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云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郭崇韬独揽大权,木匠王爷,飘云千里,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崇韬代表李存勖,宣布赦免蜀国君臣的罪责,今后都安安心心做大唐的臣属就行了。王衍感激涕零,一起向着东北,就是洛阳的方向叩拜谢恩。
这些天,王衍和他一同出席了投降仪式的百官们,日子过得非常惊险。七十天前,唐军从洛阳出发,准备灭亡前蜀。十二天前,王宗弼回来,将他们当成了鱼肉,任意凌辱。他们只能怀着恐惧,等待着莫测的命运。现在总算是在一堆坏消息后,迎来了第一个好消息,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了。但是他们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再过七十天,就连宣布赦免他们的郭崇韬,都成了自身难保的泥菩萨!
前蜀,成了“十国”中第一个被淘汰的国家。从王建称帝算起,前蜀帝国存在了十八年零两个月。从王建受封蜀王算起,蜀国存在二十二年又三个月。从王建攻克成都,占据西川算起,王家势力存在了三十四年多三个月。
唐军九月十八日从洛阳出发,到十一月二十八日进入成都。李存勖只用了两个月多一点时间,不但取得了全胜,还创下了灭蜀用时最短的记录。如果不是李绍琛怕出风头,在汉州故意驻军八天,等待皇子李继岌的话,这时间还可以压缩。
前蜀灭亡的消息传到江陵,刚从三峡败归的南平王高季兴正在用餐。听了手下人的急报,高季兴吓得一哆嗦,连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高季兴捶胸长叹道:“这是老夫的过错!”高季兴怂恿李存勖伐蜀,是认为蜀军能够凭借天险,能与后唐打持久战。他自己则可以乘火打劫,从前蜀多少捞点儿好处。但他不希望,也没想到前蜀会灭亡。现在荆南的西、北面都被后唐占据,李存勖如果对江陵有意,唐军顺江而下,自己根本不可能挡得住!
还是谋士梁震表现得很镇静,宽慰高季兴道:“不用担心,李存勖得了蜀地,只会更加骄傲放纵。他的大祸已在眼前,没有机会对我们动手了。蜀国之亡,也许是我们的福气。”
在接收到大量的财富与地盘之后,后唐内部因为对新利益分配的问题,造成矛盾加剧,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情况。制造不公正的人是郭崇韬。先锋李绍琛是灭蜀战争中,表现最突出的将领。这不仅是因为李绍琛本人确实优秀,也因为蜀军表现太差。害得唐军其他将领,包括郭崇韬在内,都捞不到在战场上一显身手的机会。
李绍琛既然功居第一,到该**行赏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得第一重赏。然而,掌握大权的郭崇韬却对李绍琛的功绩视而不见。反而对李绍琛看不起,而且寸功未立的董璋欣赏有加,经常私自召见和谈话,看来他会推荐董璋出任要职。
李绍琛怀疑董璋私下在郭崇韬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才弄成这个样子,极其愤怒。李绍琛仗着自己军职高于董璋,一天找到董璋恐吓道:“我有平蜀的大功,你有什么?你不过是人家屁股后边一个小喽啰,竟敢在郭公面前进谗言!你以为我身为都将,不能用军法杀你吗?”
董璋没有被吓住,因为他有强大的后台。转头他就将李绍琛如何滥用职权,威胁自己的恶劣行为,告诉了郭崇韬。郭崇韬有意栽培董璋,让他成为自己人。郭崇韬在李绍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人同自己一样有才干,好表现,喜欢揽权,喜欢自作主张。这样的人要是有机会升到高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劲敌。所以,郭崇韬很不喜欢李绍琛。
不能让自己的爪牙吃亏,郭崇韬当即上疏推荐董璋出任东川节度使,顶替投降的宋光葆,同时解除了董璋的左厢虞候之职。这样一来,董璋与李绍琛脱离了上下级关系,李绍琛就无权处罚董璋了。
李绍琛怒不可遏,他想不通:为什么他冒着白刃流箭,爬山涉水,穿越重重险阻,平灭前蜀,现在胜利的大餐上,自己还没尝到半块肉,董璋就已在享受美味。他于是决定,就算我得不到东川,也不能便宜你!
李绍琛拉上毛璋,找郭崇韬提反对意见:“东川地位重要,是一大藩镇。节度使一职,不是董璋那样的平庸之辈能胜任。以我们看,只有像工部尚书任圜这样的文武全才,才是出镇东川的最佳人选。”可郭崇韬已经铁了心拉偏架,不但不接受,还怒斥李绍琛道:“你想造反吗?我下过的命令,你也敢跑来指手划脚!”
就像自己提出合理建议,却被李存勖不讲道理地骂得狗血淋头一样,郭崇韬把自己受到过的不公正对待,用到了李绍琛的身上。像在李存勖面前的郭崇韬一样,郭崇韬面前的李绍琛也不敢再争辩,只得战战兢兢,惶惶不安地退出。但是李绍琛对自己的境遇愤愤不平,对董璋恨得咬牙切齿。
郭崇韬认为自己对皇后刘玉娘有恩,而刘玉娘是李继岌的生母,她当上了皇后,李继岌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李存勖的继承人,也就是说自己对李继岌也有恩。这次自己充当大管家,帮助李继岌积累声望,好让他在将来能顺利**。
既然如此,郭崇韬觉得可以把李继岌当成自己的学生,用老师的身份向他灌输一些思想,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此时的李存勖,所作所为偏离郭崇韬的理想太多了!有一次,郭崇韬在私下里对李继岌说了一句涉嫌歧视的话:“大王有朝一日登基为帝,要切记,阉过的马都骑不得,更不要说那些阉过的宦官!最好把他们统统换掉,用读书识理之人代替!”
然而,这种私下的话,并不代表能保密。郭崇韬这句非常不利后唐团结的狂言,让李继岌身边一个叫吕知柔的宦官偷听了去。李继岌身边的三个宦官头目,监中军李从袭、典谒李廷安、吕知柔,自然对郭崇韬恨得咬牙切齿。
郭崇韬不知道,刘玉娘有个缺点,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很容易忘记。她从没把郭崇韬当作恩公,更不可能把这种情绪传给儿子。刘玉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对于谁得罪过自己,挡过自己的财路,总能记忆犹新。郭崇韬此前支持罗贯,请求李存勖动用内库,阻挠宫廷开支等一系列行为,早已让刘玉娘非常痛恨他。作为刘玉娘之子,李继岌对郭崇韬的印象,又能好到哪去?
更关键的是,灭蜀之后,喜欢专权的郭崇韬,习惯性地大操大揽。在很多事情上,得罪了这位直接上司,使李继岌对郭崇韬的怨气急速增长。
在后梁灭亡之后,郭崇韬就大量收受后梁降臣的贿赂。不过灭梁是由李存勖亲自主导,郭崇韬只是辅佐,他收受的贿赂数量只能算第二级别,最大的油水还是进了李存勖的腰包。这次灭蜀就不一样,李存勖在三千里外,李继岌不过是挂个名而已。郭崇韬才是唐军事实上的一把手,所以他迅速取代了王宗弼,成了前蜀降官们的行贿中心。
让前蜀降臣宽慰的是,郭崇韬的表现比两年前在汴梁有过之无不及。他对巨额的贿赂来者不拒,全部笑纳。在很短的时间内,郭崇韬数钱数到手软。郭崇韬的儿子郭廷诲,还组织车队,满载着金银珠宝,一车车送往洛阳家里!
王宗弼原想凭借着自己倒戈的第一功,以及行贿李继岌,捞到西川节度使的要职,坐上成都之主的位子。但是李继岌拿钱不办事,还说这些钱本来就是他家的。王宗弼献出,顶多是拾金不昧。李继岌的路子走不通,王宗弼就改走郭崇韬的路子。他带着大批金银往郭崇韬下榻的地方送。
谁料郭崇韬只给他打哈哈,让王宗弼充满希望,但就是不给一句准话。王宗弼不知道,不管之前后唐的伐蜀檄文上,对降将有如何动听的诺言,蜀地最重要的几个藩镇,是不会留给前蜀降臣的。
在唐军出征之前,郭崇韬就已推荐孟知祥当未来的西川节度使,王宗弼留镇成都的机会根本没有。巴蜀的第二重镇东川,尽管节帅宋光葆率先投降,但还是没有保住节度使的位子,他马上就被召往成都,东川节度使一职被董璋顶替。
失去了地盘和权力的宋光葆,没有与王宗弼同病相怜。相反他愤怒地向郭崇韬控告王宗弼:捏造罪名,冤杀了自己的兄长宋光嗣!郭崇韬受理了这起案件,虽然没有马上通知王宗弼去对质受审,但也让他惊惶不已。毕竟宋光嗣阻挠投降的罪名,确实来自王宗弼的污蔑。不过,最让王宗弼恐惧的事,还不是宋光葆要和他打官司。
在唐军刚刚开进成都的时候,郭崇韬特别严肃军纪,使得大军入城,秋毫无犯,集市如常,显出了一派仁义之师的高大形像。但像几十年前的黄巢大军进入长安一样,唐军在成都的高大形像也同样只有几天。因为军士们很快发觉不对,吃大亏了!
前蜀的库府被没收归了公,然后要解送洛阳,缓解朝廷的资金短缺。前蜀的降官踊跃捐财,好处只归了郭崇韬等极少数长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