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中元节
西葫芦是南瓜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4章 中元节,福运农女:种田救了病恹恹的王爷,西葫芦是南瓜派,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了上一年的种植经验,今年的西瓜堪称大丰收。
每个西瓜都又大又圆,也有长得比较椭圆的西瓜,亩产足有万斤。
惊呆了一众人且不说,除了自家留着吃的西瓜,其余的西瓜都被各路来的商人买走。
牛老板财大气粗,直接租了一条船,打算北上。
白夏一共种了十一亩地的西瓜,留了一亩地的西瓜送人或自家吃,其余的全部卖掉。
今天夏天,光西瓜就赚了有五千多两银子。
白夏抱着钱匣子乐疯了。
白夏也如牛老板般财大气粗,直接用福王府的船给京城的皇帝老爷送了两百个西瓜,各家各府送些,还给远在扬州府的白锦泽几个送了一车西瓜。
剩下的都留做自家吃。
白老头也买了五亩地种西瓜,就这一茬西瓜赚不老少,白老头直接抽出二百两银票给白夏。
“夏啊,拿去买好吃的。”
白夏乐呵呵地收纳了,“多谢爷爷。”
方婆子在一旁看得好笑,又有些感慨,“真是世事无常啊,两年前,谁敢奢想家里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呢。”
“可不是,当初买个铺子还是沾了金宝银的光呢。”
为着那几十两银子和张管家斗智斗勇。
“买铺子?那时候咱家饭都吃不饱呢。”方婆子道。
说来,家里好起来开始,还是从小夏生了那一次病好起来的。
“天龙山的大师傅说的没错,我孙女儿啊果真是个有福气的,等下个月初一,我们去给天龙山添些香油钱。”
不知从何时开始,白老头迷上了喝茶。
慢悠悠地喝了口茶,“你那早稻都收完了?今年的产量如何?”
“收上来了,还在晒,预估亩产一石多个二十来斤吧。”
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以多二十斤来算,亩产大概有一百四十斤。
只要晚稻保持在一亩一石,就算是增产了。
白老头想了片刻点头道:“晚稻让他们上点心,找可靠合适的人来帮忙种。”
这双季稻若是成了,又是一门大功。
白老头想着想着,心情大好。
白夏点头,“咱家的地找的都是种地好手来种的,我观察过了,人品也都可以。”
这时,家里的丫鬟端了一个笸箩进来,“老夫人,都裁好了。”
方婆子挥挥手,“行,你下去做活吧。”
里面放着裁好的大大小小的纸,还有一碗浆糊。
“阿奶,你要做什么?”
“马上七月半了,我要做些水灯。”
所谓水灯,以纸糊成各种形状,比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里放置一面彩色三角形小纸旗,号称"普渡旗"。
旗上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
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好叫各路亡魂知晓是哪家点的灯。
俗语言,水灯漂浮愈远,放水灯之人愈得庇佑。
七月半,又称中元节。
这日,鬼门大开,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点水灯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
白日里,白老头要带着香烛元宝去祭祀祖先,晚上要在河里放水灯,为先人引路回家。
白夏不会糊宫殿,她只会折元宝。
几个人做着给祖先的元宝,引路灯,一边说着话。
“阿奶,今年中元节那日多炸些油饼,我想吃酸菜的油饼,还有明笋肉馅儿的油饼。”
“唔,要放辣一些。”
方婆子笑呵呵地答应下来。
中元节这日,白老二白老三两家人早早就来到了白家新宅。
白勇夫妻也从县城回来了。
方婆子天未亮就起床炸油饼。
磨得细腻偏稀的米浆,放在一个圆形的锅铲上,用勺子舀一勺米浆在锅铲上摊匀,再添上一勺馅儿,最后在上一层米浆,然后放到油锅里炸。
待米浆炸至金黄色后可以捞出放在笊篱上沥干上面的油,
笊篱下放一个大碗,沥下来的油流入大碗里,并不会浪费。
“以往谁家有闲钱买这个油饼锅铲,一年只用这一次,都是五六家合伙出钱买。”
不买不行,中元节这日,必要油饼祭祀祖宗的。
所以,以前家中炸油饼有时候得半夜就起来炸,炸好了用山泉水湃着,害怕放馊了。
夏氏笑笑,“如今我们日子好过了,也让咱家祖宗多吃些肉,好保佑我们事事顺心。”
“大嫂说的是。”胡氏动作利索的翻着锅里的油饼,看看有熟了的立马捞上来。
一个个油饼炸的金黄焦酥,看着十分诱人。
白夏已经迫不及待吃了一个,烫得她直哈气。
夏氏有些无奈,“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贪吃。”
一面又给她拿了一个凉好的酸菜馅儿油饼。
“谢谢娘。”
小锦西在云氏怀里,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
白夏将油饼递到他的嘴边,“锦年想吃吗?”
小婴儿白锦年伸出粉嫩嫩的舌头舔了舔唇瓣,嘴巴大张。
白夏倏地将油饼收回,塞到自己的嘴巴里,“乖咯,你还太小了,不能吃油炸食品。”
......
几息过后,厨房里响起了嘹亮的婴儿啼哭声。
夏氏轻拍闺女一下,接手抱过白锦年。
“乖哦,不哭不哭,我们不跟大姐姐玩。大伯母给你拿松软的糕糕吃,好不好呀。”
昨儿下午没事,白夏又想吃蛋糕,于是亲自动手做了两盘子蛋糕。
正好今日祭祀时给自家先祖们也捎点。
胡氏笑着摇头,“你可悠着点斗他,这小家伙不如锦西经得起斗。”
云氏柔声开口,“二嫂说的是,锦年一哭起来我自己都头疼。”
“锦西那时候比锦年好带太多了。”
锦年平日里也还好,只一点,哭起来那大嗓门,村东头都能听见。
方婆子不以为然,“声音大,说明我锦年身体壮,将来啊,必定是做大事的。”
“怎么还不相信呢?”
她举了个现成的例子,“你们看小夏,小时候哭的时候,那声音恨不得将咱家屋顶都掀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