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河中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应天府的异动,我的老板是崇祯,忘川河中的鱼,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直隶应天府内,金之俊、沈维炳、党崇雅、王铎和已被削官籍的钱春等一众南京留都官员齐聚南京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里。众人沉默不语,心情沉重,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人走了进来。他面色凝重,步伐坚定,正是钱谦益。尽管他已被革职,但凭着老师左光斗的荫庇,他在东林党内混得风生水起。众人见到他,纷纷起身行礼,眼中流露出对他的敬重和期待。
钱谦益回礼后,缓缓坐在了主位上。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放下杯子,声音低沉地说道:“诸位,朝廷里已经快没有我们东林士人的立足之地了。小皇帝今年对在京官员频频下手,如今在京城能站到朝堂和翰林院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众人听完,不禁唏嘘不已。余懋衡皱起眉头,说道:“那依先生的意思,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金之俊也附和道:“是啊,我们必须想办法,不然我们的未来将会一片黑暗,甚至可能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慌和决绝。
钱谦益笑了笑,笑容中却带着苦涩。他环视众人,缓缓说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小皇帝。我们要发挥东林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寻找机会,重新夺回我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他的目光坚定而充满信心,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余懋衡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甚是。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金之俊也振作起来,说道:“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谋划,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
此时,房间里的气氛渐渐变得热烈起来,众人纷纷发言,献计献策。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激情和希望,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明。钱谦益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在这艰难的时刻,他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迎来东林党人的春天。随后钱谦益又说道:“如今北地大旱正是我们表现的机会,北地如今最缺的就是粮食,我们就从南直隶调拨点粮食去北地让天启小儿看到,只要表现得好何愁不能去京城?如果他不识抬举咱们就与白莲教联合起来,彻底破坏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引倭寇上岸,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想想。”
众人听完这是要给小皇帝大耳刮子和甜枣一起来,江南这一块地方皇帝的权利基本上渗透不进来,各地世家大族和当地官绅沆瀣一气联手对付皇帝,甚至连税都收不上来。魏忠贤曾经派人收税还被这些人给打死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但是朱由校可不这么想,他要逐步夺回属于他的一切,还要打倒江南士绅。但是在这之前他要稳住最有势力的徽商只要徽商不和这些东林党人搅在一起一切都不是问题。
而此时沈维炳却是觉得有些不妥,说道:“先生,咱们和白莲教搅在一起最多算图谋不轨可是与倭寇勾结那罪名可就大了。”钱谦益笑道:“你不亲自下场谁知道你干了啥?你们谁手上还没几个亲信和死士?”沈维炳听闻王铎所言,心中的忧虑终于稍稍放下。此时,王铎接着说道:“先生,既然要做,我们就做得彻底。”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钱谦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连忙问道:“具体说来听听,你可有什么好的主意?”
王铎目光炯炯,语气坚定地说道:“盐!两淮的盐场都在我们手中,天启小儿若是敢对我们动手,我们就让盐无法流出江淮地区。”党崇雅在一旁附和道:“对啊,先生此计甚妙!咱们可以在运河上沉下几条运盐船或者其他运输船,这样一来,运河就会被堵住。北直隶那边无论是盐还是粮食都无法运输过去。走陆路的话,没有几个月根本到不了。到时候,北直隶的百姓还不得将天启小儿骂个狗血淋头。”
钱谦益听了,心中大喜,笑着说道:“好好好,此计大善!沉船之事也怪不得我们,只说是船太旧导致的。”众人闻言,纷纷开怀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得意与自信。随后,他们便各自散去,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此时,屋顶上的两个黑影如鬼魅般迅速消失,不多时,他们的身影便出现在了秦淮河上的一艘花舫上。这艘花舫看似三层结构,实际上却有四层。下面三层是接待文人雅士的地方,而最上面一层则是锦衣卫的据点。
在这据点之中,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青年正负手而立,他身材修长,面目俊秀,此人正是南京锦衣卫百户张凌宇。此时的他,正专注地听着两名暗探从南京吏部尚书府带回来的情报,同时还认真地记录了下来。当张凌宇打开情报一看,不由得心中一惊,愤然怒道:“这帮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竟然真的不把百姓当人!”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对这些伪君子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紧接着,他又下达命令:“立刻派人将此事禀报陛下。”一旁的一名青年接过纸张收好,刚准备转身离去,张凌宇忽然叫住了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明年的科举,你尽力而为。”那名青年听了,用力地点了点头,然后便从暗门走下一楼。
船上的人看到他下来,都表现得毕恭毕敬,纷纷称呼他为“冒兄”或“辟疆兄”,不时还传来对他的赞美之声。这些赞美声中,既有对他才华的钦佩,也有对他身份的敬畏。冒辟疆出生于世代仕宦之家明末四公子之一,然而,在这一片赞美声中,他的心中却只有对张凌宇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深知这次科举的重要性,也明白张凌宇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进入朝堂为国尽忠而不是在锦衣卫中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在锦衣卫中只会浪费他的才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