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木樨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7章:宋太宗(2),章献明肃皇太后,十里木樨林,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太宗的理想很美好,然而现实很骨感。首先赵光义本人并非深知兵法的帝王,却还紧紧握着兵权不放;不愿意给属下临机作战权,以自己想象出来的“平戎万阵图”把宋军死死束缚在战场上,宋军将士成为被动挨打的活靶子。
三皇五帝到如今,还没有一个像宋太宗这样既迂腐又固执还自以为是的皇帝;在这样的皇帝的统帅下,宋军不想失败也由不了自己。
其次,赵光义放弃宋军擅长的城池防御战;对进攻机动性很强的辽军起码得找到一点克制办法再去打吧?然而宋军并没有像汉军克制匈奴一样找到克制辽军作战特点的方法,以为兵多将广就可以一窝蜂地拥上去群殴而胜之;这岂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样打死仗焉能不败?
当然宋军在对辽国的战斗中也取得过胜利,譬如雁门关之战、湋河川之战、卢成玉贺兰山伏击李继迁铁鹞子之战,赵元佐联络吐蕃六谷部大统领潘罗支诛杀李继迁之战。
问题是这几次战斗的胜利全是统军者将宋太宗的“平戎万阵图”泡在脑后根据战场上形势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取得的胜利。
而宋太宗想借助胜利东风再次出战辽国,依旧给将士推崇他的“平戎万阵图”还不是在作死。
天作孽,还可避;自作孽,不可活。赵光义就不能学学汉武帝抑或秦始皇吗?
告诉你不能?因为这是一个难以同语言形容的人,赵光义一生用阴谋诡计治人。
譬如说后蜀的亡国之君孟昶就是赵光义下毒给弄死的,还有南唐国君李煜;赵光义弄了人家的老婆还让画师现场临摹作画,李煜气很不过做了一首词表达心中的愤怒;赵光义就用毒酒把人家搞死。
赵光义是睚眦必报,镏铢必较之人,对和自己稍有怨隙的人不杀之不以为快;追杀刘敏就是一个先例。
赵光义不仅诛杀外人,对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也痛下狠手;“烛光斧影”是赵光义的杰作,竟然成为千年之谜,而后世不少人却认为赵光义是秦皇汉武后最英明的帝王!呜呼哀哉!阿弥陀佛!
秦国始皇帝打匈奴尽管没有什么秘诀,但他们首先修建长城将匈奴人的进攻点遏制在有限的几个地方。
然后修建堡寨层层推进,这方法没什么巧劲;却在两年之内北劫匈奴七百里,将匈奴彻底驱逐出了河套地区。
赵广义在对辽战争的失败后没有吸取任何教训,却一心想做秦皇汉武帝那样的雄主;一根筋似的一次次盲目进攻,不禁留下了“高粱河车神”的千古笑柄,也最终把宋初的精兵强将大都葬送了。
在屡战屡败之后,更是想出了大量种柳树抵挡契丹人骑兵的奇葩决策;所以啊,有雄心壮志真不一定能成功,还得有全盘的计划,充足的准备,科学的决策,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这些缺一不可。
然而刚愎自用的宋太宗能记住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吗?
宋太宗提出北伐辽国,宋琪作为宰相并不赞成,建议朝廷坐待辽国自灭。
不久,宋太宗又向宰相表明要“收复燕蓟”。宋琪恭维一番后仍旧不支持北伐。他建议借助奚族牵制辽国,无需朝廷出兵。
雍熙三年,宋太宗背着中书大臣也就是宋琪宰相府的一干官吏;单独与枢密院商定北伐大计。
宋琪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先后上《论复幽蓟疏》、《平燕蓟十策疏》,除了备陈辽国的历史、地理、种族、军力、战术以及宋朝的应对之策外,仍委婉的表示不要轻易动兵。
宋琪从小生活在契丹人统治的幽蓟一带(北京、天津),对辽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派十分了解;建议朝廷派遣使臣与辽国修订盟好,以息兵养民。
但宋太宗刚愎自用坚持雍熙北伐,拒绝采纳宋琪的意见;最终导致全线兵败,自己也走上不归之路。
宋朝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虽然有那么几次小胜,但是掩盖不了宋朝军队战斗力不足的事实。
自雍熙北伐之后,宋朝对外态度就从积极进攻转变为积极防御,甚至到最后积极求和。
为什么“终宋不振”?雍熙北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宋朝为什么发动雍熙北伐?
其实发动雍熙北伐并没有错,鉴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北伐是必然的,但是雍熙北伐失败了,这就导致一连串问题的出现。
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的目的还是因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对宋朝来说是防止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
对于辽国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是南下抢掠的阻碍,因此燕云十六州成了两大阵营之间的战略缓冲地;谁掌握了燕云十六州谁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导权。
为了防止游牧民族南下,秦汉以来农耕民族便依山修建了长城;修建长城死了多少人没有一个精确数字,但长城修建后对阻击游牧民族的南下抢掠却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长城成为游牧民族的一道死结。
数千年来农耕民族在燕云十六州上费尽了心血,可最后石敬瑭拱手相让;燕云十六州就成了辽朝南下的桥头堡。
应该说明的是,石敬瑭这个儿皇帝非汉人而沙坨人也;沙坨族是西突厥的后裔,这家伙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可能还有从同源角度考虑的因素,因为契丹也是突厥人繁衍出来的;起码是跟突厥走得很近的一个游牧民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就开始加强兵力防守,《辽史·食货志》记载辽朝选南征马数万匹,以备燕云缓急。
之后经过辽朝长期的治理,燕云十六州成为辽朝南下的重要军事据点;长期担任分析宋朝军队、查探敌情、后勤补给、阻挡宋军北伐的任务。
对于宋朝来说燕云十六州也更是重要的紧,宋臣吕中说过“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燕云十六州不收回来,那么宋朝在河北的统治就不稳定,河北统治不稳,那么宋朝就不能高枕无忧。
事实正是如此,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那么华北平原无险可守,辽军铁蹄肆虐千里平川;兵锋直指北宋首都汴梁。
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围绕燕云十六州展开了争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想用金钱赎买燕云十六州,乾德三年赵匡胤在内府库设置了“封桩库”,专门储存赎买燕云十六州的经费。
不过还没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那一天太祖就驾崩了,赵光义继位之后放弃赎买政策,开始大规模北伐,掀开了辽宋战争的序幕。
燕云十六州纳入辽朝的统治后,辽朝开始苦心经营,述律太后说“只要汉人能心甘情愿归顺辽朝,接受辽朝的统治,并且能继续发挥燕云地区固有的优势发展农业,那么辽朝就愿意和平对待燕云地区。”这是多么野心勃勃的口气。
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这女人是回鹘人;后来的萧燕燕和述律皇后同族。
萧燕燕比述律平的野心更大,而且她在辽国境内推行“一国两制”政策受到汉族同胞的欢迎,一干汉将诸如韩德让者应用而出;辽国对付赵光义这个半吊子子皇帝戳戳有余。
游牧民族在军事上有着优势,但是经济始终是短板;为了能尽快恢复经济辽朝采取了“因俗而治”,也就是用原本的制度治理契丹(契丹族以及北方诸族驻牧区采取部落制),但是对待汉人就采取汉制政策(汉人以及渤海人聚集地采取州县制)。
燕云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而幽州自古就是北方主要产粮地;只要没有战乱那么很快就会恢复。
辽朝得到燕云之后经济短板得到了弥补,而且辽朝的统治者可以从原本的汉制中窥测智慧。
萧太后不断得学习并且不断得更改法令,极大缓和了内部矛盾,辽朝也迎来了腾飞时期。
宋太宗收回燕云是北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内部矛盾。
宋太祖暴毙、赵光义继位,这两件事都是在不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烛影斧声”至今无解。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的统治地位始终存在危机,赵光义想要得到世人的认可就必须要有强于赵匡胤的功绩。思来想去,赵光义还是决定完成赵匡胤的统一大业。
南方的割据政权轻松被解决,但是在收燕云的时候赵光义迎来了高粱河惨败,自己险些丧命。
而在自己与部队失联时,有人意图拥戴赵徳昭(赵匡胤的儿子)为帝。要知道赵廷美(赵光义弟弟)、宰相薛居正、卢多逊等人都在军中,但是仍旧有人拥戴赵徳昭,可见赵匡胤的影响有多大。
对此赵光义不满群臣的行为逼死了赵徳昭,进而导致朝廷人心浮动与不满。
缓解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外战争,因此赵光义掀起了雍熙北伐。此次目的有三,一、重塑威望;二、收回燕云;三、一雪前耻。
赵光义兵分三路北伐,东路军统帅为曹彬,负责牵制辽军主力,目标直捣幽州。
西路军的统帅为潘美,从侧面攻打山后,并且转至山前与东路军会合。
中路军的统帅为田重,战略与西路军一直,目标绕后与东路军会合。
辽太后根据斥候报上来的情报分析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攻打东路军之后再逐个击破。
因此派遣耶律休哥前往涿州阻击北宋东路军,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部队应援。
耶律斜轸负责阻击宋朝的中路军以及西路军。
双方的部署都没有错,起先宋军三路捷报连连,战局十分顺利。但是东路军的粮道被辽军切断,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让东路军退至雄州;等其他路打开突破后再寻战机。
但是东路军将军建功心切,没有按兵不动反而强攻涿州。
辽军坚守不战,僵持几天后宋朝东路军开始撤退;但是一路被辽军追杀至歧沟关。
北宋东路军惨败,辽朝却开始大反攻;在辽朝的反攻面前宋朝的军队无力再战,三路大军相继败退;北伐宣布失败。
辽圣宗下旨军队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骑马,目的就是避免马践踏庄稼;而且辽圣宗多次调整税赋,目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民心就多么支持辽圣宗,但最起码当时的百姓并没有隔三差五就造反。
但是赵光义掀起的北伐战争就不得民心了,首先对于燕云地区的百姓来说他破坏了和平,好不容易能过上和平的日子现在又兵荒马乱的。
历史上记载燕云地区的汉人纷纷投降,这并不代表宋朝多么得民心;而是在大军面前一种无奈的选择。
宋朝的百姓也不乐意,虽然赵光义道貌岸然地说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但是边境百姓并不认可这个说法。
史书记载“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北戎南牧。”
由于宋朝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边境的百姓认为宋朝统治者贪恋辽朝的土地,导致此次战争的爆发。
对于燕云、边境地区的百姓来说此次战争都不得民心,而且边境的百姓并不支持此次战争。
辽朝的指挥是没有问题的,上下一心共同御敌。但是宋朝的指挥就有问题了,赵光义太过防范将军,出征时给将军颁发了平戎万阵图,要求将军必须按照规矩作战,极大限制了将军的自我发挥能力。
军事的魅力就在于奇,辽朝如果没有切断东路军的粮道;那么势必会迎来一场恶战。
但是辽朝抓住了机会,并且切断了东路军的粮道。那么宋军在作战的时候难道一点战机都没有?未必吧。西路军的将领杨业主张诱敌深入,然后伏击辽军。这也是非常好的计划,但是却放弃了,原因就是不能擅作主张。在指挥方面,宋朝完全落下风。
这一点辽朝有着地理优势,本土作战后勤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宋朝来说压力就很大了,因为征粮导致边民对此次战争不满,征粮的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大军远征,粮道很容易被切断,东路军粮草被切断就是一个例子。战线拉长,后勤压力骤然升高,没有足够的人防守粮道断粮是必然的现象。
雍熙北伐的失败,使宋朝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以至于之后从积极进攻的态度转变为战略防御的态度;赵光义从此不敢言战,宋朝对辽的态度“终宋不振”直到后来被女真人攻破汴梁亡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