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菜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78、078 玉米油,六零年代假夫妻,番茄菜菜,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成钧上了年纪,不太明白直男什么意思。
不过他也没往心里去。
只注意到了叶英说的“挺好的”这句话,“小高是冯所长的学生,他虽说是孤儿没什么父母亲人,但人却也是极为上进的……”
叶英的思绪飘了很远很远,飘到了西北,飘到了草滩,飘到了天边。
她也不知道沈成钧到底说了什么,到最后只来了一句,“真的不用,我结婚了。”
沈成钧大手一挥,“结了婚也可以离嘛。”
何况聚少离多的婚姻本就没什么感情。
叶英看着这位长者没说话。
她神色之复杂让沈成钧觉得奇怪,“怎么了?我也不是强迫你离婚,只是你如果能有一个帮手的话,或许能事半功倍。”
人生漫漫,总需要有人陪着走下去。
而这种陪伴,志同道合自然是最好的。
倒不是他硬要撮合,只是叶英对于粮食作物的兴趣十分之浓厚,偏巧高光明又是一个执着于研究的人。
这俩人,搭配的不是刚刚好吗?
大可不必如此。
叶英依旧没有表明的打算,“做革命的战友就挺好,不一定非要做伴侣。您再这么说下去,我怕是明天都没办法直面高光明同志了。”
沈成钧这才作罢。
只是他并非轻言放弃的人,几天后结束了在农研所的会议,回到首都后,沈成钧思索再三跟对外贸易部的欧阳兰去了电话。
无事不登三宝殿,欧阳兰十分诧异,“沈老您这是……”
“我跟你打听个事,叶英说她有对象,这事你知道吗?”
欧阳兰很想挂断电话,这事您跟我打听什么呀。
偌大的北京城,知道这事的人得超过两把手,换个人打听行不?
“她真有对象还是假有对象?我给她介绍,她好像不太乐意。”
欧阳兰:“……”
她要是乐意了,我觉得最后不乐意的会是令郎。
这可真是个大乌龙。
欧阳兰有心跟叶英联系,奈何这会儿叶英还在回宁县的火车上,联系不上呀。
等到回去后,叶英又去忙活起来。
而彼时欧阳兰正好出国去洽谈也把这件事给忘了。
介绍对象的事情不了了之。
叶英继续忙自己的。
这两年国内流行自交法来培育玉米新品种,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统一的认知,依旧有不少专家认为,杂交更好。
叶英去沈阳那几天,就听这些专家们吵。
她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只不过帮着把国外的研究现状给捋了一遍,让专家们的嗓门没那么大。
品种培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事一桩,不管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谁能离得开粮食?
民以食为天。
而高产的作物则能够出口海外。
国内的粮食不足,尤其是恶劣天气带来的阴影让农业专家们也都深刻意识到,高产品种的培育迫在眉睫。
只不过如何培育,又是不同的路子。
叶英没说自交的坏处,也没说杂交有多好多好。
她只是说,现在国外的种子已经开始了一种循环的经济模式。
倘若国内依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达成一致共识,那落后国外的研究只是时间问题。
落后。
这个词很具有杀伤性。
似乎吸取了这些专家们的力气,再没能那么用力的拍桌子摔杯子。
至于一一说服这些专家?
怎么可能说服得动呢?
言语远没有实践有力量。
叶英从农研所带了很多玉米。
回来后开辟出一片土地种了起来。
吴钢跟着她刨地点种子,还有些迷茫,这次其实他听懂了的,就是自交和杂交。
“可要是俩法子都好使呢?”
正在弯腰薅草的人笑了下,“那咱们岂不是收获两种好方法?”
吴钢嘿嘿一笑,傻乎乎的,“是哦。”
他话音刚落,就听到那有些急促的声音,“叶英,叶英在哪呢?”
那声音有些耳熟,叶英直起身子看了过去,远远的看到关定国穿着件分不出原本颜色的工字背心,手里挥舞着蓝色的沾满了机油的工装外套,“叶英,我们成功了。”
成功了?
什么成功了。
叶英脑海中第一念头是蘑菇蛋,但很快她又否定了这一想法。
还有两年多时间呢,怎么可能成功呢?
她反应过来,能让关定国兴奋的像个孩子的,应该是那条玉米油生产线,成功了!
关定国已经跑了过来,嘴里嘟囔着,“我们成功了,你快去看看。”
他拉着叶英就跑,吴钢阻拦都来不及——
玉米还没点完呢!
……
一个多月前,生产线就像是雨伞破了洞,漏雨又漏风。
关定国愁思百结,整个人都瘦了十多斤。
可当那想法忽的出现在脑海中,他又付诸于实践后,一切都说得通了。
整条生产线的制作不能够再流畅。
呈现在叶英面前的,是一条运转自如的生产线。
浸泡得宜的玉米到最后压榨出来的植物油,整个过程都分外流畅。
马建设端着自己那写着“先进个人”的搪瓷杯,喝着大麦茶,消瘦了小半圈的脸上写着几分得意,“怎么样?”
澄清透明的玉米油散发着清香,这跟花生油、大豆油不同,相较于其他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甚至还能够有效溶解人体内累积的胆固醇,是一种健康油脂。
“送一些去北京的研究所做检测,对了我要联系下陈先生。”
这条玉米油生产线来的太快了些,以至于叶英这边还没做好准备。
“我们还得再建饲料厂和酒精厂,对了张师傅咱们市机械厂能造这些生产线吗?”
老张笑了笑,“不能也得能呀。”
叶英有些不好意思,“是我之前没考虑周全。”
等到十月份玉米下来,就可以就近收玉米来做玉米油。
她又思考了下,“张师傅咱不用做那些生产线了,咱们拿这个去跟人换。”
叶英做玉米油主要是为了消耗西北地区的玉米,把玉米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可是西北地区能有多少呢?
从外地收玉米不是不行,但太麻烦了些。
她想要多几条生产线,跟东北跟华东华北地区的工厂进行交换。
国内玉米种植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
不管是东北、华东还是华北地区,这些靠海又都有大平原,具备西北地区所没有的优势。
尤其是东北重工业发达,从那边换设备不要太合算。
与其从头开始再做饲料生产线,不如趁热打铁多搞几台玉米油生产线,跟其他工厂互通有无。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集体所有制时代,生产资料本就是公有的。
换句话说,国家有需要,把这生产线拿走他们眉头都不动一下。
何况现在还能交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叶英连忙联系沈成钧,他是农机学院的校长,认识的人多。
“我回头托人给您送一些过去您尝尝看,真的很好吃,要是不好吃您……”
叶英多少有些激动,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沈成钧倒是听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出成果,“你这什么都忙,什么都能做成功,也不容易啊。”
“这不是我做的,我就是个凑数的……”
这件事叶英仔细解释了一番,但是到沈成钧那里自有他的理解,起码他跟其他工厂推荐时是这么说的,“别看人年轻,但是号召力强啊,拉着一堆你们瞧不上的技术员在那里折腾,放手让人去干愣是折腾出了效果,你先尝尝看,觉得好吃再说,不好吃就当我从来没说过这事。”
紧急加工出来的玉米油送到了首都,不止是送给沈成钧。
叶英算着自己认识的人,对外贸易部的欧阳兰、卓君,对了还有季部长。外交部的耿司长、范国康还有陈部长。地质部的李部长,他的秘书,还有工业部的……
对了,沈家人口多,可以多给他们送一些。
她留了点私心,还特意让人给李兰书送去了一桶。
这土特产被送到李兰书的办公室,让这位宣传部电影处的处长有些奇怪,“谁送的?”
秘书连忙解释,“宁县那边过来的人,说是叶英同志刚捣鼓出来的新产品,特意让那边的列车长捎来了许多,给几个部长都送了些,又特意送到这里来一桶。”
与玉米油一起送达的,还有叶英的一封信。
新的内容倒是简短。
符合叶英的风格。
李兰书看了眼,“回头给我带家里去尝尝看。”
倒是秘书多说了句,“您吃之前记得先让小狗尝尝看。”
“怕她下毒呀?”
李兰书这话让秘书略有些惶恐,“叶英同志不至于,但是路途遥远还是安全为上。”
她也是关心。
李兰书点了点头,“知道了。”
她又是拿起了那封信,看着上面简短的内容——
兰书同志,我市十余位技术工人,钻研多月有所得,玉米压榨出油十分清香,望回复。
工人啊。
农民同胞种出来的玉米,工人同志设计出来的机器。
工农联合,这可真是不错的素材,她或许还真该再去宁县那里采风。
把这些事迹,搬上舞台,让国家都记住工人和农民的贡献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