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漓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给狗子注个灵,我在仙域当农民,北漓海,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来到仙域这么久,他现在也更加了解和融入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尤其他最感兴趣之一的修行方面,他现在不再是最初那个什么都不了解的菜鸟,通过新闻、网络百科和各种相关论坛,他获取了大量过于修行的信息,结合自身修行的实践情况,尤其是胡蕊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误会,他对自己的修炼天赋,以及自身现在的实力水准,有了更精确的认知。
自己现在体内累积的灵力是691点,在帝国官方职业职称处于五阶中段水准,在整个仙国范围内,五阶职称已经极其稀少。
毕竟,一个普通资质的人,要苦修近七百年才会有这样的灵力积累。
而自己的灵力是通过宇宙胚胎精华转化的灵气修炼而来,和别人的灵力有所区别,或者说,在品质上是要远远优于其他人修炼出的灵力的。
自己现在虽然灵力积累只在五阶中段水准,但以自己学习灵术的状况来看,面对一千点灵力以上,三千点灵力以下的六阶职称者是不怵的。
至于面对三千点灵力以上的大能,苏轻不知道,大能公开的信息太少,他无法估计。
不过他现在每天平均能增加五十点左右的灵力,越往后每天能增加的幅度还会增大,现在离年底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到时候自己体内的灵力还不知道会累积到多少……
说起来,苏轻这话已经是谦虚了。
说起来,年底的灵术比赛,就算对手是一位传说中的大能,他也丝毫不虚。
不过谦虚是一种刻在苏轻骨子里的传统美德,上辈子作为兔子家的人,他习惯不把话说满了。
虽然苏轻自认为说的很谦虚,但在胡蕊看来,他说这话的时候是那么的轻松自然,就好像在说自己一餐可以吃两碗饭一般,越是说的平淡,越彰显苏先生无可比拟的强大和自信。
所以她离开的时候,心情非常愉悦,暗自庆贺自己下对了注,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胡蕊走后,在外面玩耍的黑狗子跑了进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黑狗子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它身上的毛变得更黑更亮了,像是纯黑的丝绸,身形大了一圈,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它似乎变得更有灵性了,有时候苏轻甚至觉得小黑真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就像现在,苏轻低头对它说了一句:“去外面把你的食盆拿进来。”
话音刚落,黑狗子就转身跑了出去,没多久,又用嘴叼着它那个大大的食盆跑了回来。
苏轻看着整个狗脑袋都埋在食盆中的黑狗子,怔了下,觉得这条自己收养的狗子至少有两三岁小孩的智力水准。
因为黑狗子表现出来的灵性,苏轻甚至还怀疑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妖”。
他上网查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在艺术作品中,也有妖怪这种艺术形象,但现实中早有定论——现实里不存在由动植物,亦或是其他非人类生物,或者其他死物进化而成的妖怪。
妖怪只是人类想象的一种艺术加工。
有学者总结过,诞生妖怪需要两大基础条件,一是要能吸收灵气,二是要有脑子。
动物有脑子,但是不能直接吸收灵气,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灵气,却没有脑子。
所以有人就说,最有可能诞生妖怪的其实是人类,如果把妖怪定义为拥有智慧的异常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于人类认知灵气之前,现在吸收灵气修炼的人,较之那时候的人类,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妖”。
或者说,修仙就是修妖。
这种论调有人赞同,有人批评,苏轻不置可否,他看着把食盆放在自己面前的黑狗子,灵机一动,自己可以给植物注灵,那能不能给动物也注灵呢?
他向来是行动派,直接弯腰在黑狗子身上拍了一下,一点灵力注入。
黑狗子明显被苏轻的行为吓了一跳,它哆嗦了一下,似乎感觉到了体内的异常,然后满头问号地看向苏轻。
苏轻笑了一下:“你这狗子灵性十足,也不知道我的注灵会给你带来什么,倒是让人期待,如果灵力真的能被你直接吸收,嘿嘿。”
自己的灵力与众不同,说不定黑狗子还真能直接吸收……
他想象如果世间第一个妖怪从自己手中诞生,那肯定会很有趣。
当然,也就是想想,一条狗想要进化出真正的智慧,比让它长出翅膀飞上天还要难上无数倍,苏轻其实也知道,所以他真正期待的是,自己的注灵能让狗子变得更聪明一些。
注灵之后,苏轻开始观察灵力在小黑体内的变化,一开始,灵力在狗子体内并不能观察出什么,只能察知到灵力在以极慢的速度挥散,并不能确定减少的那一丁点灵力到底是部挥散在四周,还是有一部分被黑狗子吸收了。
整个上午,苏轻除了上上网,看看电视,其余时间都在观察黑狗子,最后凭着越来越熟练的测灵术勉强得出了一个结论:黑狗子还是吸收了一丁点灵力,但吸收的量极其有限,吸收效率还不到苦寒竹、茶树和冰橘这些植物的万分之一。
下午两点多,快三点钟的时候,三辆车开进了农场。
前面一辆是胡蕊的豪车,第二辆也是好车,苏轻对车不够了解并不知道具体价格,但是从外表看,应该价格不菲。
第三辆是货车,跟在后面进了农场,开车的司机只是下车示意了一下,又上车待命了。
第二辆车下来的是两个男子,主驾驶下来的是一个穿着随意的年轻人,副驾驶是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人。
胡蕊给苏轻重点介绍了中年人:“这是青阳大学农学院的古良,我大学时期的同学,年轻的学术才俊,不到四十岁就评上了正教授,是研究高端食材培育方面的专家。”
然后附带介绍了那个开车的年轻人:“这位是他的学生。”
没有介绍年轻人的名字,或许她自己也不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