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四章 太子之位,苟出一个盛唐,苍穹之鱼,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兴唐府停留几日,风雪稍停,便回到长安。

虽是寒冬,长安却热火朝天,解决了辽东,又定了漠北,大唐重拾昔日的荣光。

国家强盛,百姓就有了尊严。

李晔记得后世总有一种论调,说唐朝男子全部要上战场,天天杀来杀去,所谓盛世不过如此。

纯粹是以后世的眼光来评论这个时代。

放眼望去,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那个地方不打仗?

关键是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跟你和平共处?

丛林中只有野兽,如果不能成为最强大的那一只,迟早会被别人吞噬。

只有成为最强最狠的野兽,才能守护自己的领地,别人不敢侵犯。

历史上就连大宋也要压着西夏打。

满清衰弱时,连朝藓都起了侵占东北的心思。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春秋战国的先辈们,就看清了天下的本质。

朝中文臣们其实也早有这种论调,当年刚刚恢复汴梁,就有人提议差不多了,跟李存勖隔河相望就行了,没必要让将士与百姓再去吃这个苦。

李晔嗤之以鼻。

现在不吃这个苦,以后就要掉进苦海里。

契丹、女真、蒙古随便崛起一个,中土就是尸山血海。

失去对辽东、草原的掌控,大唐每年要花多少军费多少兵力去镇守北疆?

至少这些年,李晔看到百姓脸上的愁苦越来越少,这就足够了。

祭祀了阵亡将士之后,唐军按照惯例轮流休沐。

各军主将,只要回到长安,鱼符全都上交到枢密院,没有统兵权与指挥权。

蜀王府对女尸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就连大徐妃也不能确认这是不是自己的妹妹,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了。

王家自从王建死后,在普慈的照料下,也刚刚有了起色,任何事都小心谨慎。

关键花蕊夫人又没有子嗣,要确认其身份太难了。

似乎又陷入了谜团。

不过,储君的人选要确定了,不仅朝堂上一再进谏,民间也议论纷纷。

储君的位子悬而未决,终究是个隐患。

这些年都是张承业、李巨川在后方镇着场子,一切才这么井井有条,李晔也能安心在外征战。

但他们都已经年迈,迟早有镇不住的时候,下一代的培养是必须的。

李晔先召李巨川密议。

李巨川沉思之后道“恕臣直言,储君之事,不可再拖延,五殿下心思深远,就算花蕊活着,不过是被女色所迷,迟早也会明悟。”

“如果他不明悟呢?”

李巨川幽幽看了李晔一眼,“陛下乃一代圣君,自有雷霆手段。”

这话说得有些放肆了,传出去,大有挑拨父子关系之嫌。

但他们君臣二十载,已经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李晔点点头,听其言观其行,不能因为一时揣测就一棒子把李祎打翻在地。

毕竟这次东征,李祎在新罗的手段,为大唐解决了大患,在云南的表现也极为突出。

只是封他为太子而已,又不是让位给他。

换个角度,不封李祎为太子,封谁呢?

李禔?李祐?

李禔性格问题太大,完全不像个君主,扶他上来,将来说不定就跟曹丕一样倒向世家,弄出个外戚势力。

李祐倒是朝气蓬勃,但根基太浅,而且并不擅长内斗。

打天下的时候,上下利益都是一致的,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一目了然,只需要提着刀子往外面捅就行了。

但坐天下,就没这么容易了,敌人都是隐藏着的。

所有的争斗都在台面下,那怕手中提着刀子,也不知道往哪儿捅,甚至在某些时候,手里的刀子也会不知不觉变成敌人。

李晔其实对李祐有更好的安排。

他是一个开拓者,而非守成者。

“召京中文武忠臣,商议立储之事!”听了李巨川的话,李晔心中也就释然了。

其实至今为止,李祎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如果他真的走错了,能救则救,无可救药,再换一个就是,说不定到时候李祐就成长起来。

除了李祐,张清婵、张清婉姐妹也添了三个公主、两个皇子。

李晔这些年宝刀未老,为大唐的人口繁衍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历朝历代换两个太子储君,不是稀松平常之事?

有皇城司、宣教司在手,李晔对大唐的掌控超过历代君王。

只要不动摇民间,朝堂上换几个人又能如何?

李晔才是这场权力游戏的主宰。

有张承业带头,赵崇凝默许,储君之位也就定了。

其实现在也没人能争的过李祎,朝堂上,有张承业支持,地方上,就连崔源照也向其靠拢,军中,有淮南系鼎力支持。

连裴家的都哑火了,其他人也就不用说了。

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下了。

长安彻底陷入狂欢之中,百姓更关注老李家的传承。

比他们自己娶媳妇嫁女儿还着急。

这也说明现在的大唐得民心。

诏令传遍天下,李晔又下令册封河东夫人裴贞一为皇后,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祭告天地、宗庙。

礼部有意把册封仪式打造成举国同庆的典范,大办特办。

裴家更是风光无限。

李晔全都由着他们,为了让百姓也高兴一把,把全国田赋恢复成十税一。

汉代田赋三十税一,但也只是维持在汉文帝一小段时间,真这么低的税率,也不至于百姓卖儿卖女。

还有各种隐形的税赋,苛捐杂税,兵役徭役,都是官府老爷一句话的事。

李晔不搞虚的,农牧只需承担一成的税赋,其他的人头税、摊派、徭役全部取消。

商税稍稍高一些,十税三,只要领到三司使的牌照,理论上就可以在大唐境内畅通无阻,不用经受层层盘剥。

当然,其实也有隐形税赋,比如官盐,就是变相的人头税。

丝绸之路的打通,大唐暂时不缺钱,民间若是有活力,大唐自然就财源滚滚了。

兵役也是有的。

每年会在夏冬两季各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退役将士、青壮必须参加。

特别是边境地区,严格执行,由兵部主持,皇城司监控,地方官执行,宣教司检验,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考评。

免税令一下,真的就是举国欢腾了。

这些年老天爷也给面子,没有出现大旱,几大产粮区接连丰收,特别是淮南道、广东道、广南道,一年两熟三熟,粮食源源不绝送入升州,又通过运河运抵关中,漕运逐渐兴旺起来,吸收大量劳动力。

沿途的泗、宿、宋、汴、洛阳再度繁荣。

虽说东征的时候耗费不少,不过现在大唐家大业大。

与册封皇后的礼仪不同,册封太子就低调多了。

这不仅是李晔的意思,也是张承业的想法。

只祭拜了天地、宗庙,召见文武百官,其他的一切从简。

除了皇后、太子,李晔又册封五名亲王。

前废太子李裕的两个儿子李洺、李深封渤王、辽王,坐镇龙泉府与辽阳府。

皇九子李祯,封滇王,坐镇云南昆州。

皇十子李祁,封丰王,坐镇广南交州。

皇十一子李祜,封潢王,坐镇辽西临潢府。

凡入封的皇子,皆有两千人的精锐卫队,有参与地方军机大事之权,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但可以询问监督,算是个大唐皇室派出去的观察员。

吃穿用度,皆有定制,由皇庄供给,与地方无尤。

平原见两个才十一二岁的侄子要调任边荒之地,挺着大肚子找李晔理论,要他的父皇换个富庶之地。

若不是见平原大肚子,李晔当场就要呵斥她妇人之见了。

李洺、李深两人留在中土才不安全,动不动就卷入争斗中,在外面反而清净。

不过在平原的一再坚持下,李晔答应在武营毕业,十六岁之后才入封地。

说到武营,再叫武营就不合适了,完全没有牌面。

李晔跟张承业、李巨川、赵崇凝商议之后,改为尚学。

赵崇凝亲自题词崇文尚武、国之根本。

赵崇凝毕竟是文人大佬,私心还是有的,李晔改成尚武崇文、国之根本,又在后面加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八个字,刻成巨碑,立在大明宫之前。

大唐两京五都,都设有尚学,发掘天下文武人才。

至于太学,就留给儒士们养老,充充牌面,接纳各国的遣唐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龙王传说之完美精灵

万界主角

衰土进化

幻梦山

无双丹帝

李中有梦

逆天毒妃又狠又辣

优雅桑

神明她只想当咸鱼

长舟渡月

嫡女归来之祸国妖妃

椒盐小乳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