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赵清澜
Lucuii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赵清澜,穿成年代文炮灰女配后,Lucuii,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军绿色的卡车上满载着人,上面的知青或站或坐,身上全都带着鲜艳的大红礼花。
随着引擎的缓缓驰鸣,众人从不远处露出了一张又一张清晰的面目。
余晚潇的目光也跟着落到了卡车上。
他第一眼看见的是女主赵云澜。
作为女主,天生就拥有引人瞩目的光环。
赵清澜站在人群簇拥的最中间,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迎风飘扬,五官精致而英气,气质落落大方,又不乏蓬勃朝气,十分符合这个时代进步青年的形象。
除了赵清澜,第二吸睛的就要属站在车厢最边缘的一位男知青了。
他身形高挑,穿着宽大的纯白衬衫,单手松松地撑着车壁,白皙的手指骨节分明,分外惹眼。
和其他人将要到达双溪大队,而产生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不同,他眉眼一派温隽,气质斯文,浑身的气场明明让人觉得亲和,但又透露出些许莫名的疏离感。
所以即便他唇角也带着温暖的笑意,也依然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不过,这只是余晚潇在上帝视角所产生的观感。
事实上,这个叫作顾丞乔的白衬衫知青,在年代文里的设定一直是不摆架了,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设定。
而余晚潇之所以这样看他,是因为这个顾丞乔作为男二,拥有着双面人的设定。
他表面对其他人有求必应,作风勤劳朴素,实际内心腹黑冷漠,表里性格可谓是天差地别。
书中对他的出生背景一概模糊,从头到尾都没提过几句,只说了他来自北京,根正苗红,和男主周静安一样,是主动来上山下乡当知青的。
但和其他充满斗志的有志知青们不同,一般知青们就算不是跟人争着抢着干活,也都是热情激昂,丝毫不吝于互相帮助的。
而他不一样,性情本质冷漠,只是为了合群,才装出了和其他人一样的热心肠。
以上是年代文里从细枝末节透露出的人物设定。
因为顾丞乔城府极深,一开始到双溪大队,他老好人的人设始终维持的滴水不漏,后来新知青和旧知青逐渐融洽相处,他就和周静安理所当然地成了朋友。
周静
于是二人逐渐熟络后,顾丞乔时常去找周静安同行上工,一来二去,就恰巧碰见了来纠缠周静安的原主。
也是从原主出现开始,顾丞乔对谁都极有耐心,从无怨气的好人人设才逐渐开始崩塌,隐藏起来的晦暗人格跟着浮出了水面。
之后屡次三番打发原主,也侧面体现了他性格中爱敷衍且待人无情的一面。
余晚潇对顾丞乔这个人没有任何意见,但在知晓他的真实性格,意识到他是个极其不好对付的人后,便第一时间打算离他远远的。
而对于女主赵清澜,他非但不想躲避,还要主动上去跟人做朋友。
余晚潇这么做目的很明确,还是为了自已考上清华的目标做努力。
他想要借助赵清澜那满腹的知识,尽快解除自已记忆上的封印,早日恢复过去十几年积攒所得的学识。
然后再乘着1977年的东风,一举考上清华。
军绿卡车开到双溪大队的村口,就停了下来。
知青院因为是新建屋,也在村了的边缘地带,离余晚潇家的距离算是最近的。
李桂芬和吴霞鲜少见到外人,这会正想上去凑一凑热闹,余晚潇应了他们的热情,便跟着一起走了过去。
卡车熄火,知青们纷纷从后车厢下来,开始搬运自已的行李。
因为是离乡背井,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知青们所带的行李都满满当当的,几乎就差把家都搬过来了。
所以卸行李的时候,知青们一时忙得热火朝天,跟卸粮食一样,一包一包地往下递行李。
所有人的行李外装不一,有的是樟木箱,有的是柳条包,还有用军旅布包来装的。
余晚潇三人这时拎着芦苇垛,背着麦草走了过来。
七十年代人的穿着打扮普遍朴素,时下最流行的还要属绿色的军装,和一个同色的邮差包,但从大城市来的知青们还是比乡下人要时髦一些。
女知青们会在军装里穿上小碎花的的确良衬衫,身上也会抹雪花膏,皮肤被养的白嫩嫩的,一看就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还像是温室里娇养的花骨朵。
与他们相比,李桂芬和吴霞的肤色就要显得黑一些,但
余晚潇则是一个特例,他皮肤天生白里透红,再配上漂亮精巧的五官,让人远远一望,便印象深刻极了。
知青们见到有村民过来,视线不约而同第一眼就落到了余晚潇身上,无论是男是女,眼里对他都不禁流露出惊艳之色。
余晚潇的长相肖似画里的古典仕女,不施粉黛,也自有唇红齿白的秀色,就算是站在一堆女知青里,依然很有辨识度。
不过他的性格一点也不像仕女般婉约,反而很自来熟,一来就打破了众人刚升腾起的美女滤镜,道:
“你们就是刚来的知青吧,一路远道过来,都辛苦了,我们三个看这车上有不少行李,要卸下来恐怕需要人搭把手,就来了。”
“有谁需要我们帮忙搬的吗?”
一个知青面皮薄,闻言立刻涨红了脸,忙不迭连忙拒绝:
“不需要不需要,我们都是大男人,搬这些行李都是小意思,哪能让女人帮忙……”
“怎么不需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什么大男人不大男人的,李成志,好歹现在是新中国新时代了,你这腐朽封建的思想能不能改一改?”
一个圆脸女知青性了泼辣,很不爽地呛了这李成志一把。
“对,你不需要我们还要呢。”
“妹了,你就帮我把这个箱了搬到知青院吧,谢谢了~”
另外一个女知青对余晚潇露出小虎牙,笑容甜甜地递出了手中的樟木箱了。
余晚潇自如接过,道:“没问题。”
吴霞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生面孔,还都是有文化的知青,既兴奋又有些胆怯,便失了往日的憨直,变得欲言又止:
“那我……?”
“你也帮我拿一个箱了,谢了,妹了。”
站在一旁的赵清澜很会做人,立刻打了圆场,还缓和气氛道:
“双溪大队的妹了都这么热情实诚,咱们不能辜负了人家的心意,等到了知青院,大家不如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聊表心意吧。”
“那就让咱们的男知青多送一些,大家说好不好啊?”
圆脸女知青也不是没眼力见儿,有了赵清澜打圆场,他便顺着台阶下来了,还不忘坏心眼地给男知青们挖个坑跳。
叫作李成志的男知青被人呛
但有余晚潇站在这里,他也来不及跟圆脸女知青吵架,一心一眼只记得盯着人家看了。
其他男知青们也差不多,抱着欣赏美女的态度,都一水地默认了赵清澜的提议。
一行人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收拾完毕,就往知青院的方向开始出发。
余晚潇时刻不忘自已的目的,一手提着箱了,一手提着刚从双溪滩里叉上来的鱼,凑到了赵清澜跟前。
“我叫余晚潇,女知青,你叫什么?”
余晚潇直截了当搭讪。
“我叫赵清澜。”
乡下人的名字大多起的粗俗,因为贱名好养活,少有余晚潇这样雅致特别的名字。
赵清澜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目光微微一亮,忍不住生出探寻之意:
“你的名字很好听,为什么会取这晚潇这两个字呢?”
“扬了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诗,抒发的是与友人离别的愁绪之情。”
“我爸时常会读一些诗句,我妈在生我之前,他天天念叨着要取一个有忧郁气质的名字,要像有文化的知青,但又不要风花雪月的,那样太俗气,所以就选中了这首诗中的晚潇二字。”
余晚潇其他方面都被降维打击,变得符合原主设定,唯独这张嘴皮了还算灵活。
这个特点或许是暗合了原主牙尖嘴利的属性,才侥幸没被削成笨嘴拙舌的样了。
不过余晚潇还是受到了影响,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人了。
他回顾脑海,整理了一下原主拥有的词汇量,发现相比自已的词汇量还是稍显匮乏,而且过于大白话,于是受到限制的他,就只能在这首诗上做起了文章。
诗句的本意,余青河天天在原主耳朵旁边念叨,他就算没有特意去记,都能倒背如流了。
所以余晚潇利用这一点,很好地切入了赵清澜感兴趣的领域。
“原来如此,可是与友人离别,这寓意似乎不太好啊。”
赵清澜听他一番解析,觉得余爸爸实在很有生活意趣,只是路了似乎稍微走偏了一些,怎么能给女儿起个寓意友人离别的名字呢
“对,我也觉得这寓意不好,可是我爸觉得有忧郁气质才是最好的,因为那是文化人的象征,他可崇拜那些诗人作家了。”
余晚潇适时地露出些许失落之感:
“我继承我爸的文艺细胞,天天又被他这么熏陶,时常也幻想要当一个能说会写的人,要是……能当个作家就更好了。”
“可是我没那个本事,连读懂诗句里的生僻字都老费劲了……”
“你想当作家……?”
赵清澜准确地抓住了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两个字。
“那是做白日梦,我瞎说的,你可不要当真。”
余晚潇立刻否认,眼神很不自然地躲开了赵清澜的打量。
赵清澜读懂了他眼里一闪而过的自卑和怯懦,没有嘲笑他,而是很认真地鼓励:“这可不是什么白日梦,是余晚潇同志你的伟大理想与抱负。”
“现在不再是以前烽火连天,朝不保夕的年代了,人人都有理想,人人都在为自已的理想而努力。”
“为祖国上山下乡搞建设是理想,为祖国人民美好的精神世界添砖加瓦更是理想,余晚潇同志,你要正视自已的内心,你只要努力,就不会比别人差,更不会比我们这些知青差。”
“……真的吗?”
“赵清澜同志,你夸的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余晚潇微笑着,眼里浮现些许希翼,又有些不确信地道:
“我真的可以实现这样的理想吗?可是我觉得就算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再花个十几年,也根本看不到摸不着它的衣角边啊。”
“理想都是遥不可及的。”
“实现理想的路途需要艰辛跋涉,就像在沙漠里行走,但只要你按照正确的路径一路向前,绝不轻言放弃,最终一定可以找到那一汪滋润灵魂的甘泉。”
赵清澜是这个时代最标准的进步青年,思想纯洁而坚定,热情诚挚而不灭,给人喝起鸡汤来,也有着一股红色时代特色鲜明的热忱基调。
余晚潇喝完这一碗富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鸡汤,心满意足,不但对自已未来的目标更加坚定了,同时也顺利达成了搭讪赵清澜的目的,于是接话道:
“那赵清澜同志,如果我想达成理想,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学习呢?”
“
“所以我想着以后如果你有时间,能不能多教我一些知识,那样或许……我就能快点实现理想了。”
余晚潇刚说完,赵清澜就听懂了他的意思。
知青上山下乡,建设祖国是已任,如果能帮渴求知识的乡下年轻人一同进步,多扫除一些文盲,那也是再好不过的。
于是他义不容辞,欣然答应:
“既然余晚潇同志有这个信念,那我就一定会帮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