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溪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章 节使由来,大唐朝请郎,宁溪南,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唐府兵崩溃了以后,军队的纯洁性受到了严重破坏,思想性也在崩塌过程中。好在来的不算太晚,正处在两极之间,还可以抢救一下。
张军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就是抓军队的思想。
府兵时期,天下兵马分成三大部分,良家子和兵将后代的府兵,世代军户的边军,拱卫天下的十六卫和天子亲军。
天子亲军就不说了,都是出身正统的干部子弟,属于仪仗部队。
边军就是戍守边防的职业化部队,包括大唐震压四方的各大都督府都护府,绥靖使招抚使和一部分节度使团练使还有羁糜州驻军。
十六卫军属于半职业常备野战军团,府兵是民军,轮值预备役。边军就不用说了,免除一切徭役赋税,祖祖辈辈就是当兵,为大唐守护边疆。
因为种种原因吧,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权限一再增加(其实就是懒政),然后就出现了募兵。
节度使在一开始其实就是在重要地区设置的统兵总管,主要是节持调度军需物资,叫支度使,然后又设了管理边军屯田的营田使。
大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宇内无敌战无不胜了,疆域辽阔到了顶点,从上到下难免就有点飘,办事也就不再那么严谨。
宇内升平,四海臣服,贞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战事。
尤其是王玄策双骑灭印度之后,大唐简直神化了,四方夷国大小诸事,派个特使去一趟就摆平,相当威武。
于是支度使营田使这些官职就比较闲了,估计皇帝也是一样,清闲的懒得动脑,竟然又让他们兼了地方的采访使。
就这样慢慢的,众多职务就兼到了一个人身上。
财政军一把抓的节度使就是这样出现的。最牛逼的是有些人还是身兼几镇。这个镇是镇守的意思,指节度使的管理范围,一节即一镇。
这个过程有点长,从高宗时代开始,一直到武则天称帝。
武后称帝,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重启战事,已经集权在握的节度使再次受到朝庭的重视,授节拜相,威势滔滔,藩镇势力彻底形成。
后面才有了安史之乱,挑开了藩镇割据的大幕。(藩:保卫,守卫。)
安史之乱,天下刀兵四起,府兵制度被彻底打破,军队的政治思想方面开始迅速滑坡。
前面说过,大唐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武装到牙齿的铠甲武器,另一个就是高度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
也就是信念:我为谁而战斗。千万别小看这么个好像没什么意思的问题。太重要了。
张军当过兵,他知道一支没有信念的军队是没有灵魂的,就会变成影视剧里的反面角色,开始欺软怕硬无恶不做,为祸一方,在强敌面前又只会瑟瑟发抖。
所以他的整军计划第一步就是打乱重编,然后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叫文化课。他想让麾下所有军士都能识字,能进行正常的书写。
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做了总比不做好。
在军队编制上,他准备一步到位,施行三三制。用现代的班排连营团师军建制。旅做为特殊建制存在。然后在连级以上设政委(指导员)来教授文字,传播理念。
三三制虽然是热兵器时代的战术,在冷兵器时代一样好用。就是三人协同做战小组嘛,三个人之间相互支援保护,可以大大提高军士们的战场生存机率。
而且,这也是在为热武器做好基础准备。张军绝对不可能允许自己的部队一直耍大刀用命去拼。
有钢,就一切都有可能。虽然缺少电力,慢慢来嘛,早晚都会解决。
比如车床,完全就可以用水力来替代。这个时候的河还都是大河。就算无法使用水力的地方,还可以使用牲畜,或者干脆用人力。
这个时代的灌钢法本身就已经解决了很多方面的难点。
……
“郎君,上表已写好,请郎君用印。”
“这么快?”张军放下铅笔抻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的脖子。
“是郎君过于专注了。”高庆笑着把写好的上书放到张军面前请他过目。
这是正事儿。张军从头至尾仔细的看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错处,这才拿出印绶盖上去。印有三块,节使留后印,少尹正印,朝请郎疏印。
侍御史那块是密报用的,不能用在这里,节使正印被朱泚随身带到长安去了。
张军想了想,在上书之上添了一众官员的名字和功劳,印了朝请郎,然后在下面盖上节使留后印。少尹的他没用。
高庆像没看到一样,帮着吹干印迹,小心的卷起收进锦套,再装进盒子。
这事儿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张军就是想要这个节度使,而且有张良和李应右的支持。
话说回来,谁来当这个节度使对高庆这些人的影响都不大,而且有影响肯定也是负面的,他们也是宁愿张军接手。谁上位不安排几个自己人?
而现在,他正在努力成为张军的自己人。这总比空降一个节度使然后再上去巴结容易得多。
虽然大唐到处都是父子官,爷孙官这种,但实际上只是初期借力,以后往往都是各凭手段,反而清清白白。
像卢杞,为相为恶,丝毫不影响他儿子升官。像郭子仪被罢了兵权,也没有影响他几个儿孙封候拜相出任大都督。
常衮自己被德宗嫌弃客死他乡,他的儿子和女儿却是一世荣华。这样的例子特别多。
高庆这会儿也是一样,他得自己选择,自己承受后果,这方面无法借助家族之力。家族也不会帮忙。反过来他需要为家族的下一代出力。
这算是这个时代世家勋贵的一种潜规则,一种确保家族长盛的规矩。
张军表达了一下自己对高庆的谢意还有欣赏,把他送出三堂,召亲兵去喊张良过来。
张军前后仔细斟酌了一下,计算得失,几番推敲,前前后后的琢磨了半天,确认并无遗漏之处,这才安下心来。
自己能做的要做的都差不多了,其他的张军也就不再考虑。想了也没用。这玩艺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完全控制不了,想多了也是徒增烦恼。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信心。综合历史,参考时事,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喜人的。成功的机率相当大。
主要是这个时候卢杞已经被贬去新州任司马,皇帝身边是李勉主政。
李勉主政,袁高职给事中,有这两个人在,这件事儿应该就没什么问题。到不是有什么关系,而是这两个人都比较公廉,会以事实为依据议事参政。
当今天下的情况,稳定就是最大的需求。
张军收复凤翔,主动上书献逆表功,这就是这会儿大唐王朝极好的好消息,他们不可能去破坏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