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米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玄机·曹氏变革,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小玉米芽,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丕显然已无法在今年返回洛阳共度仙节,他心中对此并无太多期许。他在广陵领略了万里冰封的奇景,于青徐地带会晤了吕虔等众多修炼门派以及几位王氏修士。
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曹丕令青徐之地的各方势力再次感受到其威压。然而,对于唐咨的踪迹,曹丕已然不再追寻,反而,青徐之地各大世家给他出了一道难题。但曹丕并未犹豫,一怒之下推翻了眼前的棋局,将青徐之事全权托付给王祥处理——那位刚刚自江东避难归来的琅琊王家正宗传人。
王祥,王家正统血脉,琅琊王家的代言人,在世间某些领域,他的名字就是力量的象征。就如同颍川陈家、颍川荀家以及如今的颍川钟家,他们的威望并非源于生育繁多或寿命长久,而是因为颍川这片土地孕育出了无数杰出人才。
陈家老祖陈寔,位列三君之一的陈纪与陈谌,荀家的荀氏八龙,陈群的岳父荀彧及其侄荀攸,钟家的钟繇,杜家等诸多家族,尽管平日里皆以君子之道交往,一旦面临大事,那份深厚的同乡之情便会立刻显现出来。
同样的逻辑,在颍川崛起以前,琅琊之地亦是强族林立。如今坐镇西川担任大汉丞相的诸葛亮,江东左将军诸葛瑾,以及曹氏家族中初露峥嵘的诸葛诞,他们都是琅琊诸葛一族的同宗同源。追溯至他们的祖先,乃是因刚直不阿而享誉天下的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而这仅仅只是琅琊之地万千家族中的一个而已... ...
此刻的琅琊地域,除了那熠熠生辉的诸葛氏族之外,便是以王祥为核心的王家势力了。要说吕虔甫任徐州仙督便急召王祥自江东归来的缘由,无非是因为王家的力量已在悄然间蓬勃发展。
贬低些讲,这琅琊王家的实力确实正在逐步崭露头角。王祥身为名震一方的大贤,他的同父异母之弟王览亦非等闲之辈,其声望几乎可与兄长比肩,尤其是“览饮鸩孝悌”的事迹,在世间传为佳话。
王祥为孝敬继母,甘愿卧冰捕鱼;而王览则为展现对兄长及母亲的深情厚意,竟纷纷抢着喝下母亲为兄长备下的毒酒,此等孝悌之举实乃震撼人心。在魏公子曹丕眼中,琅琊王家之人为了扶持王祥、王览两兄弟上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连颜面也可抛诸脑后,这让朱家那位女子的日子属实不易。
朱家女子出自庐江朱氏,乃是吴郡朱家的一支旁裔。而在王祥之外,琅琊王家的底蕴同样深不可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流落在凉州的那一脉父子。现任幽州仙督的王雄即出身王家旁支,其父王叡是王祥的叔父,而王叡之子王乂如今也在凉州崭露头角,崭露锋芒。伴随着声名渐盛的王祥、王览两兄弟,琅琊王家的正宗崛起已成大势所趋。唯独令人忧虑的是,王雄在此关键时期是否会滋生异心,抑或是王凌、王基这样的王家长辈会否有所图谋。
在此紧要关头,曹丕竟然亲自给予王祥机遇,他一举打压了青徐之地的所有世族,并将青徐之地的重权悉数交托于王祥手中,更批准他领军施政的权力。自此,王祥已不再是先前的徐州别驾,而是真正成为了青徐之地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论是凉州的王雄与其子王乂,抑或是在青州执掌大局的王凌与其别驾王基,此刻皆难以动摇王祥的地位。
从今而后,普天之下,王姓一族的翘楚,唯有王祥一人。
然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明明王祥也是各方势力拉拢的关键人物之一,为何曹丕最终却选择了他?无人能解,即便是善于揣摩人心的陈群,此刻也看不透曹丕的真实意图。
按常理,他们从广陵归来后,应立即返回危机四伏、夏侯尚生死未卜的洛阳。然而曹丕却选择了背道而驰,不仅没有立刻返洛,反而在将青徐之事交付予王祥,命他镇压徐州世族之后,第一时间赶往寿春。那里,是征东大将军、扬州牧曹休——曹文烈的地界。
此刻,在曹丕与曹休之间交流修炼心得,共享宗门和睦的画面,但紧接着,曹丕竟将新组建而成的水军大权,郑重地交付至陈群的手上。
授予陈群水域战阵的统帅之责,尽管此时水军依然驻守在扬州,在曹休的羽翼之下,然而真正的指挥者已然变为了陈群。
此举动使得曹休与陈群二人皆感震惊不已。
自寿春归来后,曹丕并未急着返回东域洛阳,而是转向北境,前往雍丘之地。
那里并无重大之事,却有一位对曹丕至关重要的人物——丕值彰熊四兄弟之一的曹植,那个令曹丕痛恨至极的存在。
只是这次,手握重兵的曹丕并未找个借口除掉曹植,不仅未加害于他,反而增加五百户封地予他,并告知,今后唯有依靠他才能孝敬他们的母亲了。
即便这些年来曹丕不断削弱其母卞太后之权,纵使卞氏与曹丕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
但在这一刻,曹丕深知自己仍是她的亲子。遗憾的是,惴惴不安的曹植未能察觉到其中的深意,仍以为那是曹丕的怨言。
待曹丕重回洛阳时,已是黄初七年正月。一切尘埃落定,他的第三子曹协,已逝于府邸之内,其母李贵人因过度思儿,也随之而去,仅留下一子曹寻,维系血脉。
对于此事,曹丕无言以对,对于帝王之家而言,此类悲剧早已司空见惯,连谥号他也未予赐封,仿佛此事就这样悄然淡去。
回归皇城,曹丕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然而在弥留之际,他做出了几个重要决定:
首先,将御史大夫鲍勋逮捕!
鲍勋身为谏议官员,其父乃曹家的救命恩人,当年为保护曹孟德突围而英勇牺牲的鲍信正是鲍勋之父。凭借父荫,鲍勋多年来生活颇为惬意。
然而曹孟德与曹丕皆明白,鲍勋与其父鲍信实为两类人。
直白地说,鲍勋乃是典型的世家附庸。
尽管建安十七年及建安二十二年间,鲍勋及其兄弟均得到诸多封赏,但他与那位淳朴忠厚的兄长不同,鲍勋堪称一位"公正无私"之士。
早先在太子府便有嫌隙,后来鲍勋出任魏郡西部都尉,恰逢郭女王兄长盗取官府灵玉,此乃死罪无疑。
曹丕意图除去此人,确实有其道理。但彼时曹植野心勃勃,明眼人都看得出魏王曹孟德内心尚存一丝犹豫,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罢了。
然而在这种情形下,曹丕恳请鲍勋多次放过此事,最终换来的回应依然是鲍勋坚持上报朝廷。
盗窃官府灵玉虽是死罪,但也并非不能私下解决……
郭女王的兄长陨落于修炼争斗之中,却未影响她在曹丕心中的宠眷地位,这位元君她的心机与智慧,令曹丕始终对她青睐有加。
然而,鲍勋执意将这桩关乎大道法则的罪行呈报至仙庭中枢——玉清殿,状告魏王储君曹丕的胞兄窃取修炼资源。此般事件一旦公之于众,根基尚浅的曹丕便犹如大厦将倾,处境岌岌可危。
此刻,曹丕身边的护道者曹彰尚未归来,使得曹丕惊惶失措。紧急关头,有人献策,在魏郡边戍弟子修炼轮换之际,拖延时日,进而操纵中执法使,先行将鲍勋囚禁并剥夺其职权,方保住曹丕的修炼之路未受断绝。
自此以后,身为监察仙吏的鲍勋仍多次与曹丕发生冲突,并牵连无依无靠的散修刘晔,使得自己在修炼界内外声名鹊起。直至黄初四载,司马懿和陈群两大宗门巨头联手推荐,迫使曹丕重新启用鲍勋,而这无疑是对曹丕修炼道路上的一记辛辣讽刺。
与此同时,众人皆知这是曹丕与各大宗族势力之间的较量,因为此次鲍勋所求乃是御史中丞之职,加之其早年公正严明的口碑,众多仙官不得不顾及其背后陈群、司马懿两大宗门的颜面,一时之间,仙庭秩序竟显得井然有序。然而,若论及天下间的舆论引导权落在如此之人手中,即便曹丕修为深厚,也无法长久忍受。
现如今,行军途中的曹丕借由陈留太守孙邕违反军令之事,成功压制了鲍勋。尽管孙邕在这场风波中确实有些冤屈,但以铁面无私着称的鲍勋竟然破天荒地为了朋友而指令军营令史刘曜隐瞒实情,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
须知,原本这件小事或许并不会酿成大祸,然军营令史刘曜甫一返回洛阳,便陷入“麻烦”,遭人陷害被捕。接着,鲍勋便上表请求将其废黜贬谪。这举动彻底逼迫刘曜暗中保护起了真相。
于是曹丕得以正当理由,将鲍勋送入执法堂拘押,随后引发了一波席卷整个曹丕时代的末期朝堂大涤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