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限价田和公租田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章 限价田和公租田,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君臣几人在文渊阁讨论了一下午,终于将土地司的事敲定。
在崇祯眼里,封建王朝的土地与他穿越前的房子有类似的属性。
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无非是为了那几亩薄田。
但是田地在掌握在藩王、宗室,富户地主手里,他们用田地压榨农民一辈子。
底层的百姓为了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辛苦劳作一辈子。没想到到头来,还是买不起。
中层的百姓虽然没有吃饭的烦恼,但是别的烦恼一点也不少。为了防止自己的土地被别人巧取豪夺,用尽了各种办法。
最后...还是变成了佃农。
现在他专门针对那些没有地的佃户做限价田和公租田。
土地司的田价和地租就是市场指导价。
市面上的田价和地租只要比土地司的价格高,老百姓就不会从那些人手里买田租田。
转而看向土地司。
租地和买地的人多了,土地司的地够用吗?
这个问题崇祯也考虑到了。
土地司的土地来源有多种途径,第一种是荒废的田地,闲置的皇庄;第二种是抄没的家产(这是重点来源,也是土地司长久发展的基础!);第三,从市场上高价购买。
有田,有钱,有人,有权!
土地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有,就是人的问题。
监察机构是现成的,锦衣卫虽然不好用,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能用。
“陛下,藩王、宗室的事万不可操之过急!江南一带是大明粮仓,现在最稳定的也是那里,如果操之过急会出大事的。”李邦华提醒道。
崇祯点头,“放心吧,朕早就想好了。第一年藩王、宗室的赋税全部上缴,然后再全部退回,这叫退税。”
“退税?”三位阁臣,一位内阁首辅齐刷刷看向皇帝。
“既然要退,为什么还要收?陛下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李邦华当仁不让的说道。
王承恩根本来不及阻拦,只能等李邦华说完话后对着他狠狠的瞪眼睛。
户部尚书方岳贡激动的拍了下脑门:“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了?”李邦华拧着眉看向他。
“我知道陛下为什么要退税了,退税是为了征税!”
这句话把其他人说的更迷糊了,但是看到崇祯露出的笑容后,知道方岳贡猜对了。
邱瑜作为内阁新人,知道这时候该自己上场了,于是便腆着脸问道:“请方尚书详解,我实在是没听懂。”
方岳贡先是朝崇祯拱手,随后才悠悠说道:“诸位想想,如果陛下下旨让藩王,宗室依法上缴田赋,并声称上缴后会退税,他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骗人的!”邱瑜第一时间说了出来。
这不能怪他心直口快,但凡是个正常点的人都觉得这是个骗局。
朝廷这么缺钱,好不容易收上来的钱还有退的道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方岳贡嘿嘿一笑,“邱尚书说的对,换做任何人都不会相信。但是陛下的命令他们又不敢不听,所以这些人接来下会用各种办法隐瞒田产,让自己少交田赋。”
其他人纷纷点头,这是藩王。宗室、贵族的常规操作。
“但是...”方岳贡话锋一转,“第二年陛下会根据他们第一年上缴的田赋和鱼鳞册上登基的田亩数量进行比对。二者不符便是欺君之罪...!”
“到时候这些藩王便任由陛下处置了...”
李邦华一愣,看向崇祯。
崇祯笑着点点头,示意方岳贡说的不错。
“那...那如果那些藩王,宗室如实上交田赋呢?”李邦华有些难以置信的反问。
“田亩不是很多的,就不管了。如果田亩太多,朕会让土地司回收一部分,对于这些听话的藩王、宗室,朕还是对他们好一点才行!”
此番话说完,上至李邦华,下至王承恩,同时对崇祯的行为表达了赞美。
“陛下帝王术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陛下才高志远,我等望尘莫及。”
“陛下此计不但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还缓解了藩王、宗室的矛盾,实乃高策也!”
“皇爷...圣明!”王承恩肚子里没什么字,见别人之乎者也的,最后只好跟了一句。
对于众人拍马屁的行为崇祯摆摆手,“朕是一国之君,考虑事情的时候顾虑也多。大明朝现在的乱象,藩王、宗室只是表面问题,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就像辽东那样,实际问题并不是打不过建奴,而是有人不想打。”
重新说回辽东问题后,众人沉默片刻。
李邦华试探性的问:“陛下,此言何意?”
崇祯没有回答,想了想后反问道:“诸位,你们觉得建奴为什么仅凭区区十几万人就能吞并辽西,然后攻打辽东,不断吞食我大明疆土?”
清军入关时,整个满洲人口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能动员的兵力也只有十几万人。其中满洲八旗六万人左右;蒙古和察哈尔八旗两万人;汉军八旗差不多有三万人;三顺王一顺公部(三顺王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一顺公是原毛文龙所部沈世奎从子沈志祥)约九千人;加上外藩蒙古数万,总数不过十四五万人。
当然这是总动员兵力,其中有很多老弱病残(满、蒙八旗和外藩蒙古是全年龄段成年男性都承担军事义务,最高年龄到75岁),真正称精锐的最多有十万。
“陛下的意思是,有人养寇自重?”李邦华犹豫片刻后,说了出来。
“对!这场游戏已经持续太久了,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二十年,或许更久...”
众人都沉默了。
建州女真从一个被李成梁追着打的部落,到发展为追着大明打的部落,只用了区区不到二十年。
或许有人说李成梁养寇自重,但努尔哈赤做大做强的那十年时间,李成梁被罢官了。等李成梁赴任辽东总兵时已经76岁高龄,想管也管不住了。
可以说,李成梁离开辽东的这十年时间,恰好是努尔哈赤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李成梁镇守辽东接近三十年时间,能稳住辽东的局面,打压各大部落,保证大明朝边境三十年的安宁,堪称明朝二百年来未有之功。
“算了,不提往事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今天你我君臣商议的事都是朝廷绝密,决不能泄露出去。”
说罢,崇祯挥舞衣袖,迈步离开。
(/15681/15681431/2315364.html)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