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公主的将军哥哥9,快穿之反派又乖又甜,默妤,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续好几天烈日当头,乔言年离开京都这日却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的雨像挂在屋檐下的帘子,看得人不觉有些伤感。
赵姳岁站在城墙上目送乔言年骑马离去时,雨下得更大了,京都的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犹如缥缈的白纱。
很快就看不见乔言年的背影,赵姳岁只能回将军府。
一阵风猛地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与君一离别,万里江山知何处。
永寿宫内,云汐姑姑恭敬地站在太后身边,垂首道:“太后,匈奴那边已经开始行动,乔言年也离开了京都,沛国公府这边还需要一些时日做准备。”
太后轻轻摆手,“无妨,哀家忍辱负重多年,一时半刻还是等得起的。你一定要盯紧各处细节,万不可出现一点纰漏。”
云汐姑姑道:“奴婢明白。”
太后闭上眼睛,轻声呢喃,“赵裕世,你拆散我与乌维,我要你整个大夏做赔礼,倒也不算亏。”
云汐姑姑低声劝道:“太后,主子若是知道你如此挂念他,必定很高兴。”
太后的眼角滑落一滴泪,轻声道:“会吗?他会高兴吗?”
云汐姑姑肯定道:“会的。”
太后没再开口,因为她知道,她没办法得到确切的答案。
原来当年太后还是世家小姐的时候,因意外结识了上一任匈奴王,两人互通心意,情深如许,约定由乌维向当时的皇帝赵裕世提出和亲。
待赵裕世同意和亲之事,再由乌维提出和亲人选,当时的沛国公府嫡女苏婉宁,也就是如今的太后。
不曾想,赵裕世一见到苏婉宁就动了心,登基不过三年的赵裕世自然不愿意让苏婉宁去匈奴和亲,于是用整个沛国公府做要挟,将苏婉宁留在京都。
乌维没有求娶到心爱之人当然不甘心,可苏婉宁是当着百官群臣的面拒绝和亲的,且大夏实力强劲,乌维再不甘心也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
乌维回匈奴时,带走了赵裕世选中的和亲公主,但他的心留在了大夏。
苏婉宁不喜欢赵裕世,可为了沛国公府所有人,不得不委屈求全,进宫为后。
苏婉宁进宫时,身边就跟着云汐,云汐是乌维的人。
一时惊艳而已,能有多长情?很快赵裕世就有了新欢敬妃,也是当今圣上的生母。
不似苏婉宁那般冰冷,敬妃温婉贤淑,娇俏可人,简简单单就能哄得赵裕世心花怒放,不出一年就怀上龙嗣。
赵裕世有了新欢,苏婉宁是最高兴的人,因为这样就用不着她伺候皇帝了。
敬妃有孕在身,赵裕世紧张得不得了,每晚都陪着敬妃;苏婉宁也没有闲着,因为她和偷偷来京都的乌维联系上,两人就在永寿宫里暗通款曲。
没过多久,苏婉宁也怀孕了,为了不被发现,她只能故意偶遇赵裕世,想办法让赵裕世与她亲热,让她肚子里的孩子过明路。
一月后,苏婉宁提出想回沛国公府转转,赵裕世当即同意。
苏婉宁告诉她的兄长,她怀了孩子,但不是赵裕世的,为了不连累整个沛国公府,苏盛平只能帮她隐瞒。
许是苏家祖宗庇佑,苏盛平的妻子与苏婉宁怀孕的时日相差无几。
沛国公府寻来大夫,并买通御医,以其家人要挟,对外宣称皇后怀有身孕,但因不小心动了胎气,最好能够静养。
赵裕世知道此事,特许苏婉宁住在沛国公府静心养胎,后宫一切事物都暂时交由贤妃处理。
敬妃在宫中诞下赵裕世生命中第一个孩子,还是男孩,当即被封为敬贵妃。
苏婉宁在沛国公府生产,不知是不是受了惊吓,沛国公夫人的肚子也发作起来。
沛国公夫人难产,婴儿刚落地便没了生息。
苏婉宁不愿意让她和乌维的孩子认赵裕世为父,便让苏盛平抱走孩子,对外说这个孩子是沛国公夫人生下的,她的孩子已经夭折。
赵裕世得知皇后难产还失去了孩子,更加心疼皇后,此后更是对皇后的合理要求无有不应。
苏弘璟就是太后当年生下的那个孩子。
大夏王朝与西域开战,匈奴插手其中,不想西域战败,匈奴也损失惨重。
匈奴只能和大夏议和,暂时休战,休养生息。
多年来,匈奴与大夏王朝之间战争不断。乌维忧思过重,又在一次战争中身受重伤,没几年便病逝。
苏婉宁得知乌维离世,悲痛欲绝,下定决心要用大夏王朝给乌维陪葬。
一段错误的开始,注定开不出美丽的花。
苏婉宁的实力不够强,但没关系,她可以暗自培养属于她自己的势力,只要她还活着,大夏王朝总有一天会覆灭。
敬贵妃第二年又生下一位公主,赵裕世龙心大悦,大赦天下。
苏婉宁趁机笼络了不少从牢里出来的奇人异士,让他们经商挣钱,毕竟养私兵很费银子。
赵裕世的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只能将九岁的赵奕煊托付给宰相和朝中值得信任的将军,以求赵奕煊能平安长大,做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赵裕世驾崩,敬贵妃追随他而去,苏婉宁成为太后。
有宰相和众多将军护着,苏婉宁无法下手,只能看着赵奕煊一天天长大,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她不断安慰自己,只要她还活着,总能找到机会。
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婉宁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劲。
乌维离世后,苏弘璟就成了太后唯一的挂念,苏弘璟出事,太后终是淡定不了,于是决定将计划提前。
云汐姑姑就是太后联系匈奴的媒介,她无需亲自出面,就能让匈奴出兵攻打大夏。
现在的匈奴王虽然不满意被一个女人支配,但里应外合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只要于他有利,他可以配合。
赵奕煊登基后,在宰相的教导下勤政爱民,极力发展经济,积累财富为将来伐匈做准备,他想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帮助边疆军队,彻底消除边疆问题。
现在,大夏王朝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拥有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乔言年。
边疆,烈日灼心,黄沙漫天。
匈奴王听从军师建议,计划采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作战策略将大夏军队一网打尽。
匈奴王决定兵分两路,一队人马深入漠北,一队人马从东面绕道至大夏军队后方,形成一个完美的包围圈。
深入漠北的匈奴军主要任务是引大夏军队北上。
乔言年率领部将深入漠北追击匈奴,准备次日与匈奴大战,却在当晚抓获一个匈奴人。
乔言年眼眸冰冷,淡淡道:“夜玄,他交给你了,务必从他嘴里得到有用的信息。”
夜玄抓住匈奴人的衣领,笑道:“属下绝不让将军失望。”
不过一刻钟,匈奴人就受不了刑罚全招了,夜玄即刻向乔言年汇报新消息。
“将军,匈奴故意深入漠北,并派出一队人马从东面绕路,想阻断我们的后路,趁机包围我们的军队。”
乔言年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问道:“匈奴王在何处?”
夜玄道:“匈奴王没有东去,就在我们的正前方。”
乔言年笑了,“既如此,自当送匈奴王一份大礼。”
乔言年当即重新部署军队,“李老将军,你和王将军带上一队人马走东边这条道,阻止匈奴军从东面包抄的计划;夜玄,你随两位将军一同前往。”
李老将军和王将军齐齐点头,决定率领一万骑兵阻拦东面的匈奴。
夜玄道:“属下领命。”
乔言年率领剩余部队穿过沙漠,迎面对上匈奴王率领的部队。
双方展开激战,大夏王朝实力雄厚,大夏军队拥有战车,以战车开路,重伤不少匈奴士兵。
随后乔言年派出一万骑兵从侧翼攻击匈奴军,匈奴王派出两万骑兵迎击,刀光剑影,血气弥漫,尸横遍野。
双方激战到黄昏时,突然刮起了沙尘暴,双方士兵互相看不见。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乔言年派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匈奴王见势不妙,当即带着上千精锐突围逃离。
这场大战,匈奴军死伤惨重,大夏军队也损失不少精兵。
夜影抓到一个活着的匈奴人,从他口中得知匈奴王已经逃跑,乔言年率军乘胜追击,连夜追了一百多里,直接追到匈奴军的驻军地也没有追到匈奴王。
乔言年发现这里囤着大批粮草,随即下令将所有粮草烧毁。
在匈奴军的驻军地休整了一天,乔言年才率军返回大夏军队驻扎地。
此战,大夏军队一共斩杀匈奴军近三万人。
李老将军和王将军与大部队分离后,向东行了五百里,与匈奴的另一支军队相遇。
李老将军随即下令对匈奴军发动攻击,大夏军队击溃匈奴军,斩杀匈奴大将,匈奴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分匈奴军逃往漠北。
匈奴王战败,与军师商议对策,军师认为大夏军队长途跋涉,人马都非常疲劳,且大夏军队刚刚大获全胜,不太可能深入漠北攻打匈奴腹地。
军师以为,他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休整军队,匈奴王也认为大夏军队不敢深入漠北,只是吩咐下面的人守好关口。
匈奴王决定把主力部队、剩余粮草和军用物资再往北迁移,坐等大夏军队来袭。
乔言年此次不想再轻易放过匈奴王,于是率领八万骑兵和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匹数万以保障作战。力求彻底歼灭匈奴军队,取匈奴王项上首级。
后方负责运送粮草和物资的步兵多达数万之众。
大夏军队多年征战,有过数次远途奔袭的实战经验,且乔言年已经摸清了匈奴军师的心理,知道对方轻视大夏军队,觉得大夏军队不敢深入漠北攻打匈奴腹地。
乔言年正好利用匈奴军师轻敌的心理,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战方式攻打匈奴腹地。
大夏军队突袭匈奴腹地时,匈奴王正在酣睡,营帐外火光冲天,厮杀声响彻云霄,匈奴王瞬间惊醒。
知道大势已去,匈奴王连忙收拾行装准备逃跑,却被乔言年拦住去路,“匈奴王,本将军来取你首级。”
匈奴王大惊,来不及反应就倒在血泊之中。
夜影高呼,“匈奴王已死,乔将军威武!”
大夏军队所有士兵跟随他齐声高呼,“匈奴王已死,乔将军威武!”
“匈奴王已死,乔将军威武!”
“匈奴王已死,乔将军威武!”
欢呼声响天动地,吓得剩余匈奴军纷纷丢下武器投降。
在这次战争中,大夏军队歼灭匈奴军十二万人,大夏军队大获全胜,此后边疆再无匈奴侵扰。
经此一战,匈奴所剩无几,被迫继续往北迁移。
北边深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根本不适合生存,往后上百年,匈奴都不会再有攻打大夏王朝的实力和精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