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云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马殷高郁议对策,木匠王爷,飘云千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殷得知了李存勖已经灭掉了朱梁,急忙找来高郁商议应对之策。这几年来马殷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的治理上,同时尽量和各方面交好。除了和吴国是无法化解的仇敌之外,基本和邻居们相安无事。
当然想和也是因为马殷已经七十一岁了,已是古稀之年了,自然早已没有来争雄之心。再说精力已不比年轻之时,他开始有意识的逐步放手,将一些事务交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准备从中间挑选出一个继承人。到此时,马殷共有三十多个儿子,但是大多数年纪尚幼,因此马殷主要考察的是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子。
长子马希振时年三十岁,是马殷和刘杏兰夫人在扬州时所生,他能力不错,又有一定的名望。只是马希振重文轻武,文采虽佳,武略不足。此时马希振在朗州任武顺节度使,马希振喜欢写诗,经常和僧人虚中一起唱和。一句“嘉鱼在深处,幽鸟多立时”传诵一时。但是马殷觉得他太过文弱,因此不是很喜欢。
但是马希振却得到了高郁和马宾的大力支持,马殷因此也有些犹豫。毕竟高郁是马殷极为倚重的谋臣,也打算将来作为托孤大臣。高郁的意见,马殷不得不慎重对待。高郁之所以支持马希振,一是因为马希振是嫡长子,符合自古以来的传统,二是因为马希振的母亲刘杏兰当年对高郁特别关照,还有救命之恩,三是马希振为人宽厚,颇有父风。
马殷的二弟马宾和马希振之母刘杏兰相处时间长,自然对马希振颇为看重,因此偏向于马希振作为继承人。
如果不是高郁和马宾的支持,马殷早就把马希振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但是如此一来,高郁和马宾却得罪了,马殷最宠爱的王妃袁文香和夫人陈丹女,以及她们各自的儿子马希声和马希范。对于马宾自然没有什么,他毕竟是两人的二叔。但是对于高郁就不一样,这给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隐患。
次子马希声时年二十五岁,是马殷和王妃袁文香在潭州所生。由于马殷和文香的感情极为深厚,因此马殷爱屋及乌之下,对马希声特别宠爱。马殷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副使,兼任亲从军都指挥使,辅佐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并保护王宫的安全。此时马希声已经成亲,马殷给马希声娶得是节度行军司马杨谥次女。
马希声不仅得到父王马殷和母妃袁文香的宠爱,也得到了三叔马存以及袁文香的叔叔袁诠的支持。马存和文香曾经一起南下潭州,相处时间长,关系自然亲密,由此大力支持马希声。所以马希声虽然是马殷的次子,却能占了哥哥马希振的上风。
三子马希范,和马希声同日出生,是马殷和夫人陈丹女所生。马希范聪明好学,善于诗文。不过由于马殷对陈夫人丹女并不特别宠爱,因此马殷并没有考虑到他做为继承人。但是却也刻意培养,希望将来他能作为马希声的臂助。因此马殷任命马希范为牙内马步都指挥使,负责防守潭州城。马希范也已经成亲,其夫人则是彭玕之女。至于其他的儿子,年龄还小,自然没有列入考虑的范围。
高郁进到王宫之后,马殷便征询他的意见,如何对待中原易主之事。高郁说道:“王爷,我们还是奉行原来的策略。不管中原称帝的是姓朱还是姓李,我们一概称臣。维持好关系,做好贸易。现在既然是李存勖得势,我们应该马上派人去中原,向李存勖表示归附和忠心。”马殷点点头,说道:“先生说得是,那派什么人去比较合适?”
高郁想了想,说道:“派去的人必须身份尊贵,还要有一定的名声,同时能言善辩。高某以为三王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马殷想了想,说道:“希范确确实头脑灵活,辩才出众。那就让他准备一下,过几日出发吧。”随后,马殷让人把马希范找来,他要当面交代。
除了马殷准备派人去洛阳朝见李存勖之外,其他的江南各藩王也同样如此打算。同为朱梁藩国,吴越王钱镠之前与李存勖的的交情就很糟糕,因为他得罪过李存勖。钱镠曾经派出使者挑动契丹阿保机南侵,以帮助朱梁。同时他还提供海船,遣使帮助朱梁和契丹建立联系。又赠送给阿保机猛火油,让他们攻打李存勖的幽州。李存勖如果要追究起来,钱镠恐怕难逃一劫。
朱梁被灭之后,钱镠想了许久,还是派出钱询为使者入朝进贡。吴越本来就比较富庶,为了让李存勖不计较之前自己所做的事情,钱镠令使者带上的贡单非常丰厚。其中既有金器、银器等贵重物品,也有越绫、吴绫、秘色瓷等吴越特产。同时也准备重金,去行贿李存勖左右。
钱镠同时向李存勖提出,请李存勖将朱梁曾授予过他的官职、爵位,以及使用金印、玉册、赐诏不名等等荣誉,都希望李存勖能重新追认一次,让吴越国从朱梁的属国自然而然地转为李唐的属国。
唐廷有人反对道:“按惯例,只有天子祭祀才能使用玉册,钱镠怎么有资格用?而且钱镠又不是皇室宗族,也不能封国王!”李存勖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很快下诏,授予钱镠天下兵马都元帅、尚书令、吴越国王等职务。同时另授钱镠的儿子钱传瓘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两浙节度观察留后;钱传璙为检校太保、兼中书令,中吴节度使。至此,吴越国正式成了后唐的藩属国。
南汉的刘岩,也派了一个宫苑使何词,带着“大汉国王致书上大唐皇帝”的国书,出使洛阳,顺便窥探新朝的强弱。等到何词回来到广州,向刘岩奏报道:他口中那个洛州刺史李存勖,是非常骄傲奢侈,治国无方。刘岩大喜,觉得自己依然高枕无忧,从此断绝了与唐廷的联系。
这时蜀王王建已死,蜀国新王是王建的儿子王衍。但是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他又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因此他没有把李存勖当回事,也不派使臣到洛阳,向李存勖表示归附。
但是对于荆南节度使、渤海王高季兴来说,顿时紧张不已。因为他是江南各藩镇中实力最弱的,却又是距离最近的。李存勖要下江南的话,他首当其冲。朱梁如此快就被灭亡,高季兴不由得大吃一惊。他立即感受到唐军的巨大威胁,急忙找来谋士商议应对之策。谋士司空薰认为,大势不可硬抗,高季兴亲自入朝,如果讨好来李存勖,也许还有转机。
但高季兴的头号谋士梁震,却有不同的意见。梁震是蜀地邛州人,原名梁霭。当年僖宗逃入蜀中时,年轻的梁震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求见郎中刘象。刘象很欣赏他的才气,但认为他的名字取得不好。霭字的意思是雨天去求人,恨容易吃闭门羹。不如把霭改成震,震字是雨下一条龙,龙遇云雨,一定前途无量。于是梁霭就改名为梁震。
后来僖宗返回长安,梁震赴京,中了进士。等到朱温篡位之后,梁震不愿为朱温效力,弃职南归,打算回去老家。不想他经过江陵的时候,遇见了高季兴。高季兴正想收揽人才,对梁震的才华极为欣赏。因此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
梁震为人清高,对朱温都看不上眼,更别说高季兴这个朱温的干孙子。梁震不愿意当高季兴的属下,但是他又怕触怒高季兴,自己恐怕性命难保。于是他对高季兴说道:“我一向不喜欢功名富贵,如果明公认为我还不算愚昧,一定要我给你当参谋,出主意的话,我以白衣之身侍奉呢,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在你的幕府中任职。”高季兴答应了他。
梁震与司空薰、王保义等人同为高季兴的宾客,但梁震不接受高季兴的官职,始终自称为前进士,自号荆台隐士,高季兴对他非常器重,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
梁震明确地反对高季兴去洛阳,说道:“李存勖有并吞天下之志,我们应该严密戒备,据险而守。我们也许能自保,何况要跋涉千里去朝见他。大王是梁朝旧将,谁知道李存勖会不会把你当作仇敌。这样贸然前去,实在是很危险。”
高季兴思虑再三,觉得为了表达诚意,还是应该亲自入朝拜见李存勖。高季兴对梁震说道:“我决定冒一次险!”然后,高季兴留下儿子高从诲驻守江陵,自己带上大批金银细软,率三百骑士随行,前往洛阳。
十一月十九日,高季兴到达洛阳。他是江南各地中第一个亲自入朝的藩王,当然主要是他靠的近。李存勖很高兴,当即加封高季兴为中书令,作为对高季兴的奖励。
李存勖对高季兴说道:“我已经灭了朱梁,现在天下不尊王命的,只剩下吴、蜀。朕本来打算先出兵伐蜀,可是担心蜀地险阻难行。江南与淮南只隔着一条大江,所以朕想先伐吴,卿以为如何?”
高季兴心中大惊,因为荆南在长江的上游,吴国在长江的下游。如果李存勖要先伐吴,唐军就有可能假道荆南。如果是这样,那当然不能同意。高季兴的邻居中,和吴国的关系算是最好的。之前楚军攻打江陵,高季兴危在旦夕。最后还是吴国出兵相助,马殷才把楚军撤了回去。
在入朝之前,高季兴已经和司空薰推测过李存勖可能的问话,以便高季兴从容应对。关于这点,司空薰认为应该挑动李存勖去攻打蜀国,蜀地天险重重,多的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要隘。让唐军和蜀军在丛山峻岭中大干一场。唐军胜了,荆南可以趁机西进,也抢点地盘。蜀军胜了,那唐军必定损失惨重,也无力来打荆南。
因此高季兴答道:“江南的情况我略知一二,那里地方狭小,民众穷困。就算陛下打下来,对国家也没什么大收益,得不偿失。不如先攻蜀国,蜀地是有名的天府之国。那里地富民饶,物产丰富,得到了可获大利。蜀主王衍昏庸无道,国内民怨沸腾,大军一至,必能得手。灭蜀之后,大军再顺长江而下,取吴易如反掌。”听了高季兴的话,李存勖大喜不已,用手轻轻拍了拍高季兴的脊背,以示亲密无间。
这个时候,高季兴对李存勖无比尊敬,李存勖对高季兴也宠爱有加,关系似乎十分融洽。但高季兴越来越感到难受,因为他带来的钱快用完了。李存勖身边那些宦官、伶人的贪欲又是无限的。李存勖虽然对自己亲厚,却一直闭口不提什么时候让自己回江陵,这让高季兴觉得不踏实。高季兴开始有点儿后悔了自己入朝的决定。
不久后,发生了李继韬父子三人被杀死在天津桥的事,这更让高季兴深感震惊。在李继韬被斩首的前几天,李存勖对李继韬也非常好。高季兴暗想这个年轻皇帝远比自己想像中的可怕,谁也不知道他何时翻脸,洛阳非吾久居之地,必须得使尽一切办法,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几天后,李存勖与郭崇韬在一起议事,说起了高季兴。李存勖对郭崇表示不打算放高季兴回去,郭崇韬提出异议,说道:“我们刚刚才灭掉伪梁,夺取了天下。但是人心尚未完全安定,各地的诸侯仍多猜疑。如今各诸侯相继入贡,来京的不过是他们的子弟或部下,只有高季兴一个是亲自入朝晋见。对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重重褒奖,好鼓励还在观望的诸侯们归顺大唐。如果我们不但不表彰他,反而将他扣留下来,天下的诸侯会认为我们心胸狭隘,不讲信用,断绝了主动归附的念头。这个计策不是什么好计。”
李存勖听了郭崇韬的建议,才决定礼送高季兴回江陵。高季兴得到门命令,不敢有一刻停顿,立即带着他的三百卫士纵马南奔。高季兴兼程而行,很快到了许州附近。这时高季兴才松了一口气,对左右说道:“这趟出行犯了两个错误。我来见他,是第一个错误,他把我放回去,是第二个错误!”
高季兴一行到达许州时,和高季兴有仇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孔勍,将他接进城,设宴款待。高季兴不得已赴宴,但内心深感不安。当天深夜,高季兴与随从悄悄地溜出驿馆,砍开城门,逃出许州,向南狂奔。高季兴离开洛阳后不久,李存勖就有些后悔了,便派人去追赶高季兴。但是来晚了一步,等他们追到许州,高季兴早已出城。
十二月二十八日,李继韬被杀后的十几天,高季兴回到江陵。高季兴见到前来迎接的梁震,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道:“我没有听你的话,差点儿就回不来了。”
接着高季兴又对江陵的众文武,诉说了他所见到的李存勖。高季兴说道:“主上历经百战,好不容易夺取了河南。刚取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伸出手来,对为他出生入死的众将说道:‘我就是用这十个手指,取得了天下!’如此沾沾自喜,漠视其他将士们的功绩,岂能不让将士们寒心?而且我在京城的这些天,他不是忙于打猎,就是忙于听戏,陶醉于声色犬马之中。政事多废,如何能够长久?要早知他是这样的人,我就不用过于担心。”
高季兴回来之后,积极修缮城池,加筑江陵的西罗城,屯积了大批军粮。同时乘着梁国灭亡、梁军被裁撤解散的机会,他大量招募原梁军的士卒,使得荆南的军力在短期内大大扩充,增强了高季兴的本钱。
李存勖见吴国没有主动派人前来觐见,便派遣使者去扬州,把灭梁的事去告诉了吴国。徐温得到消息之后,责怪严可求说道:“你以前阻止我的计策,现在怎么办?”严可求边笑边说道:“听说唐主刚刚取得中原地区,意满骄傲。他在使用下面人时,根本没有法度。不出数年,内部将会产生变乱。我对他们说话时,恭敬谦虚些,送上丰厚的礼物,守卫好我们的国境,使百姓得到安宁,以此来等待他们发生内乱。”
唐使来到吴国,说是唐帝下的诏书,吴国不肯接受。后来李存勖改变书信规格,用平等的口气,写道:“大唐皇帝致书于吴国主”。吴国这才回信,并称“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
徐温这才派遣司农卿洛阳人卢苹出使洛阳。严可求预料到李存勖要问卢苹些什么,便教卢苹怎样回答。卢苹来到,果然都如严可求所料。卢苹回去之后,告诉徐温和严可求:李存勖整天游玩打猎,又吝啬财产,拒绝劝谏,内外都怨恨他。徐温这才放下心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