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刨老朱家的墙角
小白闲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刨老朱家的墙角,穿越成了李自成亲弟弟,小白闲来,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想清楚之后的发展思路之后,李鸿业带着晏子宾再次返回盐城老营之中。
和李自成商议他的想法,对于能去报仇了,李自成显得很是兴奋,巴不得马上就把艾老爷碎尸万段,但还是强自忍了下来,和李鸿业探讨起了自己出走义军那边的事情。
经过兄弟俩很长时间的讨论,也都觉得一明一暗最为合适,就是李鸿业有些愧疚的说道:“大哥,让你参见义军去,可谓是危险重重,我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哎!这有什么的,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做出一番事业,我的性子本就不适合在官场之上,还是去义军来的痛快,正好可以杀光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李自成倒是毫不在乎。
“对了,你要在官场上行事,身边没有一个熟知官场之人不好,恐怕会遭了他们算计,这样,你把王绍徽带在你的身边,做个师爷、参谋什么的!”
李鸿业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点头同意了。
让人招来王绍徽等人,将晏子宾即将接任绥德巡抚和要成立绥德巡防营的事情都叙说一遍,王绍徽不愧是做过大官的人,对于官场上的事情甚是熟悉,而且直接指出了其中的关键,对此王绍徽提出了建议:
第一:掌兵权,晏子宾上任之后,以肃清流寇的名义,收四县兵权,以李鸿业、高立功、方广志等为首组建绥德州巡防营,所有正兵集中州府,再由州府派遣守备兵力。
第二:掌四县首印,现在只有晏子宾的绥德巡抚和常明礼的清涧知县是自己人,要利用巡抚权利,提拔县丞周廷文接任米脂县令,那么就只剩下绥德县和吴堡县了,最好是想办法将知县收为己有;不行挤走换成自己人。
第三:揽财政,现在接手的估计会是一个烂摊子,所以米脂的盐业,煤炭等矿产还有兵器将作坊都要扩大,尽最大的努力把盐、煤、兵器换成银两和粮食,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打仗、安民都需要大把的银子,所以第一时间要把州府财权抓在手中。
第四:实战练兵,现在李自成手里握着明暗两支军队,都可以拉出去打。暗里可以伪装成流寇对四县以外的地方进行占领,如果能占领最好,占领不了就撤回来,穿上大明军装就是绥德巡防营。而明里的队伍就要维护四县安定,甚至还要受朝廷征召拉出去打仗。不过最后都能起到实战练兵的目的。
不愧是积年的老狐狸啊,上手都是狠招,估计崇祯皇帝也是把他弄的太惨了,真是要彻底挖了老朱家的墙角啊。
众人又各抒己见,把王绍徽的计划完善了一遍。
最终李自成拍板决定,留下有官职在身的如:李鸿业、晏子宾、高立功等人负责明面上绥德四县事宜,一切以李鸿业为主;李自成在暗,带着李过、高一功等在暗,配合完李鸿业收服绥德之后,投奔义军。
至于盐矿就直接归到官府管辖之中,由米脂那几个商家开采经营,自己从中分润就是了。
不得不说官员任命这块朝廷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常明礼回来后的第五天,天使就带着任命洪承畴为三边总督的圣旨到了绥德州,同时带来的还有晏子宾和常明礼的任命。
接了圣旨谢过天使的洪承畴,又派人到米脂传晏子宾两人来接印,对于晏子宾接任绥德巡抚,洪承畴还是很认可的,毕竟在米脂任上安抚饥民做的很不错,这两年唯独米脂没有饥民作乱。
见到晏子宾之后勉励几句,把官印交接完毕后,洪承畴带着自己的所部兵马启程赶往驻地榆林上任,绥德就成了晏子宾的地盘了。
说起巡抚一职;明朝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
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
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所以晏子宾这个巡抚,虽然能管的地界只有方圆五六百里,四个县,但也是妥妥的军政大权一把抓了。
洪承畴走的时候,把绥德州的精锐全部带走了,只剩下了两千老弱,晏子宾上任后的第一道政令就是重新组建巡防营,四县现有的县守备,乡勇都到绥德集中,进行整编。并贴出告示招兵,凡应募合格者月饷银二两或折粮一石,月盐二斤;另安家银4两或或粮两石。
招募的告示一贴出,迅速传遍了四县的大街小巷,前来应募的百姓数不胜数;这个时候粮食可比银子值钱多了,一个人当兵可以养活一家人了,凡是家中有青壮的都想来试一试。
方广志和高立功按照挑选边军的方法,先从应募的人中挑选十六到三十五岁之间的青壮年,又在城外城外校场中,准备了十几根百十斤的圆木,只要能扛起圆木绕校场一周者算合格。
不得不说古代人的身体素质那是没的说,常年的劳作,百十斤的圆木对大部分人来说不算什么。短短的半月时间,达到应募条件的就有一万五千余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粮食的吸引力太大了,陕西的老百姓为了一口吃的都能跟着流寇跑了,更别说官府了。
洪承畴在任的时候也不是不想多招募,而是没有那么多钱粮,而且官家也有制度。晏子宾他们可根本不管这些,有着贩卖私盐和倒腾兵器挣回来的银两,底气充足。从这一万五千人里剔除了那些地痞流氓和机灵狡诈之徒后,留下了约一万三千人,加上原来米脂守备兵力,合计一万六千兵。
在绥德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为此方广志还专门把原来的边军都挑出来组建了一个教导队,军制还是按照大明军制来:一卫统辖五个千户所,兵员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一百一十二人总旗下辖五个小旗,兵员五十六人;小旗管辖十名士兵。
加上米脂原有的巡防营,这样绥德州等于有了三个卫小两万的兵力,但朝廷规制绥德属于边地,兵力应该设一卫,剩下的两卫只能记为乡勇。但这并不影响李鸿业他们实际控制的兵力,只不过,朝廷只管拨发一卫的兵器和粮饷,剩下的只能自己解决,可就是这一卫的兵饷,朝廷也是一直拖欠着呢。
每个士兵每个月二两饷银,加上兵器、盔甲、粮食、帐篷等,核算下来每个月花费在一个士兵身上的银子绝对不会少于五两,如果是骑兵的话还要在这个数目上翻倍。
现在朝廷经常的拖欠饷银,李自成等人也就没有想着朝廷能拨发下来,这样每个月需要八到十万两的银子养活这支队伍。
晏子宾看到招募上来的数字,第一时间就是头疼,人太多了,如何养活啊。
翻看州府府库的账册,真是惨不忍睹,朝廷规定一府之地府库存粮应该在十至二十万石,一省之地官仓应基粮百万石之上,可现在,府衙的官仓中只有两三万石的粮食,别说赈济四县饥民了,就是养这些兵卒也只够三四个月之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