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尘埃落定
残血凌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尘埃落定,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残血凌殇,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景仁身姿挺拔,宛如松柏矗立于朝堂之上,面容严峻,俨然一副正气凛然模样。
“启奏陛下,臣并非对陛下的圣明决断有丝毫异议,只是……”他目光微微一转,别有深意地看了贾环一眼,随后开始陈述自己心中的疑虑,“陛下,臣以为,此刻众多士子方才提交文章,陛下便急切欲立贾环为榜首,此举对于其余宵衣旰食、勤勉不辍,同样才情横溢之士子,似乎有失公允,恐难以令天下士子心悦诚服!望陛下深思熟虑,以安人心!”
难以服众?
这的确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黄景仁此番举动,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同时如磁石一般,吸引了那些同样对贾环心怀不满的考生,使得他们与自己产生共鸣。
如此一来,庆历帝自然不能置若罔闻,必须顾及朝野上下的反响。
果然,庆历帝听后,眉头微微蹙起,仿佛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出乎意料的是,庆历帝并没有表现出不悦。
反而微微的点了点头,似乎对黄景仁的见解颇为赞许,又或者很高兴他站出来发出质疑。
黄景仁见此情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得意。
只要庆历帝对他的言辞有所认同,那么贾环的状元之路便不会一帆风顺。
毕竟在场的众人中,无论是那些寒窗苦读的考生,还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尤其是那些与贾府素有嫌隙的官员,心中肯定有所不满。
黄景仁心中坚信,只要庆历帝稍有迟疑,那些同样对贾环中状元持有异议的人,定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反对。
到那时,庆历帝在重重压力之下,说不定就会改弦更张,不再坚持立贾环为状元。
念及于此,黄景仁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冷笑。
这冷笑之中,既有得意之色,又蕴含着无尽的期待。
与此同时,他的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贾环失去状元的桂冠,黯然失色,而他自己则如同凯旋的将军,万丈瞩目。
这幅画面在他的脑海中展开,令他心生欢喜,难以自禁。
贾环微垂首,眼帘低垂却不由自主地斜睨向黄景仁。
心中暗自揣摩这位敢于挺身而出、提出异议者的身份。
然而,即便他竭力辨认,却依旧发现自己对这位黄衣官员并无半点印象。
于是心中暗自思量,或许此人并非有意针对自己,只是单纯心存疑虑。
想到这里,贾环也不再深究。
毕竟黄景仁所提出的疑问,实属寻常,无可厚非。
何况,庆历帝既然敢当着众人点他为状元,必然有其充分的理由。
若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定是难以服众,有损皇威。
这样的事,相信一个正常的掌权者做不出来。
“黄爱卿言之凿凿,提出质疑,甚合情理。朕料想,黄爱卿心中的困惑,在场诸位爱卿心中亦或多或少皆有之。”庆历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然则,朕希望诸位爱卿且先看完贾环的文章,再做其他定论。”
庆历帝的目光掠过案桌上的文章,随即又转向身旁侍立的太监李德。
无需庆历帝出声,李德立刻心领神会,快步上前,小心地捧起贾环的文章。
紧接着走下来,将其递给了黄景仁。
黄景仁接过文章,眯缝着眼睛,心中五思绪纷飞。
心中暗自笃定,认为贾环的文章,必然不可能有让人一眼便认定其为状元的魅力。
或许是庆历帝因贾环已经连中五元,故而特意点拨,欲使其成为状元。
带着这份怀疑,他拿起文章细细品读。
当他看到文章内容时,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白。
贾环的文章,不仅深刻剖析了北方边患的形势,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甚至对如何筹集军费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阅读的深入,黄景仁的脸色愈发惨白,心中震撼难以言表。
连他一个御史,一个军事外行,都觉得这份文章确实具备评为状元的实力。
当权者往往倾向于听取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而非仅仅停留在对困难的剖析上。
贾环的文章,恰恰就提供了这样一套既全面又具体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其中关于筹集经费的思路,虽只是大致勾勒,却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心生赞叹。
黄景仁阅毕,心中不禁暗自佩服,同时也对自己的先前判断产生了动摇。
这会他已经意识到,庆历帝的点选并非出于私情,而是基于贾环真正的才情与实力。
这也是贾环深思熟虑的计谋。
作为后世之人,又是一名军事迷。
对于战争,自然有他的见解,
每一场战役背后,皆是人力物力的巨额消耗。
因此,在构思解决方案时,他巧妙地融入了筹集军费的策略。
旨在解决边防之困的同时,也为解决军费提出相应的办法。
而且他故意抛出大致的思路,其用意是想在庆历帝的心田播下一粒种子。
等那天庆历帝萌生筹集军费的念头,定然会想起他的名字,从而为他争取到再次面圣的宝贵机会。
这对于一个初入官场新人而言,能见到龙颜的机会实属难得。
贾环此举,无疑是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往圣心的隐秘桥梁。
黄景仁审阅文章之际,四周的目光如炬,皆聚焦于他。
众人心中暗自揣测,贾环的文章是否能一举夺魁,荣膺状元之名。
随着黄景仁面色微变,惊讶之情在众人脸上逐渐蔓延,种种猜测开始在心底悄然滋生。
沈墨轩见状,大步流星上前,接过文章细细品读,不时颔首赞许。
虽未言语,但那份由衷的欣赏已从他的眼神与动作中流露无遗。
赵文礼紧随其后,阅毕亦是赞不绝口,言辞间满是钦佩。
在场的官员们逐一传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贾环文章的认可与赞赏。
赞叹之声此起彼伏,黄景仁的面色也随之愈发阴沉,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苦于无法反驳,因为即便是他也难以构想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计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兵部尚书郭威远捋须长叹:“吾不如也!”
此言一出,犹如金石掷地,掷地有声。
此次考题聚焦于北方边患,而郭尚书之言,无疑是最具分量的评判。
黄景仁纵使心有不甘,也难以辩驳。
毕竟他一个御史,怎敢妄言在军事上的造诣超越兵部尚书呢?
庆历帝端坐于上方,目光如炬,洞悉着朝堂之下的一切微妙变化。
当看到众人的反应,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诸位爱卿,朕意点贾环为状元之选,可还有何异议?”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随后,官员们心有灵犀,齐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这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与对贾环才华的认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