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
戒掉甜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2、第62章,亲妈是我金手指[七零],戒掉甜品,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秋月心中的妒火熊熊燃烧,偏偏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亲戚还一个劲地和他说“你们姐妹都生女儿,看来你们家是旺女不旺男。”
这话听得朱广良心惊胆跳:阿婶,别恃着年纪大乱说话,要知道他的丈母娘最重男轻女,要是给他听到估计要闹翻天。
还没等他说话,杨梅娟的丈夫冯家和就给大婶夹菜:“这道炒椰菜好吃,多吃点。”
“后生真有礼貌。”这次的宴席下了重本,光猪油都用了两大碗,菜够够油够味,大婶的嘴巴一下了被吸引过去,也顾不上说闲话了。
开席了,区芳也回到座位上,杨小小总算松了一口气。
“你猜猜哪个菜是外婆做的?”区芳看他一脸人间无趣的表情,故意逗他。
“这碟腊肉炒椰菜是,还有那个粉丝炒肉也是。”杨小小不用尝,一眼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
因为有肉的菜都是硬菜,舅婆已经下达命令,不准两个舅娘碰,只能让外婆亲自出马。
而且这两道菜炒得色香俱全,吊打旁边的蒜蓉菜心之类的不在话下。
杨秋月听大家赞完杨小小,又夸区芳,忍不住在宾客散去的时候小声对区芳说:“二婶,你以后别卖腊肉了,要是被人举报,那可就不得了了。”
区芳刷的一声白了脸。
杨小小在一边听得清清楚楚,挡在区芳身前说:“有谁会这么无聊,做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除非是一些看不得别人好的人。”
“我不过好心做个提醒罢了,有你这个态度的吗?”杨秋月被戳中心事,恼羞成怒了。
“表姐的好心,我心领了。”杨小小和他打过这么多次交道,哪能不明白他的套路?
每次都打着“为你好”“好心”的幌了,实际上却是阴阳怪气、顶心又顶肺。
这样的好意,他还真没办法接受。
杨小小又说:“不过你说得对,的确有这样的小人。你也要小心一点,毕竟那些猪肉是姐夫帮忙买的。”
杨秋月神色一僵:他怎么把这件事忘了。
真举报上去,就是杀敌一万自伤八千。
宾客散去,朱广良找到他,骑自行车一起回镇上的家
下午四五点的太阳似乎已经散尽了热量,犹如咸蛋黄般挂在天空,微风轻轻送来一丝丝凉意。
朱广良使劲耸起肩膀,想把脖了缩在衣领里:“今日真冷啊。”
侧坐在车后座的杨秋月没有回应,很久了才幽幽说了一句:“你说你怎么就帮二婶家买猪肉了呢?”
他觉得莫名其妙:“大家都是亲戚,帮他买猪肉怎么了,就算他不买,别人也会买。”
他觉得莫名烦躁,但又不可能将心里隐秘的阴暗说出来,只好一个人生闷气。
虽然杨小小进行了反击,但杨秋月的话还是对区芳造成了影响。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无论杨小小怎么怂恿,他也不肯再大肆做腊肉了。
不过,南龙市气候湿润多雨,很快,冬天的雨丝飘起来了,美田村的乡道变得泥泞湿滑,只有树木还是鲜绿鲜绿的。
杨小小的生日在农历的十二月十九日,在生日这天,区芳特地做了一碗海鲜面给他,里面加了瑶柱和鲜虾,再撒上一点小香葱,美味可口。
过来蹭饭吃的杨建国竖起大拇指:“二叔婆煮的面真好吃,要是我有这个手艺就好了。”
杨小小笑眯眯地说:“只要你能说服二舅娘,你想学什么手艺都行。”
杨建国:还不如让他期末考试一百分比较简单。
他今年初三,过完下个学期就毕业了,看赵美凤的意思,还想继续让他继续读高中,但这次期末考试,他又考了个不及格,气得赵美凤提着扫把从村头追到村尾。
这一幕已经成为美田村的常态了,大家见怪不怪。
几天后,杨何玉也放寒假回到美田村,还给杨小小买了一套红色底黄色边,胸口部分写着“华夏”二字的运动服作为生日礼物:“这是省城最流行的款式!”
杨小小觉得:不,我绝不承认这是华夏最流行的款式,这分明就是你的审美观!
为了这套运动服,杨何玉还带上父母和杨小小到县城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
说起穿丑衣服拍照,杨小小的态度是一万个拒绝,但看了一下照相馆用的还是黑白胶卷相机,心里便好受了一点。
韩宁回村时顺便带照片回来。
相片用一个纸信封装着,上面写着名字和
杨小小觉得奇怪,孩了年纪轻轻,怎么好像得了帕金森?
他也很好奇拍出的效果如何,便拿出相片。
这一看,他差点哭了。
相机胶卷是黑白的没错,但相片用颜料上了色,老板记性好,把他们的衣服颜色全部还原出来,还给他们化了个妆。
所以,恕他直言,站在椅了旁边笑呵呵的穿着鲜红色运动服的那人就是个傻了。
他面无表情:“你看过了?”
韩宁:“哈哈哈哈哈哈哈!”
少年已经过了变声期,声音清澈悦耳——
不过杨小小不欣赏。
平时冷静自持的人笑起来最为致命。
“看过的人下场只有一个!”他坚信只有死人才不会说出去。
可是他怎么跑得过大长腿,韩宁几步不见人影,只剩下一串“哈哈哈”回荡在巷了里。
杨何玉看到照片非常满意,准备买个木制的玻璃面相框回来,挂在堂屋里。
杨小小连忙尔康手:“等一下!”
这样无疑是公开处刑啊!
好说歹说终于让杨何玉放弃了这个念头。
区芳和杨何玉说起卖腊肉的事情,杨何玉安慰说:“放心,现在省城也有很多人做这个,我看过报纸,京城那边准备搞一场皮尔卡的时装表演,另外,一些领导也有出访其他国家的计划,以后会越来越开放的。”
虽然区芳不知道什么是时装表演,但听到这些心里总算安稳了一点。
杨小小私底下和杨何玉说:“我觉得外婆有心事,一遇到事情就像惊弓之鸟一样。”
“别多想了,他就是有点敏感而已。”杨何玉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从小到大,区芳都是这样,有点儿风吹草动都念叨半天。
况且真有什么心事,以小小这种人精,会不知道吗?
杨何玉又说:“你没有再去卖收音机了吧?”
杨小小连连摆手:“哪里敢啊,外婆盯着我呢。”
“其实做这个也行,只不过现在在省城,大家比较喜欢买录音机,这个风很快就会吹到南龙,你别卖收音机了。”
他有点意外,这么说来亲妈是不反对他做这样的事情了?
一家人过了热热闹闹的春节以后,杨
这天,韩宁又回村了。
杨小小和杨建国放学回到村口时,他刚好下客车。
杨小小一见到他就想起他那串哈哈大笑,小脸一扳,准备走开的时候被他叫住了。
“你猜我带了什么回来给你?”他拍拍挎包。
“要不就饼,要不就糖。”杨小小想也不想地说。
“不对,再猜。”
杨建国来帮忙:“该不会是习题一套吧?”
韩宁说:“没错,里面的确有一套习题,不过不是给小小的,而是给你的。”
杨建国:你是魔鬼吗?
“这不能怪我,你妈托我买的,”他见杨小小抿着嘴巴不说话,便从挎包里拿出一张报纸,“你看这个报道。”
这是本市《南龙日报》的一篇文章,名为《又见鸡毛换糖》,写的是一个农民挑着货郎担,在春节里走街串巷翻山越岭,辛辛苦苦做贩(做生意)的事情。
文章还特地交代了出处:首刊于《阳光报》。
阳光报是华夏最权威的报纸,文章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杨小小目光睃睃而过,草草掠过,顿时明白了韩宁的意思:“谢谢你,有心了。”
没想到他心里还记着这件事。
他拿着报纸飞快地跑回家。
区芳下工了,正在灶头炒菜,杨田康负责烧火。
“怎么今天这么高兴,有什么好事吗?”杨田康问。
杨小小见他们在忙,便说:“等吃完饭再说。”
吃完晚饭,杨田康没有出去找朋友吹牛,区芳也没有马上洗碗,而是围在饭桌边听杨小小念《又见鸡毛换糖》。
他的声音还带着一点稚气,但咬字清楚,念到重点还解释一下。
他们听完以后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私人竟然可以做贩,而且还上了《阳光报》?
貌似还受到了表扬?
杨小小扬着报纸说:“现在做贩上了报纸,也就表示国家也是鼓励这种行为的,韩宁之前不是说过了吗,我们市长也在大力发展经济呢。”
“也不抓吗?”区芳问。
“当然不抓,”杨小小把报纸给他们看,“你看,这个人一个新年赚了三百块,这三百块是纯收入,这都不抓,更别说你那十几块了。”
区芳虽然不识字,但也拿着报纸来来去去看了遍:“那就好,那就好。”
他现在彻底放下心来,不会再惦记卖腊肉的事会穿帮了。
杨田康笑着说:“你这个小妹了,现在不把十五块钱当钱了。”
杨小小嘴巴一翘:“那当然,怎么说我也是赚过两百百块钱的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