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阕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死得其所,小杨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饭!,七阕白,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菀之和焚琴二人回到大兴,去冬官署要找窦漪给村塾的图纸盖章,还没有走到左司空的书房,就看见郭涛的夫人眼圈红红地从书房里出来,陆虹笙也满脸难过地跟在她身边。见到杨菀之,郭夫人强打起精神同她点了点头,陆虹笙也不像往常一样笑脸相迎,而是有些勉强道:“菀菀,你今日怎么回大兴了?”

“云头村那边基本安排妥当,我有图纸来找窦大人盖章。”看见郭夫人那副模样,杨菀之心中有些不好的猜测,“郭大人……?”

“郭大人殉职了。”陆虹笙垂头。

郭夫人听见陆虹笙这么说,嗷地一声又哭了出来。

“怎会……”杨菀之一时有些难以接受。尽管这不是她第一次在工作中面对同僚的死别,可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还是会难过。尤其郭涛算是她来大兴以后认识的第一个同僚。

“你先去找窦大人签章吧。”陆虹笙轻轻拍了拍郭夫人的后背,“我安慰一下嫂嫂。”

“嗯。”此时在郭夫人面前再聊这个,只会让她更难过,杨菀之只能道一声“节哀”,快步走向书房。窦漪见杨菀之来了,也有些意外,他面带疲倦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半个月多月没见,他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

再看杨菀之,也是眼底泛着乌青。

他问道:“云头村可还好?”

杨菀之汇报道:“如今云头村有居民四百六十六人,死难者二百九十七人,在明宫抽调云头村工役一百人,余下一百九十七人已经离村,可能在大兴城内或者别的地方。两百三十二户村房灾后存留十七户,如今村中有九十五户人家……”

窦漪看着杨菀之交上来的公文,点了点头。

云头村的受灾程度虽然严重,但不是最重的。所以这段时间,杨菀之能把云头村灾后重建一手操持起来,也是不容易。

汇报完数据,杨菀之将村塾一事和窦漪说了,同时递上了自己画的图纸。窦漪一张一张细细看去,点了点头:“虽然在我看来还有些需要修改打磨的地方,但还是要夸奖你一句:你的图纸很不错。”

“窦大人,还有哪里需要改动?”杨菀之闻言,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

窦漪却在图纸上盖下了章:“无伤大雅,云头村抢修之事不能拖太久,这村塾结构没有问题,房屋的布局和比例其实还可以推敲。”

窦漪说着,在图纸上用朱笔写下一行字:窗牖向下一寸。

他将图纸递给杨菀之:“你拿去吧。”

“多谢大人。”

窦漪看着杨菀之同样满是疲态的脸,像是长辈一样,嘱托道:“菀菀,你多注意休息。云头村那边已经步入正轨,如今天气放晴,我会再加派人手过去,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

“大人,您也是。”杨菀之看着眼前的窦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窦漪今年四十八岁,但看上去却宛如一个年过六旬之人。他那原本乌黑亮丽的头发,如今早已变得花白不堪,额前官帽下露出的几缕发丝更是如霜染一般。他的面庞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皱纹和松弛的皮肤。尤其是那双眼睛下方,两个大大的乌青色眼袋如同两只沉甸甸的包袱,松垮垮地挂在脸颊,仿佛随时都会掉落下来。

窦漪叹了一口气:“你方才过来的时候应该也已经知道了。”

“嗯。”

书房内的气氛一时低落了下去。

杨菀之所在的云头村在大兴城西,而郭涛负责的村子在东郊外,所以这些日子杨菀之也不知道郭涛究竟发生了什么。

窦漪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有些无力:“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知道的消息,人已经走了三天了。过劳。”

杨菀之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从鼻腔里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报丧的人是连着他的尸首一起带回来的,他老家在山南道,冬官署给他备了一口棺材,他夫人和孩子七日后扶灵回乡。你若是有心,届时回来送送吧,毕竟同僚一场。”

“是,是要送送他。”杨菀之有些恍惚,她好像还能看见郭涛坐在她的对面,头发一丝不苟地裹进幞头里,大马金刀地岔开腿坐在小板凳上,一股匪气。

“他作为冬官,为营造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窦漪轻声说道,不知道是在安慰杨菀之,还是在安慰自己。

可能这就是他们身为冬官的宿命吧。

“窦大人,等在明宫完工,我想向天官署申请外调。”杨菀之和窦漪聊起了这件事,“我想去黔中道。”

“怎么会想要去黔中道的?”窦漪是支持杨菀之外调的,两人早就聊过这件事情,但他没想到杨菀之会想要选择黔中道这样的地方。黔中道在剑南道东、江南道西、岭南道北、山南道南,黔中道治黔州,领黔、辰、锦、施、巫、业、夷、播、思、费、南、溪、溱、珍、充等州。光是听着这些州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黔中道并不是汉人的天下,那里民族众多,信仰各异,无论是生活习俗、饮食习惯还是居住风格,都和中原相差甚远。

杨菀之道:“我听说黔中道那边有一种名为‘吊脚楼’的建筑,在建筑底部用支柱支撑,使得房屋悬挑在空中。这些吊脚楼多依山而建或依水而居,还能防止洪水虫害。我从未见过,因此很是好奇。”

“黔中道那地界,寻常官员都不乐意去,你倒是个有想法的。”窦漪知道杨菀之这是希望自己能给她出一些主意。有年轻人愿意去这些地方发光发热,他是很开心的,尤其是杨菀之这样的有能力有想法有抱负的年轻人。

窦漪思索片刻,建议道:“但你若是愿意听我一言,就不要去黔中道。黔中道一带素来是官员流放之地,并非全无道理。黔州下领的矩州一带为羁縻州,是古夜郎的地界。那里是五陵蛮的聚居地,是由五陵蛮自治的。而黔州、锦州等几个经制州,也在地方土司的统辖内。中央官员过去以后,基本上是有名无实。语言不通、文化不通,你若真的有意向,可以先去剑南道或者江南道历练一番,等你知晓了如何做好一方司空,再考虑要不要去黔中道。”

羁縻州是辛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一种特殊行政设置,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因为有了羁縻州,辛周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进行管理的州,习惯上被称为“正州”,又称“经制州”。如今辛周在黔中道境内设置的羁縻州共有五十个之多,大部分在乌江以南地区。这些羁縻州的归顺,都有赖于月家军的功劳。

而黔中道也因为地处偏远,朝廷鞭长莫及,最初是由节度使管辖,后来慢慢发展成世袭的地方土司,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这也是窦漪反对杨菀之去黔中道的原因。黔中道此等情况,便是一个成熟的老地方官都会觉得头疼,更不用说杨菀之了。到了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你在大兴的一切身份都是白搭。

当然,这也是杨菀之想去黔中道的原因之一。

不过,窦漪的建议,杨菀之也在认真考虑。她不了解黔中道是实,司空使的权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被地方官架空之事也并不是没有。

在明宫还有两年才能建成,她还可以考虑一段时间。

“这次雪灾,京畿道受灾如此严重,是我没有想到的。”窦漪叹了一口气。

他在岭南道做了十年的司空使,没有见过雪,更想不到雪灾能带来这么强的破坏力,单说云头村,大部分的村房都倒塌了,这是十分骇人听闻的。

杨菀之则拿出了另一张草纸,道:“大人,我这次倒是还有个新的发现。”

“且说。”

“云头村的村房,倒塌的多是由村里的泥瓦匠做的。这个泥瓦匠手艺很差,而我观察下来,引起村房损毁的根源是屋顶的构造和坡度。云头村的村房屋面坡度太小造成积雪的堆积,从而使得屋面承受过大的雪压,最后垮塌。”杨菀之分析道,“现在我们做营造,更多是凭借经验在做,但是这次雪灾,我忽然意识到,或许我们需要一个营造的规范。有些必要的东西,是不能够随意发挥的,不然,就会酿成云头村一样的悲剧。”

因为这些年圣人大兴土木,所以对工匠的容忍度也上升了,并不像太祖朝时会那么严格地追究工匠的责任。况且,泥瓦匠、木匠甚至很多杨菀之一样从制举入仕的冬官,是没有经过技能考核的,大家都是在凭借着过往的经验在做。在雪灾之前,赵狗剩父子做的房子从未出现过问题,他们或许想不到自己做的房子会让云头村这么多人丧命。

杨菀之考察过云头村损毁的村房,她发现,赵狗剩父子并不像她最初以为的不善营造,恰恰相反,他们其实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村中有一户人家喜欢吹笛子,在赵狗剩父子的设计之下,堂屋的屋顶被做成了拱形,可以让声音更好地在屋子里回荡。还有做成平屋顶的、单坡屋顶的,甚至连祠堂的勾连搭,也是赵狗剩父子的手笔。甚至有一户人家,赵狗剩父子很大胆地做了三开间的堂屋,但堂屋内没有落一根柱子。在遇见这场大雪之前,没有人会觉得这些大胆的营造方法有问题。

新鲜的事物是需要试错的,但是这个试错的成本,不应该是村民的性命。这样也太过草率了。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窦漪从自己的抽屉里抽出一叠手记,递给杨菀之,上面详细地记录了他走访大兴周围村庄的观察结果,“自明堂以来,圣人鼓励冬工积极营建,许多地方官为了政绩,也会做很多不一样的营造。造型独特的楼宇,还有高楼——听闻荆州司空使前些日子盖了一座足足九层的楼宇,高度已经逼近明堂,尔后江州司空使也不甘落后,做了一座十层的水阁。上行下效,地方上的这些工匠们也越来越大胆。勇于尝新并非坏事,但过度求异,忽视了营造最基本的东西,只会为日后埋下隐患。京畿道受两都影响最大,虽然大部分营造由我们冬官署把持,但这些村房完全游离于我们的掌控之外。”

杨菀之看向窦漪递来的手记,这些村房确实做得一个比一个大胆。

若是没有安全隐患,那这些村房做得花哨一些也就罢了。但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人因此丧生,冬官署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让这些营造规范起来了。

但是,该怎么去规范这个事情呢?

“我们冬官署做营造,虽然没有详细的条例,但有些东西是代代传承下来的。成功的经验,就可以成为规范,失败的经验,可以修正我们的规范。”窦漪起身,走到书架前,看着书架上的书问杨菀之道,“你还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个营造是怎么诞生的吗?我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杨菀之当然记得:“是家里的柴房。我爹想把旧的柴房拆了,换个位置,我就跟着我阿爹一起,也是我阿爹告诉我,窗户要做多高,门要做多大,屋顶的檩条用什么样的比例尺寸。做太细了,承不了重量,做太粗了,木材的自重又会给房屋增加负担,而且费工费料。除了阿爹告诉我的这些,进了营造司之后,那时的工曹叫我依照《考工记》之法度设计举折。《九章算经》也是营造备料时会参考的书籍。”

“是啊,你到底是官家的女儿,读书、识字。但村中的木匠、泥瓦匠,他们并不接触这些。营造之法如断线之珠,散在浩繁卷帙之中,《考工记》《墨子》《周髀算经》《管子》《尚书》《淮南子》……这些工匠哪能将它们一一读完呢?”窦漪望着满墙的书籍,不由感叹,“辛周虽大兴土木,却无一本专门为营造而写的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初恋总来求复合

爆浆云小鱼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安柒七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友鱼虾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十二妖

国运:排核废水入海,随机婚配游戏降临

蜡笔小辛

小师叔出狱,走!一起逼婚去

半路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