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又是江南道,承明之治,嘟嘟嘟233,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承明四年秋季中旬,郑丽婉在承明二年夏季制定的八大军区后勤道路增设、扩建项目成功收官,完美落幕。各大军区,均有两条宽阔的后勤运输要道,而西南军区更是有两条额外的栈道,总计三条后勤要道都是为西南军区准备的。
陇右道的官道,八方军区驰道也相继收官。宽约十丈,换算过来就是三十三米左右!这两项工程,前者朝廷和地方投入约为一千一百万贯之多,后者国库和陇右道一起承担约为三百七十二万贯左右。相较于军区的后勤要道,陇右道的官道规格过高,几乎可以修建四条军区后勤驰道了。
因为开销过大,所以朝廷和地方只能循序渐进,按照季度来投入。不然,这一口气谁TM出得起这钱?!地方自己也忙的要死,规划和调查,还有走访民情,各忙各的,能抽出人手盯着朝廷额外下达的任务已经很不错了。
而承明朝,越来越有地方行政自治的味道了。没错,我们忙我们的,有事情会跟你中央报告的。你中央有事情要吩咐和安排,尽量挑我们不忙的时候,特别紧急那就麻烦你们中央说清这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地方忙起来,只能尽力顾及你们中央。
三省在秋季中旬,也收到了来自江南道和岭南道两地的财政补助申请奏折。为此,三省还特地把户部和御史台给叫来了。
房遗爱:“江南道的财政补助申请需求为一百四十三万,岭南道财政补助申请需求为一百三十八万,理由繁多。江南道的财政赤字主要在于江南道希望开掘两条海路,扩大海运贸易。岭南道的并无财政赤字,但所需资金过大,理由是希望通过开采密林促进木材产值,同时改善当地的环境问题,为往后的民居生活范围提前奠定基础。”
李思文:“户部如何看待两地的财政需求?”
长孙涣点头:“以上两个政策,的确不是江南道和岭南道能够承担的。至于江南道的财政情况,根据户部的比对后,差异在四万浮动。”
张洛客:“赵大人,御史台怎么看待此事?”
御史大夫赵仁本:“嗯...江南道和岭南道的财政补助申请,都有监察府签署。但...江南道新增两条海路,也不至于要一百四十三万啊。这笔账,他们不可能不会算啊。”
刘德威皱眉道:“怎么这个江南道总是如此多事?连续两次惊动中央了。先是行政改制不彻底,如今更是财政闹问题。”
岑文本说道:“此事的确非同凡响,我建议还是把江南道的申请递交给圣人。岭南道方面,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便拨款下去就是了。”
薛元超看向许敬宗:“许老先生,江南道此事您有何看法吗?”
许敬宗点头:“老夫也和诸位一样,开辟两条海路,岂会需要一百四十三万?此事,咱们拿不准,还是请奏圣人为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许敬宗虽然不懂市场产业经济论,可人家也有基本三观和常识的!承明朝大唐物价都很合理,乃至关乎民生的吃穿住行,更是低的发指,至今为止市面的粮价都是两钱波动,布匹甚至从当初承明一年的二十五钱下滑到了二十二钱左右,民间的房屋建筑材料,也是因为各道产业开辟,黄河清淤等政策,物价都比贞观时期降低了三倍有余!就这,尼玛还能张口要一百四十三万?!你把中央群臣当傻子呢?!
薛元超点头:“既如此,那便将江南道的这份申请,呈递给圣人吧。”
随即,薛元超、许敬宗、郝处俊、高至行、屈突寿、韦思谦等人,以此加盖各自省部的公章,签署自己的名字。把这份奏折,贴上‘请示’二字的纸条。
张行成:“那就劳烦户部尚书长孙大人,你们户部根据江南道市监局上报的物价,做出一个大概的方案,一起呈递给圣人最为妥当。”
长孙涣:“此事不难,事后我令人送到中书省。”
三省拿不准,那就把这奏折递给李承乾那里。拿得准,那就三省协商处理,之后把相关事务和批复备案就行了。朝廷法规制度都在,按照规矩办事,出事也能找到罪魁祸首。否则,那就是糊涂账,大家一起倒霉。
朝廷就是这样,下面的人解决不了找上面,上面解决不了,那就只能找皇帝了。李承乾自己上面没人了,只能想法子解决掉。没错,就是一个责任的逐级递交系统。
甘露殿内,李承乾正搂着晋阳和衡山俩丫头一起睡大觉。不要瞎想,就是在御花园的草地上,一起晒太阳罢了。李承乾,左拥右抱,两个娇滴滴的小美人,此等生活,真可谓乐不思蜀矣!神仙也难求啊!
如今大唐真的算是天下晏然了,因为李承乾的目标,长城之外的辽阔草原、玉门关外的西域东西商路,全部都达到了。接下来,就是充实这徒有虚表的外在,大肆发展内政了。
相较于李承乾,郑丽婉并不轻松。她和特蕾西聊了两天,都是有关西方的事情。引入西方的璀璨宝石,开辟一条奢侈品产业,可以很好地收刮民间豪族、地主的韭菜。谁有钱,挣谁的。
特蕾西:“根据我个人在大唐的了解,单纯的想要令富裕的人倾慕宝石,恐怕不容易。”
郑丽婉:“宝石本身并无价值,但可以人为的赋予价值。你也说了,在你们西方,宝石点缀的饰品,是贵族才能佩戴的。而这,就是切入口。制造一种舆论导向,令国内那些所谓的豪绅、大族追求虚名和面子,从而令宝石进入市场。”
“如今,富裕的人追求衣着的奢华,丝绸、锦绣、玉石等舒适高价的外在,那么朝廷就引导风向,把追求变为宝石的点缀。”
郑丽婉转过头看向当初从二凤那里顺过来的《赤子赋》,喃喃道:“还需要防备贫富的矛盾呐,虽说收割了富裕的人,但寻常百姓的生活水平必然越过越好,也会开始追求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一味的保护平民百姓,也不是一种长久之计,需要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现实的教训了。”
还是那句话,李承乾说的,人这东西,天生就贱。记吃不记打,只有流血了,从鬼门关回来了,才会终身铭记。朝廷做不到给天下百姓都当爹当妈,尽职的照顾到所有普通百姓。
“...罢了,眼下大唐的确需要这个行业,只能让地方道府、州府都盯着点,尽可能的挽回。一场西方宝石带来的市场舆论,在所难免。”
郑丽婉终究选择了这条道路,明知引入宝石作为奢侈品行业,必然引起富裕阶级和平民阶级的连锁反应,她还是选择了这条路。无它,大唐需要这个行业的过热产出,西域的发展迫在眉睫,换言之可以理解为透支未来。
怎么还?相信后人的智慧!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出来混迟早要还,哪怕强如大唐都要遵循这个铁一般的真理和法则。
李承乾傍晚回甘露殿,也看到了来自江南道的财政补助申请奏折。大致的看了看,李承乾也有些纳闷,他毕竟是主导过咸阳地方民事的,而且旁边还有户部做的预算方案,一百四十三万是江南道要的,户部给的方案是八十六万。这悬殊,的确很大。
“这江南道已经换了两批人了,莫不是这江南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人,传召御史台。”
赵仁本都下班回家了,接到召见立马又从家中折返回来。没错,就是这么离谱!古代没有无线通讯,只能来回跑,所以官员们一般都居住在皇城左侧的坊间内,因为离得近。
“臣见过圣人。”
“嗯...这江南道的折子朕看过了,的确有些问题。但,江南道连续换掉两批人了,兴许是地方有什么难言之隐。御史台派遣官员,去一趟江南道,找督查院对一下口供,了解一下详情。”
“臣遵旨。”
“退下吧。”
“是,臣告退。”
李承乾把这份折子直接封存在甘露殿,事后就去立政殿了。一个人睡终究不如搂着一个软软的漂亮老婆睡舒服。不然,李承乾还能去哪里?后宫空荡荡,老婆就一人。
翌日,李承乾刚睡醒,洗漱穿戴后与郑丽婉一同用过早膳,不料就迎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启禀圣人、娘娘,翼国公...于昨夜病逝了。”
此言一出,李承乾和郑丽婉都愣住了,随即点了点头。用完早膳,李承乾和郑丽婉一同换上了素衣,乘坐车辇朝着翼国公府去了。来到翼国公府外,早已满门缟素、丧服满目。
十九岁的秦怀道连忙出门相迎:“小臣参见圣人、皇后娘娘。”
李承乾拍了拍秦怀道的肩膀:“免礼吧,今日孤与丽婉,是以晚辈的身份来祭奠老师的,带路吧。”
“小臣遵旨,圣人、娘娘里面请。”
来到前厅,这里布置成了灵堂。秦琼的棺椁,已经在那里了。李承乾和郑丽婉的到来,让众人的哭泣声也逐渐小了许多。
李承乾来到棺椁旁,直接推开了棺盖,但在场的人没有人敢阻止。棺椁内,秦琼苍老的面庞带着平静的面容,静静的躺在里面,已然没有了丝毫气息。
李承乾沉默许久,随即扯出一抹浅笑:“...老师,孤不知道此生作为是否能令您瞑目,但...学生余生不会令您失望。您老,一路走好。”
说罢,李承乾将棺盖重新盖上。来到棺椁前,恭恭敬敬的双膝下跪,三拜大礼。来奔丧的人不少,秦琼毕竟是天策府的老大哥,还有不少来自江湖的好友,家中亲朋好友也来了不少,而且还有很多人在赶来的路上。
李承乾来到秦怀道身旁:“你想从军还是从政?”
秦怀道纠结片刻:“小臣听从圣人的旨意!”
李承乾沉默片刻:“恩师生前可有嘱咐?”
“家父生前多以军武教授小臣。”
“那你就去军武学院报到吧,当你觉得可以毕业了,朕送你去西域都护府。”
“是!小臣,多谢陛下圣恩。”
李承乾再次转身看向那口漆黑的棺椁,他看了很久,久久不语,最终转身阔步离去。李承乾没有留一滴泪,也没有倾述生前师徒二人的过往,他说了一句话,三拜大礼祭奠,关照秦怀道。而这,就是他身为秦琼学生的作为。
“黄骠虎头今犹在,不见昔日太保人。今昔黄鹤随风去,唯望师宝自宁在。”
李承乾留下了这首随心的缅怀诗句,便翩翩离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