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困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迎亲了,春色有点田,还是困啊,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堂屋左侧第一间,应该就是大房的卧房,此刻门口和里面围满了人。
季温禾靠近沈素雅,在她耳边低语:“等屋内的人少了,咱们再过去。”
她点头:“好,我先带你去找我娘。”
寻望了一圈,没在院子中看到人。
“等等小雅,咱们进去吧。”
屋内的人都被送出来了,是沈流云的娘,陶杏儿。
沈素雅见状:“那嫂子,我们进去吧。”
挽着她的胳膊,两人来到卧房门口。
“陶婶。”
“陶婶。”
陶杏儿刚要把门关上,瞧她们过来,满面笑容地侧开身:“小雅,榕山媳妇也来了,快进来坐坐。”
“人太多了,我想着让她们出去说话,把门关起来,让我女儿歇歇,一会儿新郎要来迎亲了。”
进屋后,她将门关上。
屋内摆设齐全,一张长长的睡炕,上面隔着两个帘子。
梳妆镜,桌椅板凳,衣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沈流云化好了妆,穿着喜服,正端端正正地坐在炕边。
陶杏儿走过来介绍道:“榕山媳妇,这是我女儿,沈流云。”
“流云,这是你榕山大哥的媳妇,你叫嫂子。”
她面上羞涩地叫了一声:“嫂子。”
“哎。”季温禾扬着笑,“陶婶,您以后就叫我温禾。”
说罢,从怀中掏出布帕,拿出里面的手绳和发簪。
“流云,嫂子送给你的新婚贺礼,不是贵重的东西,你莫嫌弃。”
沈流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爱不释手地捏着:“嫂子,您能来就好,我很喜欢,这是狸奴吗,真好看。”
“对,你喜欢就好。”
她费了一番心思的。
陶杏儿将边上的长板凳搬过来,放在两人身后:“来,坐下说。”
“不了陶婶,让流云歇会儿,我们出去玩。”
沈素雅跟着点头:“陶婶,流云姐,我们出去找我娘,先走了啊。”
“哎,去吧。”
两人出去后,顺带将门关上。
陶杏儿望着她手中的手绳和发簪:“这榕山媳妇是个有想法的,弄这东西应当挣了些钱。”
“娘,嫂子送得我很喜欢,手上带了镯子,手绳样式好看,就是用料有点……”
和她今天穿得一身不相配。
“放陪嫁里一起带过去,等过了今晚,你想什么时候带就什么时候带。”
沈流云把东西递给她,望着旁边桌子上她的陪嫁,两匹红布,两身红裙,两双同色绣鞋。
“娘,他们家说不用我们家给陪嫁,爷爷奶奶就真的不给。”
这几样陪嫁,是她娘攒得私房钱准备的。
爷爷奶奶不喜欢她们,对弟弟和二叔家的弟弟特别疼爱。
陶杏儿把东西放在衣服里,走到她面前,看着眼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儿,心酸道:“娘没用,不能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她的丈夫也只疼爱儿子,对女儿极少关心,如今找了个好夫婿,倒是都开始对她好了起来。
沈流云眼中闪着泪花:“娘,从小您就疼我,我从未怨恨过您。”
在她的心中,这个家,只有她娘对她是真正的好。
“别哭,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别把脸哭花了,开开心心的,和他好好过日子。”
从小疼到大的女儿嫁给别人家,她心中是万般不舍。
陶杏儿偷偷抹了一把眼泪,转身面对她时,脸上已换上一副开心的笑容:“娘要出去招呼客人了。”
“嗯,娘去吧。”沈流云哽咽着声音,等她离开后,默默望着她住了十几年的房子。
沈素雅在厨房找到了她娘,带着季温禾一起:“娘,你在这里呢,我和嫂子来了。”
里正家的厨房很大,放着碗柜,桌子……剩余空间还能走下五六个人。
望了一圈,都是她们认识的人,挨个礼貌叫了一声。
兰秋华笑呵呵地走到两人身边,指着长板凳:“坐人少的地方,新郎还没来接亲呢,开席早着呢。”
她望着门外:“按理说人也快到了,等不了多久。”
“嫂子,您忙,我们不打扰,我和小雅去别处。”
“哎,去吧。”
季温禾拉着沈素雅来到院子外,两人在外面溜达。
“小雅,新郎一般什么时辰来接亲?”
“早上,镇上远,他们来的会晚点。”
他们今天起得早,算算时间,现在估计还没到八点。
“温姐姐,小雅姐姐。”
两人回头望去,是沈孤雁,她手中拎着一个小篮子。
季温禾对她招招手,小姑娘小跑着来到她身边:“孤雁,拿着篮子干什么去,又找野菜呀?”
她点头:“嗯,奶奶带着弟弟们来吃席,让我去找野菜,我想去里正家对面的山头,这样我就能看到新娘和新郎了。”
她说话时仰着头,眼睛里闪着亮光。
沈素雅比她大三个月,两人站在一块,一高一矮,面相上也不像是同岁的。
“天天让你挖野菜,她怎么不自己去,孙子是好的,孙女就不是。”
“小雅,别乱说。”季温禾用胳膊撞了她一下,扭头看向沈孤雁,“方才小雅姐姐不是在说你,你莫放在心上。”
要是传出去,被谢大娘听到了,肯定会有一番争吵。
她摇摇头:“我不会说得,小雅姐姐对我很好,温姐姐,我去找野菜了。”
“哎,慢点啊。”
沈素雅等着她走远才开口:“谢大娘在家里对她一点也不好,我有几次去找她说话,看到谢大娘拿着笤帚打她。”
“她爹娘不拦着吗?”
“不拦,钱婶怕谢大娘,不敢上前阻拦,家里都疼两个儿子。”
季温禾了然,眼神一瞥,看到村口迎亲的队伍来了,立马示意她看过去:“来了。”
新郎穿着一身喜服骑在枣红大马上,胸前挂着红绸,后面跟着吹唢呐的。
“怎么来三辆马车,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还是镇上接亲都是这样?”
这时,姜红喜走到她们身边,解释道:“后面两辆马车是吹唢呐的人和媒婆坐的。”
“镇上离咱们村那么远,不能让他们走来,耽误了时辰可不好。”
“他们到村口下马车,吹吹打打进咱们村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