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观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继续挖人,重生之工业狂潮,滨海观潮,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优毕竟投产运营了年,技术和人才厚实了不少。
尽管董学成手下人才也紧张,但还是组建了一支十几人的管理队伍,由张学义领队,支持陈立东。
董学成表面上一副忍痛割爱的墨阳,背地里痛骂这小子太损了。
因为不给不行,陈立东开的条件非常诱人“人交给我,工资开双倍,钱由我出但是由您来发,俩月回家一周,报销往返机票。”
这样的条件下,董学成不得不从。
否则
东华要是公开招聘,没准三优管理层会少一半,还是最有能力、最有水平那些。
陈立东为啥要来讹董学成,而不是公开招聘、高薪挖人呢?
首先,华夏现在搞盐化工的没几个。
年代,华夏新建了个盐化工厂,以纯碱为主,每家产能万吨以上。
除了三优,另外两家分别在苏省的海城,鲁省的鸢城。
这家中,三优步子最快,去年技改完成后纯碱产能突破万吨,有望成为亚洲最大。
此外还有多个小厂,平均产能万吨,跟三优不是一个量级。
三优员工已经上万,专门开办了技术学校培养人才,所以此时的三优,是华夏盐化工中技术工人扎堆的地方。
东华开出高薪公开挖人当然能从三优挖走一批,但是这么做,就会影响东华在业界的声誉,蓝市、赵省的领导也肯定会有说法。
其次,三优早晚要到西青去建基地。
另一世三优在年去西青噶尔穆大柴旦建工厂,老四陈学义是负责人。
盐湖的资源绝对诱人,但现在的三优确实只能埋头发展。
到了年之后,三优的资金实力已经积累到了一定地步,噶尔穆的交通运输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优才跨出了向西的一步。
陈立东来三优挖人,也是有意引导三优关注西青,争取让三优的西部战略早日开启。
第三点才是核心,陈立东大张旗鼓拉伙伴们去西部开荒为的啥?
回到原点,陈立东布局噶尔穆,主要目标是锂!
他现在要搞锂电池,金属锂才是东华产业链上不能缺失的环节。
答应吕建民建钢铁厂,是支持国家西部战略。
搞盐化工产业园,是为了补上华夏缺钾的短板,也是为了帮吴石刚这样的人实现理想和抱负。
这两个动作,其实无关东华的主产业链,可做可不做。
与其东华来做,倒不如拉一堆合作企业去开荒。
至于开金手指,他可以在西澳的皮斯、在远东楚克齐的库波尔开黑采矿,在国内却不想滥用。
他确实可以招一批机械仆从,放在一里坪采盐提锂,可这样的操作与家贼无异,于噶尔穆地方经济来说啥作用不起。
所以,陈立东更希望用现实的手段,推动华夏工业发展。如果能使各方的力量加快向西部转移,也势必能加快交通、金融、科技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这样的局面才是真正的繁荣。
董学成不明白陈立东的苦心,埋怨实属正常。
还是那句,有些话只能讲给懂的人听。
月底的时候,噶尔穆机场的工作人员被一支队伍给吸引了。
这些人身高体壮,刚从燕京飞过来。
燕京飞嘎尔姆的航班每两天一次,旅客也不多,而且今天这队人几乎都是歪果仁,所以非常惹眼。
这几位,带队的是基特范伦丁,原莱纳黄金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现在的莱纳股份第二大股东。
队员是测绘师奥尔丁顿杰弗里,机电工程师斯坦贝克马里奥,后勤总管沃利斯布拉得里克,岩土工程师雷克斯肯特,机械工程师雅各布莱顿,翻译+矿工陈煌悟,翻译+矿工+摔跤手+风水师塔拉。
塔拉去年被选入第一批赴西澳的海外员工,经过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后,月份赴澳到现在已经个月时间,这是他第二次回国。
塔拉能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但只能说不能写,所谓翻译是指他在教基特这些人说汉语。
矿工是他的职务,在西澳他主要从事钻孔、爆破等工作,操作机械让机械师莱顿钦佩不已。
摔跤手是基特对他的称呼,塔拉作为蒙族人,祖传的技艺一点没丢。
他长得人高马大,但是和基特比,还是苗条一些。
有一次基特骂华夏来的一个员工废物,塔拉替被骂的员工出头,俩人二话不说就开干,基特被塔拉撂倒三次,然后就服了。
从此,塔拉就有了摔跤手的绰号。
风水师的称呼,也有点故事。
塔拉被派遣到西澳,开始安排在维尔德山开采稀土矿石。
维尔德山稀土矿总的储量为万吨,总稀土氧化物品位为,按计划每年开采矿石万吨,冶炼提纯后理论上能够获得精炼后的稀土氧化物万吨,以现在国际稀土价格测算,年产值为亿澳元。矿山投入为澳元,年开采费用万澳元,年利润超过亿澳元。
所以基特等人,还是非常佩服这个华夏老板,对尼克曾经的“叛变”也烟消云散。
维尔德山稀土矿投入生产后,基特等人被安排干起了老本行探矿,地点就是东皮尔巴拉一带。
总的来说,皮尔巴拉整个就是铁矿区,能不能建设矿场,取决于品味、开采难易程度、交通运输条件。
一般来说,在这个地方开矿,品味低于就放弃了。
而巨岩矿业的选择就很粗糙,品味放宽到左右,适合露天开采就行,能否运输暂且不问。
这么一来,那些西澳人过去放弃的矿场就再次进入视线。
尼克现在主要盯办两件事一是从过去在皮尔巴拉地区活动过的初级矿业公司手里购买探矿权或者勘探资料数据;二是对未深入勘探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测量。
按照陈立东的意见,勘探范围从巨岩矿场为起点,方向是一路向西。
众人明白这是奔向大海,朝着港口的方向。
这么做道理很浅显,西澳这里采矿必须考虑外运,越靠近港口开采运输成本越低。
西澳这里本就人手紧张,巨岩矿业大范围的勘探工作导致人手吃紧,包括基特本人都得到亲临一线,现场指挥。
这种情况下,基特当然就想到了华夏来的员工,于是由塔拉负责组织了一批有野外勘察经验的员工加入到基特的队伍里。
塔拉本来就是“矿二代”,在技校也学过一些矿物学专业知识,他当年在白云矿西矿区打野,可不只是抢别人的矿点,而是真的有找矿的本事。
与大的矿业公司平推的方式不同,打野采矿必须找埋深浅、品位高、易开采、产量大的地方下手。
所以塔拉在打野期间恶补了一些知识,而且他找矿有点玄学的味道,就是第六感超出常人。
这种情况其实不新鲜,比如品酒,有的人白酒入口就知道是五粮液还是国窖,红酒闻一闻就知道是哪年的窖藏。
再比如炼钢,有的人炉前一站,看两眼就知道钢水的温度,就晓得啥时间开始拔渣,凭感觉就能喂丝调整到规定的成分。
人脑其实是个超级计算机,五官六感相当于在向大脑输入条件,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大脑会自动建立分析模型,帮助宿主帮助主人帮助
所以,塔拉根本不用仪器设备,在有可能成矿的地方走一圈,肉眼观测地表岩石的状况,然后指定一处开始钻探取芯,甚至打多深的钻孔都给你说个差不多,然后就就见矿了。
这么几次之后,塔拉就有了一个风水师的称号。
这次召唤巨岩小队来华夏,是要详查肯德可克铁矿。
这次详查采用联合作业的方式,以东华的巨岩小队为主,西青地质局第一地质队辅助。
详查肯德可克铁矿,需要先把探矿权说清楚。
西青地质局自年开始对这一带进行初探,一直到去年先后投入多万元,实施钻探万米、槽探万米,对平方公里进行了多次地质填图、磁法电法详查,以及样本化学分析、古生物鉴定、同位素测定等工作。
东华也不墨迹,直接收购探矿权,正在委托西青省国土厅下属的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对西青地质局对肯德可克矿的探矿权进行评估。
结果出来后,准备由新组建的西联钢铁一次性收购探矿权。
于此同时巨岩小队开了过来,将与西青地勘局一起,对肯德可克矿的有关详查情况进行复测。
陈立东安排巨岩小队过来,对外的说法是加速内外交流,促进技术合作和进步。
其实,他考虑的更深、更远、更实际。
首先,华夏地质勘探事业,有自己的体系、传承、习惯和定式。
巨岩小队这些人则掌握着西方最先进的探矿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外力介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矿藏,收获更多的宝藏,使肯德可克矿的采选工作更精准、更经济。
其次,就在这几天华夏国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标志着华夏地勘市场开放,地勘单位“固守一方、偏安一隅、等米下锅”的思维和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过去那种“只讲奉献不讲报酬、只讲艰苦奋斗不讲改善条件、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理念应该更新了,地质勘探工作者应该换换脑筋了。
让巨岩小队带一带,能够加速这个过程,甚至华夏的地质队员还可以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国门去捞钱。
最后,就是挖人了。
陈立东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总是说华夏地大物博,实际上这是个资源贫瘠的地方。
而且资源分布不均,开采难度最大,严重制约着这个工业大国的发展壮大。
好在华夏人吃苦耐劳,这是最大的本钱。
基特跟尼克已经提过几次建议,他说华夏员工勤奋敬业,巨岩公司应该吸收更多的华夏员工投身探矿工作。
这次让基特过来,其实是抱着挖西青地勘局墙角的目的。
如果,跟基特等人一起,能掌握最新的理论,能使用最先进的勘探设备,能接触更多的实战环境,还能获得更多的薪资报酬。
就问你,动不动心?
biu
biu。biu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