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剑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8章 大明使者,回到明末建工业,万剑长空,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盛京陷落,夏国百姓奔走相告,有激动者喜极而泣。
夏国境内,百姓反响最为激烈的地方,要数天武城与归化城两处。
因为这里汉民百姓最多,大多数都是被清军残害过的民众。
是夜。
归化城内燃放起了烟花爆竹。
这样的庆祝活动全然不用文工团操持,百姓们自发欢腾。
而大清国破,同样让夏国的官吏心头舒展,以后在漠南东部的大片区域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
夏国的势力延伸入辽东,在面对中原京师的时候,也有了绝对的地利优势。
再也不用花过多精力来关注东面建奴
“盛京陷落本就是在意料之中,就是皇台吉死得太突然。
当下建州各部群龙无首,恢复到原来零散的状态,只等着我大夏士兵接管。”
宋应星望着外边的喧嚣声感叹。
他本来应该是在今天测试新的电机,可辽东意外的胜讯,让整座城池的人都欢腾起来。
许多生产都停了下来,学堂里边也停了课。
因为这里有许多人都是奴隶出身。
而这样的情绪,也感染了许多从大明过来的读书人,在河套地区的这一段时间,他们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到的全部都是中原衰败景象。
与大明王朝反差的,就是夏国在不断扩张,碾压塞外胡虏。
“皇台吉是死得有些早了,但多尔衮逃得够快,看来是个聪明人。”
陆舟仔细研读着战报,发现了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多尔衮从萨尔浒开始,就一直刻意保存着实力。
想来是早就想好了要退归建州卫,皇台吉的身体日渐衰弱,多尔衮却早就想好了退路。
陆舟仔细回想,历史上的皇台吉病逝其实也就是在这两年,自从松锦大战后胡皇的身体就每况日下,最后的两年不过是勉强续命。
而当前清军又多了个劲敌夏国,心力交瘁,死得早些也算是正常。
陆舟却显得有些遗憾
“皇上莫不是觉得,皇台吉死得过早了?”
宋应星看着王上叹气,不由得开口询问。
而不待陆舟开口,边上的葛三刀却是愤恨道
“是死得早了。
皇台吉死时大清还没有国破。
胡皇死得太早,没有得要应有惩罚,应当送回来严惩。
然后再把他送去北面修铁路”
葛三刀咬牙切齿。
他本来是辽民,十几年前因为建奴驱赶逃亡远北,一家子人都散了,自己也变成奴隶,吃尽寒苦。
所以在他看来,皇台吉是到死,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样的惩罚。而且尸体也没留下,想来是被多尔衮带出了城去。
“葛统领说的对,皇台吉死得太轻松了,到最后尸体也没落入我军手上。
多尔衮跟岳托还想重组清廷”
许三同样开口,想来是认为建奴没有受到应有的折磨,应当将他们围困在一处活活饿死才对,就像他们围困大明城池一般。
陆舟这时看着周围人七嘴八舌,口口声声讨伐着胡皇,这也才摆了摆手,总结道“好了,皇台吉怎么说都已经是死了。
按照规矩,国朝间的博弈,在这种事情上不会对死人再做追究。
当下更重要的是,该想好如何控制辽东土地,皇台吉统治的辽民有数十万。
想要好好改造并不容易”
陆舟把话题转向别处,仇恨是不能忘却,可当前夏国已经是辽东诸地的统治者。
从清国灭亡的那一刻起,许多往事都应当简单带过,事情还是要往前看。
陆舟此话一出,一干文臣们赞不绝口,认为王上的确是有帝王之风,大胜之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统御问题,而不是喜功。
而事实上的确如此,夏国领土已经极为辽阔,想要统御这宽广的区域并不容易。
主要人口都居住在各大城池,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广袤的无人区,如果再不想好解决问题的话,天高皇帝远,时间长了之后,难免会发生王权不达的情况。
而也有人说,这片疆域统治起来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会夏国在塞外的领土,才基本上与曾经的蒙古四大汗国相当,甚至还要小一些
更何况现在还有铁路。
就在众人议论的时刻,王宫外忽然传来了更为嘈杂的声音,远处的火把往归化城中心汇聚。
陆舟率着众人登上塔楼,只见外边火光如长龙,下方的百姓们高高举起了火把。
口里高声欢呼着“天可汗”。
民众是忠心为夏国而骄傲,崇拜他们的王主
“下方的百姓不止是汉民,而且来自于塞外各部,民心所向,我王为天可汗,是上天注定”
有大臣由衷感叹。
而更有胆子大的人,顺势就提起了称帝的事宜
“这”
称帝的事情过于震撼,许多人的神色不一,而以夏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完全有这个资格。
夏王说是一位帝王也不为过。
陆舟却照例否决了这个提议,认为当下把科技跟思想上的问题给解决了,才是首要目标。
在陆舟眼中看来,这天下可不仅仅是战争,还得要关注民生,开拓思想。
夏国在远北立国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从一开始建立科学政策,就没有受到过多阻挠。
夏国的核心层全部都是陆舟自己的人。
大家对于中原的皇权厌恶,许多人愿接受改变。
而如果要是在中原扎根的话,就得要改变许多根本上的问题,光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就要花上半辈子的时间。
就更别说还要开疆拓土了
“殿下,大明的使臣,又来了。”
数日后,有信使过来禀报。
“大明使臣?是从哪里来的。”
陆舟询问。
“明廷在天武城的特使,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人。
这次的人却是从大明京师而来。
看起来颇为急切”
信使回报。
“嗯,知道了。”
陆舟这时正整理着电机线路,听着外边的信使来报,简单换了一身衣物,就出现在了大殿上。
当下明朝的使臣已经是越来越卑微。
见到了夏王立马行上叩拜之礼。
递上一封书信,竟是崇祯皇帝的亲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