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听
饭团开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打听,农女有田:娘子,很彪悍,饭团开花,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大哥好!一路要麻烦你们了!那,那个费用怎么算?”王永珠不知道这叫什么费?押运费?顺路费?顺丰车费?只得尴尬的问。
“一人十文钱,包一顿午饭。你们可以坐在外面的货车上,不过如果山路陡峭的时候,你们需要下来帮忙推车。”陆管事十分的爽快,价格也算合理。
王永珠和王永平都忙点头。
陆管事也就随手招来一个旁边的伙计:“老六,一会让这两位客人坐你的车。”
叫老六的伙计长得一脸的憨厚,颠颠的跑过来,打量了一下两人,麻溜的道:“好嘞!”
说着就把两人往他负责的车前面引。
这运货的有的是直接将货物绑在驴子或骡子身上托运,也有四五辆骡子拉着的四轮架子车。
这种架子车上面堆着些散装的山货,用袋子随便的装着,挨着放着。
只留下前面驾车的位置,老六把山货随便的推了推,挤出两个位置来:“你们就坐这里吧!”
说完又打量了一下王永珠,冲王永平一乐:“兄弟,你这妹子养得可真富态,一会要是上坡的时候,还得请这位老妹下车走走,不过下坡的时候也请妹子坐在车上,给咱们压压车。”
这话里就有几分调侃的意思在了。
王永平再缺心眼,也听出这是笑自己的妹子长得胖了。
嫌弃他可以,他一个大老爷们被说两句没啥,可居然敢笑自己的妹子,那就不行!
王永平拳头一捏,就要上前理论。
王永珠一把拉住王永平,没必要为了这样的小事而惹事,如今最重要的是顺利的到县城找王永安。
至于这种口角之争,她压根不放在心上。
对于老六这种嘴贱的人,最恰当的应对,不是暴跳如雷,那还正好如了他的意了。
王永珠微微一笑:“四哥,你去问问陆大哥,这上坡要推车,下坡要压车,是不是能把咱们的车费给减点?”
说着冲王永平使了个眼色。
王永平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后面有个声音问:“咋啦?有啥事要找我?”
回头,陆管事正站在身后。
老六顿时脸色一变,忙挤出笑上前来:“没事,没事,我跟两位客人说笑呢——”
陆管事警告的看了老六一眼,又看向王永平兄妹。
王永平张嘴就想将老六的话说出来,王永珠去上前一步:“没事,我们说笑呢。”说着故意也看了老六一眼。
老六露出感激之色,在陆管事背后给两兄妹做了个揖。
陆管事心里明白,不过这样的小事,能免者免,他要不是怕败坏天风镖局的声誉,都不会过来多问一句。
见事情解决了,也就去别处查看去了。
老六见陆管事走远了,才冲两兄妹伸出大拇指:“两位仗义,我老六也没别的说的,都记在心里了。”
王永珠一笑了之。
没一会,镖队就出发了,兄妹俩坐在车上,跟老六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老六这个人就是一张嘴欠,说话不中听,为人倒也还算爽快,见两兄妹会做人,没两句话,就熟悉起来。
称呼起王永珠来,就一口一个老妹了,还让王永珠喊他六哥。
这才走了没多久,车队就停下,王永珠有点狐疑:“六哥,这是怎么了?咋不走了?”
老六随意的甩着鞭子:“估计又有人要跟我们镖队一起走吧。”这种事他们见多了,路上会不时有人加入队伍,交点钱,壮个胆子。
他们也很乐意,这山路从山中穿过,这路上一贯还算太平,不过人多也不算坏事,互相壮胆,互相帮忙,还能收点费用补贴一下兄弟们。
果然,没多久,就见陆管事带过来一个人,远远的,王永珠就认出来,那不是宋重锦吗?他来干啥?也去县城?
宋重锦看到王永平兄妹,点点头:“你们也去县城?”
陆管事见他们是认识的,更放心了,交代给老六一声,就到前面去领路了。
宋重锦上了车,王永平忙一边给他腾出个位置来,一面问:“真巧,你也去县城?你咋不早说,不然我们可以自己——”
后面的话被王永珠给掐回到嗓子里去了。
钱都交了,你说这话,不是得罪人吗?
她知道王永平的意思,是三个人结伴,可以省去一人十文钱。
宋重锦神色有几分疲惫,坐在了王永平和王永珠中间,似乎因为距离太近了,他有几分不太自在。
抿了抿唇,只阖上双眼养神。
王永珠看了他一眼,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什么,不过想来应该宋重锦对王家现在没有恶意了吧?
所以不管他去县城做什么,自己不用去问,只要不耽误自己的事情就好。
看宋重锦眉眼下的青色,她还是放低了声音,打听着县城的情况。
老六本就是个喜欢卖弄说话的性子,有个姑娘跟自己搭话,还别说这姑娘虽然人长得富态些,可眉眼好看啊,比起他常见到的大姑娘小媳妇比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好看,他是个粗人,形容不出来,但是,就是顺眼。
尤其是这姑娘大方啊,说话也客气,因此只要有问的,只要自己知道的,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路程没走多久,王永珠就已经大致将县城的情况打探了出来。
县城名叫荆县,算是座山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为有水有码头,所以交通还算便利,也还算繁华。
因县城里百年前曾经出过一位姓路长青的大儒,此处的读书做学问的气氛甚是浓厚。
城外郊区有一座书院,就叫长青书院,吸引了附近县城的不少学子前来就读,能进入长青书院就读,在学子之间,那是极能值得夸耀的一件事情。
这长青书院据说就是那路长青大儒晚年回归乡里创建,虽然不过百年时间,却已经是全国鼎鼎有名的书院之一。
听说还有不少省城或者京城的外地学子,千里迢迢前来求学。
因为长青书院的原因,城里城外,有不少的私塾或者书院,很多家境情况不太好的学子们,会在平日里,给这些私塾和书院代课,赚取一点生活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