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非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壮壮我宣镇军威,织明,蜗牛非牛,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诚端坐军帐中间上首位置的案几后,看着帐中诸人,沉声说道“除右哨外,各哨甲总第二、第三队,随我前往东郊的马坊附近,向顺义方向探查,陈铮率前哨乙总和甲总余部去往吕各庄方向,张广达率左哨乙总和甲总余部去往汤山方向,吴志忠率右哨乙总和甲总余部去往官牛坊一带,胡大可率后哨乙总去牛房圈一带。”
张诚说着就站起身,看帐中几个哨总也是站起,才又说道“各部均以一队在前哨探,大队跟随在后,保持五百步以内距离,若遇虏骑,先缠斗务使脱逃,再传递消息,力求围歼。若是虏骑大队,不可浪战,立即退往马坊与吾会合。”
四位哨总齐声喝道“谨遵军令!”
张诚又说道“各哨要保持节奏,不要过于突前,相互间勤于联络,但有虏骑踪迹,必定通报与我,如果没有发现,各部天黑前务要赶至马坊集结。”
各位哨总齐声喝道“是!”
张诚最后说道“大家要省得,胜则举杯相贺,败则抵死相救。现在回去做好准备,午饭后立即按序离营。”
众哨总又齐声喝道“得令!”
……
未时中,昌平城东约四十多里就是官牛坊,盖因此地地势平缓,草场繁茂,故而常年养牛供应宫内和官府,故名官牛坊。
再往东五里处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丘下,高约百米上下,山势极缓,无大木,却杂草密布,多灌木,小山南侧约一里有榆河,向东流去。
此刻,约有五百多精悍的骑士正伫立于山坡四周,山丘上,站立有十数名披着铁甲的骑士,向着东方远眺着,正是自昌平东郊宣府营地出来的张诚等人。
策马立在张诚身边的吴志忠说道“总爷,张广达那边有哨骑来报,即刻就可赶来,是不是再等等?”
张诚手按腰刀立于马上,沉声说道“不必,鞑虏只百多人,估计其中约有半数当为虏骑精锐,余者皆包衣或余丁,战力有限。”
张诚说完,看了看身旁的吴志忠,才又说道“老吴,我等入卫京畿,便是来杀清军兵的,今时遇到这一小股虏骑,正好给弟兄们试试手,也壮壮我宣镇军威。免得异日大战之时,我军胆怯畏敌。”
“是。只是虏骑凶猛,我怕总爷有失……”吴志忠不无担心的说着。
“无妨。我等以有心算无心,攻其不备,若还不能胜,就可以直接逃回宣镇,还勤个屁王。”张诚胸有成足的说道。
“老吴,你领右哨沿着榆河去马坊南面,守住浮桥,不可使虏骑过桥逃回,同时密切观察榆河南面动静,若有鞑虏大队来援,速报与我。”
吴志忠痛快的答道“是!”
张诚又继续说道“陈铮你前哨在我左翼,胡大可后哨为右翼,我率部居中,目标马坊虏骑驻地。”
“是…是。”陈铮和胡大可同声答道。
“陈忠,你派二骑去找左哨张广达,告诉他不必来官牛坊会合,可由汤山方向直去马坊,从马坊北面直接杀进。各部立即整队,目标马坊。”张诚命令着。
陈忠大声答道“是!”
原来张诚率领着二百余骑兵,刚赶到这里,就接到前方哨骑回报,在东面约二十里的马坊附近,集结有虏贼百余人,战马骡马三百多匹,大车十数辆,还有被劫掠的百姓近千人。
张诚当下就把兵马先驻扎在这处小山丘下,并立即飞骑召集其他四路前来汇合,吴志忠离得最近,就先赶到了,张广达也在路上,很快就能赶过来,而陈铮和胡大可则是刚刚才赶到这里会合。
张诚怕鞑虏过了榆河,不便追击,就派吴志忠右哨先行出发,去堵住马坊南侧榆河上的浮桥,他亲率主力直接去马坊与张广达会合,先咬住鞑虏。
这时他对吴志忠说道“虏骑只百余,你部先期出发,堵住浮桥。待我与虏骑对战之时,你可留一队骑兵守桥,自率两队由马坊南面偷袭虏骑。你部守榆河至关重要,尤其要防备虏骑回去求援,亦要防备虏骑大队发现情况,前来救援。若情势危急,必速报我。”
吴志忠面色肃然的答道“是,总爷放心。只是虏骑悍勇善战,总爷你也要多加小心。”
张诚笑了笑,仰头望着天空,沉声说道“出发吧!”
吴志忠率领右哨先行整队出发,在前面不远处就拐向南面,沿着榆河北岸去马坊正南的榆河浮桥处设防。
张诚这一路抽调除了右哨外的三哨各两队骑兵,加上他的中军护卫亲兵,总共二百余剽悍的骑士,现在各有两队骑兵前出探路,张诚亲率大队跟在后面,相距约二百步的距离,一路直奔马坊村方向而去。
陈铮和胡大可各领本部的一百二十余骑兵在张诚南北两侧稍后的位置掩护前进,他们和张诚的主力骑兵队保持着三百余步距离。
……
马坊村,位于昌平东五十余里的一个小地方,与顺义接界,地势西高东低,有小沙河在村东南汇入榆河,因此地世代为朝廷养马,所以马户居多,故得名马坊村。
此时,村里村外都是乱糟糟一片,村内还不时冒起阵阵黑烟,村东南一处颇为宽敞的地方,围着一个简易的木栅栏,里面聚着一大群衣衫褴褛的贫苦百姓。
马坊村不大,只有百多户人家,现在村内屋舍不是被引燃,就是破败不堪,不时有身着铁甲、棉甲的鞑虏骑兵往来驰聘。
这伙在马坊一带肆意劫掠的鞑虏,总人数当在二百人上下,内中真正的披甲兵只有一队,约五十多人,由一名分得拨什库统领。
其中约有二十人左右的马甲兵,分为两什,各由一名清军壮达统领;剩下三十人为布甲,分为三什,也是各有一名清军壮达统领。
虽名称叫布甲,其实也都是有马骑的,只是称谓区分于马甲骑兵,马甲骑兵是布甲中的佼佼者充之,在清军中的地位亦高于布甲。
余者还有辅兵四十人,他们都是各旗中的余丁,自愿随军出战抢掠,并自备马匹军器,为的是立了战功再好提升为战兵、步甲、马甲等等,此时他们的战斗能力还是很有限。
还有各马甲、布甲自己带来的阿哈、包衣奴才什么的,也有近百人之多,鞑虏马甲骑兵每每出战,都会带着自家的包衣阿哈一二人随同,伺候他们起居,照料战马,帮着保管劫掠的战利品等等。
这些包衣奴才视其主子的富裕程度,基本上都有骡马骑行,不然就跟不上主子的脚步,而且很多包衣都配有武器,可以协助主子与大明官军作战,然铠甲就没有了,最多也就个别表现优异的能混个布甲穿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