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清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过春节,重生八零幸福时光,筱清茶,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子还是一天一天地过着,除了夏小语的奶奶把自家母鸡孵出来的养了一个月的小鸡,送了五只给夏小语养之外,其余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就是过农历新年,也就是过春节。
要说谁最盼望着过春节,肯定是孩子们。看着大人们为过春节准备着各种物件、各种食物,孩子们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岭南大部分地区,过春节前都会准备一种食品——炒米饼。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做这种传统美食。每一户人家的用料不一样,手艺不一样,味道、口感也不太相同。
炒米饼,顾名思义,就是用炒米为原料做成的饼。
米,用的是粘米。先把粘米用水洗干净,然后用簸箕晾干米粒表面上的水分,最后放进大铁锅中翻炒,翻炒的技术和烧火的火候非常重要,要把白米翻炒至金黄的颜色,炒米这一步才算完成。
随后,把金黄的炒米送到磨坊,碾磨成炒米粉。
除了炒米粉,必备的材料就是白糖和油,假如是最穷苦的人家,有这三样材料就能做出炒米饼了。不过大多数人家,都会加上鸡蛋、炒花生碎等。白糖熬成糖胶,和着炒米粉,加入各种配料,捏成一个个小团,压进木制米饼模具后敲出,再放进烤炉烤干烤香。
炒米饼里面放的鸡蛋越多,炒米饼越香、越脆。有家境比较困难的人家,可以少放鸡蛋,然后在和粉的过程中,除了放糖胶,还放白糖,这样的话,炒米饼因为有白糖颗粒间隔,吃起来也会感觉松脆。
为了好吃,那个小团的中间,会有一小薄片的猪板油。夏小语不喜欢吃这样的猪油,每次吃炒米饼时都要把它揭开。后世炒米饼店在这点做了改进,用的不是猪板油,而是鹅油,好吃而不肥腻,连夏小语这种吃不得肥肉的人都能吃进去。
不知为何,夏小语从小就吃不得肥腻的东西,但是她从来不认为这是挑食。挑食,应该是不喜欢吃,不想吃,才不吃的。而夏小语,是吞不下去肥油,每次到了喉咙,就会自动吐出来。
上辈子,别人总是劝夏小语,你这么瘦,应该多吃点。来,吃块肥肉!
小时候,每次摆宴席的时候,小孩子和老妇人成一桌,夏小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一个老妇人把一块满是肥油的肉,夹进夏小语的碗里,那殷切的目光,看得夏小语根本不敢拒绝。夏小语犹豫地夹起那块肥肉,送进嘴里,心里争斗着,终于狠下心,不嚼,直接吞下去,眼角就有了泪花。
长大后,每当夏小语回想起这事,就会觉得自己当时真傻,但是,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真的不懂拒绝。
此时,奶奶正在伯父家,忙着和伯父家的大人孩子们一起做炒米饼,夏小语也过来帮忙了。
小孩子能帮到的忙不多,也就是在炒米饼压进木制模具之后,当大人用刀从模具表面平切一刀,切去多余的粉团之后,孩子们就用汤勺把它压紧,把表面(也就炒米饼的底部)弄光滑。
把炒米饼从模具中敲出来,是大人们的活,也是很需要技巧的,要刚好敲松,小心地把炒米饼堆砌在烤炉中。
这个烤炉,不是后世那种用电的烤炉,而是炭炉,烧的是木炭。
首先,准备好一个大竹筐,就是平时挑稻谷挑甘薯用的那种大竹筐。把竹筐洗干净,晒干。然后,准备一个小炭炉,放在大竹筐的中间,竹筐周围的底部放一层干净的稻草,稻草上面铺一层草纸,这种草纸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增白剂之类的物质,也有人用来裹鸡放土窑里烤的。草纸的高度不能高于炭炉,否则会被火点着。
等炭炉里面的木炭点着,火烧旺,把筐里的空气烤热后,就可以开始烤炒米饼了。
一边制作炒米饼,一边堆砌。炒米饼越堆越高,等到炒米饼开始变硬变香,就是烤制成功了,取出来放凉后,就可以放进大的南乳坛子里,慢慢吃,封得好的话,能放好几个月不变质。
做好的炒米饼,大部分留在伯父家,奶奶把一小坛放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夏小语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到。
炒米本身就是有去寒湿作用的,炒米饼也不例外,偶尔吃一个,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到了除夕这天,伯父一家一大早就忙着撕旧对联,贴新对联,杀鸡杀鹅,还要煮汤圆做早餐,汤圆不是甜的,里面没有馅料,是小颗小颗的糯米粉粒,汤是咸的,用的是煮整鸡整鹅煮出的汤,馅料都在外面,有猪肉粒,有鲮鱼肉剁的肉松,有白萝卜粒,有虾仁,还有鸡和鹅里面的一些内脏,单是馅料,就非常丰富,好好吃。
甜汤圆也有,同样也是没有馅料的,甜汤用的是红糖,是拜祭先祖时要用到的。拜祭完,就能吃掉了。
吃过咸汤圆早餐,夏小语家也是要贴新对联的。三堂哥带着一些对联,和夏小语一起来到了夏小语家里,先把旧的对联撕掉,然后再用浆糊(自己用生粉煮成的)贴到门口。在兔舍和鸡舍,还贴了一张:六畜兴旺。
接下来,夏小语继续留在家里照料鸡兔和菜园,然后学习、休息。中午饭是奶奶带过来的。
到了晚饭时间,夏小语又去了伯父家,这次要吃的是团圆饭。比往常丰富了许多。鸡、鹅是必须要有的,鱼也是必须的,取“年年有余”之意。
吃完了晚饭,伯父伯母开始给所有的孩子压岁钱,都用红红的利是袋装着,递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同时也对长辈说吉利的话,例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之类的祝福语。
原则上,还没结婚的,都是孩子,都有压岁钱拿,也就是说,三堂哥和四堂哥也是有的。
伯父和伯母各给一个利是袋,大堂哥和二堂哥也分别给了利是袋,奶奶也给了一个利是袋,等到临走的时候,三堂哥偷偷给自己塞了二十元钱。
晚上,回到奶奶的屋子里,夏小语数了一下,一共收到了五个利是袋。伯父和伯母都是给五十元,大堂哥和二堂哥都是给三十元,奶奶给了一百元,再加上三堂哥给的二十元,一共是两百八十元,还都是崭新的钱,一般来说,年前,大人们就会从银行里去新的纸币,用来给压岁钱。
过一个年,就有了这么多钱,夏小语还是挺开心的,把钱小心地放好,洗完澡,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伯父一家又聚集在一起吃早饭,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服,夏小语也穿上了之前妈妈给买的新衣服。堂姐夏小芳朝夏小语炫耀自己收到的压岁钱,说她收到了四百元。夏小语不理会她,她也没办法,吃完就趾高气扬地走开了。
吃完饭,夏小语回到家里,把收到的压岁钱小心地放在自己用针线做的一个钱包里,然后放进那个南乳坛子中,盖好盖子,藏在角落里。同时,还用一个本子作为记账本,记了一下账,这是自己得到的第一笔钱,得好好利用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