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阁凌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章 一切都不重要了,北宋最强纨绔,市阁凌霄,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日午后,顶着炎炎烈日,一群大臣再次相聚文德殿。
百官非常奇怪,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官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变得更加勤勉,隔三岔五的就把大臣们叫来开会。
这让懒散惯了的他们极不适应。
此时的赵祯正四平八稳地坐在太师椅上饱含深意地看着眼前众官。
“今天的议题还是赈灾,众卿家可有何想法?”
“陛下之计,确有效果,如今的粮食已陆陆续续收上来二十万石左右。”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什么计谋?
居然把粮食收上来了?
更有甚者在心中咒骂:娘的,果然不能相信这帮地主老财,都是见风使舵的货色!
“呵呵,好,二位宰相戮力同心,不愁问题不被解决啊!”
赵祯抬手甩了下袖口,再次将手放于扶手处。
“众卿,国难当头,朕也有难处,诸位可否襄助?”
“陛下,臣愿鼎力相助!”
“哦?孙尚书有心了。”
“只不过今年粮食收成不好,臣家里的地几乎颗粒无收,不过请陛下放心,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凑出来一百石米献给陛下!”
什么叫演员?
这就叫演员!
声情并茂,娓娓道来,比二十一世纪只会背“12345”的明星们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
可惜大宋朝没有“奥斯卡”,不然高低也要给他颁一个!
有人起了头,自然有追随的。
“臣愿意捐五十石!”
“臣也愿意!”
……
一时之间,本不宽敞的殿内显得极为喧闹。
这哪是帮忙?
这是添乱等着看笑话啊!
唱戏不装旦,可这几个人是明显的在这儿装“旦”呢。
赵祯面色一沉,怒道:“够了!各位既然已经揭不开锅了,那还是请自己收好吧,免得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
“赈灾之事,朕已有了万全之策!”
一众官员大眼瞪小眼,那今天这是来干嘛的?
不对劲啊!
气氛陡然凝固,百官噤声,无人再敢言。
偶尔有几个横的,瞥眼瞧着赵祯,大有一种“你能奈我何”的较劲。
哎,在他们看来,你也就是充充面子,虽然不知道你从哪儿搞出来二十万丹粮食,但那还差得远呢!
他们就等着粮食涨价,根本不慌!
“吕相,之前的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招标购粮均已安排妥当,如今开展的很顺利。售粮也在如期展开,相信不日人员就将到位。”
“也就是说,如今只差一个运粮的差使了?”
“不错。”
“李相,朕之前与你说的转运副使任命进行到哪一步了?”
“回陛下,敕命书已下发至吏部,今日酉时之前估计会出正式任命。”
“如此,甚好。”
宋朝的官员任命程序甚是繁琐,宰相副相一级的官员由皇帝任命,称为“制授告身”,一般是五品以上官员;
五品以下由宰相直接除授,称“敕授告身”;
八品九品官基本上由尚书省具钞上奏,称“奏授告身”,也用于官员的迁转。
任命的敕书由皇帝、宰相授意,中书舍人起草,如其不同意,甚至可以直接拒绝。
其审核过后交宰相复审,审核通过后交尚书省执行,之后宰相签字发往吏部,吏部同意后便可送达宣告院制作告身。
至此,一名官员的任命才算结束,不过这还不算完,如果碰上搞事情的台谏官员,一样可以把告身给你打回。
除此之外,收到告身的官员还要缴纳一定的朱胶绫轴钱。
可以说,在宋朝要想为官,不经历个三灾九难怕是不行。
有时候即便你是皇帝,下面的宰相不同意任职,那你说话就不好使。
拿宋太宗赵光义来说,从他即位那年十月到次年三月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宰相一职是空缺的,这导致他老人家想任命个宰相都费劲,最后还是加盖的皇帝玉玺和开封府尹的印章凑数,算下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再说回赵祯这边,各怀鬼胎的官员们想跟他心理战的计策似乎没有奏效。
他们本来是想着,到了最后关头,赵祯总要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就等着在那个节骨眼大赚特赚。
可现在看来,赵祯似乎另有他法?
这另一些官员沉不住气,他们本就脆弱的联盟也似乎出现了裂痕。
望着赵祯阴沉的脸色,这些人的心里是真的慌。
“陛下,此次灾情如此严重,赈灾粮的收购刻不容缓,与其等着没谱的招标,不如放开价格加紧收购!”
到了这种境地,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就差说出来快买我的粮吧,我有啊!
“哦?卢侍郎?莫非你要替朕买单?”
“不……不是……臣只是建议……”
“招标一事作为国策,如有善加妄议者,别怪朕不客气!”
这边想着如何救火,那边还想着添柴,怎能不怒?
赵祯今天把他们召集来,并不为了从他们嘴里抠出粮食来。
他一是为了看看百官到底是什么嘴脸,看看到底有多少“反贼”,二是为了当面给这些“反贼”一些警示:
看好了,朕不是离了你们就不行!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朕要休息了。”
“陛下……灾民都还等着赈灾粮呢!”
已经离开座位的赵祯回头,横眉冷对。
“朕说了,此事已有万全之策!”
众人不再说话,一时有些摸不清赵祯的底。
官家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确有其事?
他们很希望赵祯是外强中干,却又怕他真的搞来粮食,那他们屯半天可就全砸在手里了!
朝堂里万籁俱寂,无人再敢言。
只听赵祯冷哼一声,在几个小太监的簇拥下,离开了文德殿。
……
就在赵祯走了之后,群臣再次窃窃私语。
“陛下就这么走了?”
“是啊,粮食他从哪儿搞得?”
“不应该啊……还是说有人忍不住提前卖了?”
“诸位,这是不想灾民问题被解决?”
“不是,不是……只是看不懂啊……”
“列位还是请回吧,咱们各自方便。”
有的人一言不发镇定自若,有的人却已经魂不守舍。
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太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