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墨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六章【陨雹飞霜】,旭日东升之帝国霸业,子玉墨染,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了解到这点之后他手下的明山海卫参将:冯有威,就带领几个士兵偷偷的来到明宁远卫总兵写信的密室外面,用手捅破窗户纸透过窗户看向里面。
透过窗户可以明确看出,明宁远卫总兵在给东虏 最 高 领 导 人 满清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借兵求救信中,明宁远卫总兵与另外两位吴家兄弟是以「亡国孤臣」的名义,在信中屡次称大明帝国为〈我国〉、〈我朝〉。
而对于东虏国却是勉为其难的尊称为(北朝),毕竟从后金到满清以来,南方的大明帝国是从来没有承认东虏的独立,因为东虏建奴是以大明建州女真左卫指挥使身份发布「反明七大恨」造反的。
这点是不得到大明帝国朝廷同意的,因此东虏也常常在外交时头疼,毕竟被大明称为叛徒,分裂大明国土独立之人,也就是说在信中吴家三兄弟是以大明臣子的身份向东虏国求援,借兵之目地是〈灭流寇〉使得大明帝国得以(中兴),而不是让东虏建奴入主中原。
并且信中提到在消灭流寇军队之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指山海卫关外的土地,毕竟这也是他们守护的土地)作为对东虏借兵的酬谢和报答。
而在东虏进关配合作战的路线问题上,吴家三兄弟要求东虏建奴八旗军队(直入中协、西协)而他们三兄弟则自率本部兵马合兵以抵到都门。
也就是说只允许东虏建奴八旗与蒙古八旗军队从蓟州镇的喜峰口、龙井关,以及密云后卫的墙子岭、将军石关等处进入明境。
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以往历次东虏曾经进入大明帝国内地走的旧路,又是目前大顺帝国军队驻扎之处,按照信中的这一规定,吴家三兄弟这么写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东虏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东虏与大顺主力进行火拼,他自己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是明宁远卫总兵劝说兄弟们最初实行的「联虏击流」的政策,因为明宁远卫总兵当时还不是真的想投靠清廷的,而且他对故明仍存在眷恋之心。
就这样书写完毕之后经过大哥明广宁前屯卫指挥使与三弟明广宁中前备御千户的观看之后,大笑道“呵呵呵!妙、妙不可言啊!想必东虏这下应该没话说了吧!”
随后立刻让人快马加鞭送去关外,而窗户外面的明山海卫参将得知他们三兄弟还有心向大明的意思?就低下头对左右士兵小声嘀咕了几句便离开了。
出了关的传令兵背上挂着令旗换上了辽东战马,快速行进往辽东都司北境跑去,在跑了半个时辰之后,来到了一片密林地带也是地域的交界处,奔驰在道路上的传令兵突然睁大眼睛,惊恐的看着前面不知所措,很快就被地上出现的绊马索给弄倒在地!
远处有几个穿着白色绵甲的满清正白旗士兵吹了个口哨,纷纷起身说道“女真语:快看是明军?”
另外几个满清正白旗士兵觉得大明士兵无缘无故跑来关外传令必定是有急事?便走过去用关东大扫子架在脖子上面,询问道“女真语:汉人来此有何贵干?”
其中一个满清正白旗士兵反应过来推开他们,说道“女真语:哎呀!他哪里听得懂我们女真语啊?有没有谁懂江淮官话的?”
众人都表示摇摇头!无奈之下满清正白旗士兵们只得拉起他往前面拖去,被拖拉的传令兵很无奈的喊道“放开我!我有紧急军情要去沈阳中卫面见你们的摄政王。”
然而听不懂大明江淮官话的东虏士兵只管拉着走,丝毫不理会那么多,被拖拉时还经过一处石碑可以明确看到,石碑上面刻着「高台堡」三个字。
这边的东虏清军大营内头戴正五品(玻璃顶戴花翎)的满清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正在对着辽东都司地形图分析战局,就听到营外有士兵们的喧哗声?
好奇的他当即让下人出去看了看,掀开布帘的下人立刻就看到了满清正白旗士兵带着一个明军传令兵过来,还顺势走入营帐内用说了一句“女真语:麻烦洪大学士审问一下他!”
略懂一点女真语的满清汉人大学士回复道“女真语:塞因(好的!)”
就这样明军传令兵被安排坐了下来,满清汉人大学士还很有礼貌的让人倒茶给他喝,在用熟悉的江淮官话开始询问道“不知这位小哥是哪里人士?要传达什么指令啊?”
一听到对方说的是大明江淮官话,传令兵才放松心情喝了一口茶压压惊,慢慢说道“哦,我是奉三位总兵大人之令前去沈阳中卫向摄政王传达旨意的。”
这话一眼就被满清汉人大学士看穿并且识破了!他抬头笑笑道“难道大明帝国还不知道大清帝国已经把辽东都司的沈阳中卫改为帝都盛京城了吗?”
明军传令兵却反驳道“东虏国虽然改了地名,但这是我们大明的卫,所以我等依旧习惯自称为沈阳中卫,对了聊了这么久还不知你是东虏国的何人?”
还是笑了笑道的满清汉人大学士继续说道“什么东虏国!老夫乃是大清先帝赐封的正五品汉人大学士:洪承畴,你有什么事大可以向我汇报,我还可以放你回去。”
得知他是背叛大明帝国的汉奸洪承畴?传令兵顿时忍不住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骂道“呸,大明皇帝陛下有何事对不起你的,你居然要投降东虏当蛮夷?”
惭愧的满清汉人大学士低下头久久不敢答话!身边的随从则补话道“当年松锦会战,哦不你们大明叫松广会战,之时大清先帝皇太极虽然偷袭了我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导致八镇总兵无粮溃败!但是我主可是与祖总兵一起坚守广宁中屯卫七日的,期间大明朝廷可曾派遣过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根本没有!最后城破为了不让军民受苦,才无奈投降东虏的。”
说完之后传令兵有些懂了!但他还是不太情愿的告诉他吴家三兄弟要向东虏国借兵之事?
满清汉人大学士一听说这事,立马感觉时机终于要来了?他高兴的请传令兵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并让营帐外面的满清汉军镶黄旗士兵去向满清皇父摄政王通报消息。
在了解到情况之后精明能干的满清皇父摄政王就觉得这封信有诈?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圈套?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一旦按照信中约定进军的话那么他们就要承担好远途行军的粮食,其次就是入关之后正式与大顺正规军交战,这是满清八旗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接触,让满清皇父摄政王不敢轻易答应,只得询问身边的洪大学士情况。
深知流寇势力的他介绍道“启禀皇父摄政王殿下,老臣曾与中原内地流寇交战过,他们基本上就是属于混日子的兵种,战时凝聚在一起共同打击敌人,一旦兵败他们就会迅速溃败,并且是一溃千里毫无组织可言!正常情况下只要有大规模骑兵的话,是可以明确的对他们展开追杀攻势的。”
得到分析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有了一些把握,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虽说是借兵但是吴家三兄弟似乎并不是怎么信任自己?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绕道漠南蒙古喀喇沁部南下了!
这明显就是对自己不信任,而且万一要是一个圈套呢?那么后果就是自己的军队进入内地之后会遭到关宁铁骑、地方顺军、明军等双重夹击,风险特别大非常不划算。
要是真正有意借兵的话大可以让出山海卫入关灭流寇,但是估计他们不肯,毕竟东虏是蛮夷,而吴家三兄弟依旧是以大明臣子自居,所以这条也不成立!
最终分析来分析去满清皇父摄政王就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看出明宁远卫总兵的如意算盘,于是他决定将计就计同意出兵,但不是(借兵)而是要求吴家三兄弟其中的二弟明宁远卫总兵:吴三桂,先接受大清皇父摄政王殿下赐封的「平西郡王」封号这样才同意出兵。
也就是说大清帝国现在已经不把明宁远卫总兵当作对等的合作伙伴了,而是要他接受收编作为大清的奴才!因为吴家三兄弟中就属明宁远卫总兵手下的关宁铁骑最厉害,也是大清重点拉拢的对象,至于广宁前屯卫与广宁中前备御千户所的士兵,论战斗力的话是远远比不上关宁铁骑与宁远卫明军的。
所以满清皇父摄政王鉴于大明帝国的剧变,再加上满清汉人大学士的劝进让他看到问鼎中原的时机来了,他已经不在满足吴家三兄弟的借兵要求,什么答应打败流寇后就给他部分金银财物和部分土地,这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现在想要的山海卫内的北直隶紫禁城以及整个中原地区,实现像金国那样追逐南宋的霸主国家,毕竟从东虏起兵以来都是一直不被大明帝国承认是独立国家的,所以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证明大清是独立的强大帝国了。
但是眼下单凭满清正白、正黄两旗以及漠南蒙古喀喇沁两旗军队、李氏朝鲜两道军队是完全不够南下进攻的,毕竟以往是攻城抢劫占几座城池,而这次是问鼎中原打下的土地都是需要士兵去守的,并且攻城也是需要军队和后援的。
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满清皇父摄政王决定写信回去帝都盛京,让满清孝庄皇太后在发四旗军队,并让士兵传旨漠南蒙古各部让他们发兵配合作战一起南下攻城掠地。
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当如何回复吴家三兄弟呢?关于这点满清汉人大学士提出道“老臣认为当以宁远卫总兵率兵出城在广宁中后备御千户所与我军先锋部队汇合,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明军与顺军有诈?二来他们离开了山海卫之后,到时候我军突破山海卫将更加容易?皇父摄政王殿下您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