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为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 真有这么傻的人?,你好,1983,隐为者,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大经济学院的小礼堂,能容纳五百人的小礼堂,早就座无虚席。
过道上,也挤满了站着的同学。
能够聆听世界顶级经济学者的讲座,对这些学生来说,机会难得。
再加上这个时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本来就无比旺盛。
胡院长亲自主持会议,他的目光向着台下一扫,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胡院长这才开口说道:
“各位同学,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世界知名的几位经济学专家,下面我逐一介绍一下。”
“这位是UCLA大学的彼得教授,是总统经济顾问团队的一员。”
在热烈的掌声中,彼得教授微笑着鞠躬致意。
“这位是量子基金的创建者,著名投资人和慈善家索罗斯先生。”
索罗斯很有风度地起身鞠躬,迎接他的是雷鸣一般的掌声。
学经济的,谁心里还没有一个亿万富翁的梦想呢?
其实,索罗斯先生是不想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度的,在他看来,这里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近代,却被远远甩在后面。
甚至现在的经济,还不如弹丸之地的港岛,连股市都没有,他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嘛。
要是东面临海相望的那个岛国,或者是东南亚的一些小国家,索罗斯还有些兴趣。
不过彼得教授极力相邀,他就当成一次旅行了。
胡院长继续介绍:“这位是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先生。”
巴菲特也笑吟吟地起身,挥了挥手,他现在的名气,还不像后来那样如日中天。
“最后这位青年才俊,是王安电脑新任总裁王烈先生,大家欢迎!”
这次的掌声也最为热烈,或许同为年轻人的缘故吧,看年纪,王烈比在座的同学也大不了几岁。
可是人家已经是世界驰名公司的总裁,怎不叫在座的同学们羡慕。
“好厉害!”刘青山听到身旁传来一阵窃窃的声音。
就连江雪,也起劲地拍着小巴掌,刘青山低声嘟囔一句:“小心别把巴掌拍红喽。”
“我好像听到了嫉妒。”江雪也毫不客气地回应了一句。
刘青山微微摇头:不明真相的人,还真容易把王烈这种人当成偶像。
不知道他们在王安电脑如流星般陨落的时候,心中会作何感想?
王烈一身笔挺的西装,彬彬有礼地起身鞠躬,只是细心的人肯定能发现,在他的脸上,显然带着浓浓的优越感。
这次他来到华夏,就是抱着开拓国内这边的市场而来。
原因很简单,王安电脑,在米国有点卖不动了。
这倒不是他们的质量有问题,而是定位的原因:
在电脑向着平民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王安电脑却依旧主张走高精尖的路线。
尤其是公司的研发团队,每年烧的钱,都是用数亿美金来计算的。
这条思路本身也没有错,只是没有销售额的支持,最后这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
“真是可惜了啊。”刘青山没头没脑地感叹一声。
“什么可惜了?”身边的江雪不免诧异地问道。
旁边的许长生忽然搭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青山,你认为王安电脑不行了吗?”
刘青山真想给许三哥竖大拇指:别看平时是个闷葫芦,这眼光和分析能力,不服不行。
“或许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接手王安电脑怎么样?”
刘青山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毕竟王安电脑是华人的骄傲,就这样陨落,实在太可惜。
这时候,周围重新寂静下来,刘青山也就闭嘴。
可是他身旁的江雪,却鼓着腮帮,想要说话,却也不好出声,憋得好难受。
她真想敲敲刘青山的脑壳,告诉他:醒醒,别白日做梦好不好?
台上的彼得教授最先开始发言,讲述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彼得教授治学严谨,采用的数据详实,预判更是合情合理,台下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就连京大经济学院的讲师教授们,也都听得如痴如醉。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下面几百人,连一个上厕所的都没有。
不少同学,都拿着小本子,在上面唰唰唰地记录着。
幸好在彼得教授讲述的时候,有专业的翻译,不然的话,以现在大学生这种哑巴英语的水平,还真听不懂多少。
等彼得教授结束讲座,起身鞠躬之后,全场起立,掌声持续了很久。
胡院长也显得比较激动:要是每年多一些这种级别的讲座,那对京大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一般。
其实在接到彼得教授一行来京大交流的通知的时候,他也很纳闷:因为这种级别的专家,就算是正式发函邀请,也不一定能请得到。
胡院长也拔高声调:“同学们,彼得教授的讲座实在太精彩了,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获益匪浅。”
“思想的碰撞,一定能给同学们迸发出火花,而我们认知的越多,肯定疑问也就越多。”
“下面是彼得教授给大家的提问时间,请同学们珍惜这样难得的交流机会。”
哇,下面的学生都兴奋起来。
唰唰唰,一只只手臂高高举起。
有经济学院的老师,给学生们传递麦克风。
这时候还没有无线麦克风,扯着一根长线,很不方便。
老师们当然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就挑选平时英语口语比较强,学习也比较好的,免得提出来的问题太肤浅,贻笑大方。
只见一名戴着大眼镜的男同学接过话筒,站回原地问道:
“彼得教授您好,不知道您对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看法?”
彼得教授耸耸肩膀:“同学,我主要研究西方国家的经济体系,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很遗憾,我现在还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虽然彼得教授说得很客气,其实在座的人都能听出来:
像华夏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估计还没被人家看在眼里,自然也就没必要去研究。
这时候的人们,民族自尊心都是非常强的,一种浓浓的不甘,从许多人心头涌起。
即便是彼得教授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任何轻视或者不屑。
那个戴眼镜的男生也显然愣了一下,他的反应还算比较快,于是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国内这边正在进行的物价闯关,造成了商品价格猛涨。
彼得教授这才点点头:“制定经济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所以我现在也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我在这里夸夸其谈,那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这恰恰反映了彼得教授严谨治学的精神,所以同学们虽然不大满意这个答案,但还是报以掌声。
这也是彼得教授的一贯风格,但是别人不这样,那位索罗斯先生忽然接过话筒:
“我有个建议,可以尝试一下杰弗里的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通货膨胀严重,采用休克疗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座的都是学经济的,当然多少都了解一些,这也确实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经典案例,就连不少教授,都听得心里一动。
“不愧是专家啊!”刘青山又听到身边传来一阵低低的赞叹声。
不过他倒是对索罗斯的提议嗤之以鼻:休克疗法确实被验证过,不过是玻利维亚那种小国。
你放到大国试试,等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马上就要推行休克疗法,结果呢,那是真的休克啦!
这种不经过调查研究,就生搬硬套的做法,绝对是大忌。
刘青山甚至都很怀疑索罗斯这家伙的用心:别看他是个慈善家,可是在经济方面,他比刽子手还要残忍。
随着中美两国的蜜月期渐渐接近尾声,老米又要玩胡萝卜加大棒那一套了。
所以索罗斯他们这一行的目的,就有待商榷了。
这并非刘青山恶意的猜测,确实有前车之鉴,苏联就是被他们这么给玩坏的。
随后的几个问题,就围绕着休克疗法的具体实施来展开的,主要是索罗斯在解答,他显然是做过功课的。
刘青山注意到,在场的除了京大的师生之外,还有相关部门的领导,这种事情,最后搞不好是要把记录呈现给最高决策层的。
于是他捅捅身边的许长生,低声询问老三几句。
在听了许长生的观点之后,刘青山点点头:这就够了。
很快,许长生就站起来,表示有问题,而刘青山,则稍稍坐得低了一些,脑袋也耷拉下去。
虽然他会热情地招待彼得教授,因为那是他授业的老师,但是却不是在这种场合。
递话筒的老师也注意到许长生,这绝对是学院的高材生,所以很快,话筒就递到许长生手中:
许长生的英语很熟练:“请问索罗斯先生,你确定,休克疗法在我们国家能够实用吗?”
他问得很直白,甚至显得有点不礼貌。
索罗斯微笑着摇摇头:“我只是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至于效果,还需要实践来验证。”
这么多人在场,即便是索罗斯,也不敢信口雌黄。
这个答案,就像是浇了一盆冷水,叫刚才感觉热血上头的人,都开始恢复冷静。
台上的胡院长也赞许地点点头:是个好苗子。
能够不受到别人的影响,跟着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的人,才能有更高的成就。
许长生继续问道:“索罗斯先生,休克疗法的核心是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后两者和我们国家现行的政策完全背离。”
“所以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在我们国家并不适用,您认为呢?”
许长生就是这个脾气,探讨问题的时候,就停留在问题本身,不管对面的人是谁。
索罗斯也被问得心里有些恼火,他也想不到,在华夏这边,还有对休克疗法研究这么深入的人,而且对方还是一名大学生。
毕竟经济领域的休克疗法,也才刚刚提出来两三年的时间。
面对许长生有点咄咄逼人的问题,索罗斯也感受到压力,那种感觉,就像和同级别的对手,在探讨学术问题。
他沉吟了一下,这才说道:“但是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
一瞧气氛有点不大对劲,那位拿着话筒的老师,连忙从许长生手里要回话筒。
老师又把话筒递给相邻一个座位的女生,在他看来,女同学的问题,肯定不会那么尖锐。
江雪接过话筒:“我想问彼得教授一个问题。”
彼得教授作壁上观好半天了,对于索罗斯的观点,他心里也不敢苟同。
不过毕竟是多年的老友,彼得教授也不好在这种场合跟对方争辩。
他是顾问团的成员,当然知道,一项经济措施的实施,从来都是慎之又慎的。
正好现在可以转移话题,于是彼得教授笑道:“我还以为被人遗忘了呢。”
下面响起一阵轻笑,气氛又变得轻松起来。
江雪满眼羡慕地望着彼得教授:“请问教授,如果去UCLA留学的话,怎么才能成为您的研究生?”
这个问题,也是不少同学都关注的,大家立刻又来了兴趣。
可是这个问题,却好像触动了彼得教授的伤心事,他摇着脑袋,脸上渐渐现出遗憾之色,最后还叹了一口气:
“在选择学生方面,我真的很失败。”
下面的观众不由得面面相觑:这什么情况,怎么直接开始自我批评了呢,难道国外也流行这个了?
只听彼得教授继续说道:“曾经我非常想要收一名学生当研究生,而且还是一名来自华夏的学生,可是他竟然拒绝了我,而是选择了回国……”
下面的学生们不由愕然:这谁呀,竟然真有这么傻的人?
台下低着头的刘青山,身子不由得又往下缩了缩。
偏偏在这个时候,江雪将话筒递给那位传话筒的老师的时候,那老师手上一滑,话筒正好砸在刘青山头上。
距离太近,就算刘青山反应速度快,也躲不开,脑袋被结结实实砸了一下,话筒里面,还传出砰的一声响。
“同学,没事吧?”搞得那位老师也不好意思。
刘青山只能抬起手摆了摆,然后就听到台上传来彼得教授的一声惊呼:“噢,刘,你竟然在这里。”
故人相见,彼得教授显得很兴奋:“哦,这位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名同学。”
刘青山朝着台上的彼得教授挥挥手,然后就看到周围的学生,纷纷把目光向他投射过来,就像看傻子一样。
一时间,场面很尴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