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獴在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2章 方孝孺要走,去大明扶贫,飞獴在天,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材啊,我们现在有多少兵力?”

“回殿下,辽东、辽北六大护卫加上辽阳、金州、安东、建州四卫,十卫兵力大约在五万人左右,其中安东中护卫和辽阳卫、安东卫都不满编。”

“这些兵力够不够用?”

“以我们的装备水平,够是够的。只是这样一来,军费都由辽王府承担,每年不下六百万两银子。辽王府的一半收入都得拿去养兵。朝廷现在可是舒服得很啦。”

“养兵确实费银子,我在考虑,辽东两路出击帖木儿汗国,大获全胜,至少让帖木儿十年之内不敢再呲牙。按照我们现在登记的人口,大约四百六十多万人,按一百人养一个兵,辽东兵力是不是该再减少一些?”

“辽东都司倒好说,辽北都司管理面积太大,兵马少了顾不过来。”

“一些不重要的城镇可以交给巡防营去管理,一些后勤保障任务也可以交给预备役去搞。”

“殿下所言极是,不知殿下准备裁减多少兵马?”

“辽东只有四百六十万人,我们就只养四万六千人的兵马。好几年没有进行老兵复员工作了,今年先复员两万兵马,同时再补充一万六千新兵。”

“养兵确实费钱。养一个义务兵每年只需要花三到四两银子的津贴,成了志愿兵之后,薪水就得涨六、七倍,再加上其他津贴,养一个五年以上老兵,平均每年要比养一个义务兵多花四十两银子。如果每年从预备役和部落兵中征召一万五千人的义务兵,光人头费一项每年大节要节约六十万两银子。”

“你只算了经济账,今后要学会算社会账。一些部落长大的孩子一不种地,二不读书,天生就是打架的胚子。不让他当兵,不仅浪费人才不说,反而成为治安隐患。总不能他们又回到吃完了抢,抢了就造的老路上吧?”

“还是殿下考虑周全。那我就从蒙古各部中可以召三千骑兵和一千步兵,从其他部落中招募一千骑兵和三千步兵。其他兵员人数交给内地移民。”

“张石和柳升快要回来了,你先从金州卫和海军开始,复员和征兵工作同步进行。”

“是。我马上去落实。”

等曹楚材退出去后,方孝孺又进来了,鼓足勇气,拿出太孙的信,向辽王辞行:“殿下,臣恐怕不能为殿下效力了,太孙召臣回去。”

“什么……”

听说方孝孺要走,辽王感到很突然,也很是不舍。

这几年方孝孺不仅把沈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辅助辽王进一步完善了整个大辽东发展的规划,还是很有功劳的,符合辽王的思路,也是他手下最优秀的项目经理。

再加上方孝孺有江南士林领袖的光环,把他往沈阳一放,就像在鸡窝里放了一个鸡蛋一样,能起到引窝的作用,会吸引内地人才跑到辽东这个鸡窝里下蛋。如果放这家伙走了,这鸡窝凉了怎么办?

辽王死死盯着方孝孺,好像想从他的表情上读懂一些东西。

方孝孺迎着辽王的目光,好像也在审视辽王,目光十分坚定。

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对辽王虽然尊敬、钦佩,但没有达到黄湜那样崇拜到拜师的程度。

他觉得,辽王虽然天纵奇才,毕竟只是一个地方诸侯,而且时不时的犯病,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有时候,辽王又特立独行,不拘一格,让他很不适应,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他经过在辽东的几年历练,觉得也跟辽王学了不少东西,还是想回到朝堂上对整个大明呼风唤雨。

那里才是他发挥才干的地方。

“唉!”

辽王看了方孝孺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面对方孝孺的请辞,他不好强留,只好和这位江南士林领袖又聊了半天,东拉西扯,分散他的注意力,希望他继续留在辽东为自己效力。

“正学先生,我刚才还在想,今年咱们一起再努把力,争取让整个大辽东人口达到六百万以上哩。”

“能继续跟随殿下效力学习,自是臣的福气。只是臣来辽东之前,已与太孙有约,以三年为期。倘若今日负于太孙,明日恐怕也能负于殿下。殿下也不会要我这等朝秦暮楚之人。”

“你那带来的十七个礼部官员不会也跟着你走吧?”

“说来惭愧,这些人虽说跟着辽王学了些皮毛,但也有些人手脚不干净,喜欢多报账。李严已经多次向臣反映。他们都想跟臣回去。”

方孝孺说的也是事实。大明官员薪水本来就低,六部之中,礼部工作最虚,油水也最少,算是中央机关公务员中最没有保障的低保户。

在组织招待活动中,他们或多或少会多报些菜品、酒水、车马费之类,免得妻儿跟着受饿。

在外宾请求皇帝接见时,有时也需要向他们打点一下,了解皇帝的习惯癖好,并把接见活动靠前排一排。

至于科考嘛,油水确实很多,但是权利只掌握在关键的少数人手中。

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富得流油的辽东为辽王卖命,多报点酒钱,给妻儿老小多加个荤菜,李严还卡得死死的。

三年历练期未满,就有些人想打道回府了。

听方孝孺又在告李严的状,辽王有点紧张了。看来去年冬天以来大病一场,还是误了不少事情,错过了调和李严和礼部官员关系的最佳时机。

他好好酝酿一番,进一步降低了姿态,说道:

“正学先生,这都是本王考虑不周,让他们受委屈了。解大才子这几年来帮辽东开运河和办学,风餐露宿,少不了要自己贴钱买酒御寒。你们去深山老林统计人口,也要贴钱请向导和通译,被荆棘挂破了衣服也要自己掏腰包。”

“李严办事太较真,小题大做,说这是贪污,昨天就已经被我发配到黑龙江林中百姓那里反思去了。你马上去向大家及时澄清,让他们放心在辽东干。”

尽管千里当官,实为吃和穿,辽王还是在尽量满足以方孝孺为首的虚荣心。

方孝孺好像下定了决心似的,说道:“殿下,这不是钱的事。他们和臣一样,三年历练期届满,也应该一同回去。”

辽王没想到方孝孺是如此倔强,再次长叹一口气道:“那好吧,人各有志,不可强留。临别之前,本王送你一句话,以天下苍生为重,其实跟谁并不重要。”

他还是想努努力,尽量把人才留在辽东。

方孝孺反问道:“殿下身负绝世之才,屡立不世之功,既然以天下苍生为重,也知道陛下多次有意将大统传承给殿下,为何要再三回避呢?”

辽王笑道:“那依你之见呢?”

方孝孺继续反问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殿下也并非拘谨之人,凡事有利于天下苍生,为何非要追求慕容恪的虚名呢?”

辽王本来是想劝方孝孺等人在辽东这个大舞台继续建功立业的,但是说着说着,他明显感到这方孝孺像是在试探自己有无夺嫡争储之心,不停地对自己进行反问。

看来自己言传身教三年,还是没有驯服这个心高气傲的江南士林第一领袖。

他想了一会,换了个思路,笑道:“我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也许你和别人一样认为,我比允炆大侄子更适合当储君。当然,你也许只是替太孙在试探我。”

不容方孝孺作答,他又连续问道:

“我先问问你,如果你在我这位子上,不到十二岁,就有了陛下给的两百万宝钞、二十万两现银,还有六千军队,你是感到幸运,还是不知足?”

“你如果不到三年就开拓了三千里疆土,不到八年就开拓了五千里疆土,已经富甲天下,是守好当下,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争夺那个四处漏风、一地鸡毛的所谓天下呢?”

“好了,话不多说。咱们相识相交一场,也不兜圈子,我给你,也是给太孙交个底,我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如果今天为了储君之位和太孙自相残杀,明天我的儿子长大了,也互相残杀,争夺皇位怎么办?”

辽王一番推心置腹,说着说着好像自己都信了。

方孝孺自然也是深受感染,连忙起身向辽王深深鞠上一躬,说道:“殿下和新王都是高义之士,非我凡夫俗子所能比拟。臣替太孙谢殿下。”

见方孝孺交了底,辽王心里不由有些恼火。

这家伙原来果然是在试探自己,真是其心可诛。好在自己编的这些理由听起来倒像是真的,至少自己是相信的。

他突然想起历史上方孝孺的悲惨结局,一语双关又语重心长道:“你放心回应天去吧。多办实事,也不要为虚名所累。”

方孝孺答道:“谢殿下提点。陛下还有旨,请臣护送宁贵妃、鲁王和含山公主一并回应天。”

辽王更是不悦,霸道地拒绝道:“皇室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就说本王病重,需要贵妃照料。等本王病愈,将亲自送贵妃回京。”

方孝孺最终还是走了,大多数三年前来辽东历练的礼部官员在后面交接完工作后也陆陆续续走了。

放荡不羁的解缙兄弟、胡广和夏吉等四个进士官员在辽王亲自做工作后,表示愿意继续留在辽东,使刚刚回到沈阳城的辽王开展工作不是太过于被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豪门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咖喱土豆炖牛肉

这个三国不对劲

叁杯奶茶

团宠萌宝被读心,全家杀疯了

颂哒哒

重生后,手撕黑心夫,脚踏恶婆虎

夜玥莹香

终灭废土

玄州城的艾欧

读心术:锦鲤崽崽带剧本拯救全家

姜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