百多万两,足以看出往边镇运粮成本之高!
边疆驻军越多,粮草购买和运输花费就越大,这笔银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的。
此外,随着纳粮开中被取消,盐商直接就可以用银子换取到盐引了,自然没有人会傻到再去九边开荒种地,边关各大军镇也就逐渐人烟稀少,做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于是“诸物腾贵”,军士粮饷直接变相贬值!
比如,纳粮开中时在边关大约一两银子一石禄米,而纳银开中后卖到五两一石禄米!
为什么?
因为边关粮食短缺,所以价格昂贵!
清晰明确的数据对比摆在眼前,就很难不让人动容了。
小皇帝看着这封奏章,气得面红耳赤。
“元辅,那个叶淇,为什么要变法?”
刘健闻言一怔,支支吾吾了半天,到底是没有敢说出实话。
汤昊在一旁冷冷地开了口,道:“因为九边军民的死活,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没人会在意,而变法之后立刻就可以捞取大量银子,银子是马上就可以拿到手的!”
“先帝爷需要这些银子做斋醮法事!”
“纳银开中后,文臣缙绅从中谋利也变得更加方便了,尤其是与两淮盐商有利益往来之人,比如说他叶淇本人,每年收取的孝敬就抵得上十年俸禄了……”
“他娘地!这群天杀的蛀虫!”
小皇帝勃然大怒,一脚踹翻了案桌!
“做个屁的斋醮法事!”
“父皇就是被这叶淇给蒙骗了!”
“朕一定要追查此事,将这些蛀虫米虫全都给揪出来!”
朱厚照咬牙切齿地怒喝道,随即豁然转头看向老首辅刘健。
“元辅大人,这一次,您怎么看?”
“为国家计,当恢复输粮开中!”
刘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一次他不会再护着李东阳等人。
文臣缙绅的权柄固然重要,但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更加重要。
倘若九边烂透了,那谁去抵御鞑靼瓦剌?
不恢复输粮开中,九边军费只会日益增长,最后耗空大明国力,那大明王朝离轰然崩塌也不远了!
“好!”小皇帝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这是第一次,老首辅刘健旗帜鲜明地支持他行事!
“中山侯听令,着你亲自负责此案!”
朱厚照冷声喝令道。
“东西二厂,包括锦衣卫,全力配合你行事!”
“务必将叶淇一系一网打尽,不要放跑了任何一人!”
汤昊闻言一怔,不过还是跪倒接旨。
其实他有一个更好的人选,可惜小皇帝却已经开了金口。
让本侯去追查这破案子,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啊?
今日五更结束,以后三更保底,希望读者朋友们多多订阅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