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婷玉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章 顶包,我是富人佳,如婷玉澈,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好在他谨慎行事,没有亲自出面安排此事。
但走到这一步,宋任是保不住了。
他一手栽培的心腹啊。
夏鼎强装镇定,心在滴血。
“皇上,臣愚钝。”
皇上不愿再和他费口舌,摆摆手让孙达说。
孙达把夏鼎随从招供的都说了。
夏鼎做出一副震惊样:“他们……他们果真这么说,臣不知情啊,还请皇上相信老臣,请皇上明察。”
皇上喝道:“就怕朕查来查去,又查出你不愿看到的事实来。”
皇上糟心透了,好不容易休个年假,还让不让朕安心过年了。
夏鼎不敢多语了,他今个是倒霉透顶。
不过夏鼎咬口不知,皇上也不能奈他何。审问宋任出来结果了,他说都是他一人所为,夏尚书完全不知情。
夏鼎痛心疾首地怒骂宋任忘恩负义吃里扒外……
“够了。”皇上不愿再看到他:“还不快滚。”
夏鼎连滚带爬出了御书房。
这就完了?孙达虽说还带有疑虑,不过皇上下的命令,他向来都是服从。
夏鼎背后是太子,深查下去恐怕会牵扯太多。太子虽为皇上不喜,但太子为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到万不得已,皇上不愿废掉他。
哪怕他动过无数次念头,想要废掉这个不中用的儿子。
皇上把长乐侯单独叫进御书房问话。
长乐侯不敢隐瞒,把事情的原本一五一十说了。
皇上的脸阴沉的能挤出水来。
所以说还真是夏鼎把官银藏进穆府和喜鹊胡同,想要栽赃陷害穆家。
并不止谋害朝廷命官这么简单吧。
司徒信把官银运走后就放在刑部,等待皇上下令彻查。
皇上思忖半天,很痛心地下了一个决定,让孙达连夜率领一支禁卫军去搜查夏鼎在乡下的庄子。
庄子就在金陵城外五十里,一去一来一晚上足够了。
夏鼎浑浑噩噩回了尚书府,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却不知他乡下的庄子里已经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热闹不已。
天快亮的时候孙达回到御书房,向皇上禀报他搜查出来的东西。
官银,打着各地的烙印,大约有几万两。
除此之外,还在庄子里找到炼金炉和打铁炉,他们闯进去的时候,那些人还在连夜操劳着,除了融化这批官银,还在赶制兵器,而本该存放粮食的库房里,都是崭新的兵器,有长矛、弓箭、刀剑……
这么大的动作,一个宋任是兜不住的。
由于孙达事先派人将庄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夏鼎一点消息也没收到。
皇上的御书房内彻夜燃着灯,他的这个年是彻底过不好了。
皇上连夜召一些心腹近臣入宫议事。
事实就在这儿摆着,夏鼎没那么大能耐,是太子想要谋反。
一位年纪大的臣子率先讲出来,其他人纷纷附和。
皇上一个头两个大。
他原来只认为太子草包了些,脾气暴躁了些,没想到他竟然存了这等大逆不道的心思,都想谋权篡位了,只是逼宫么,依他看这逆子连他都想杀。
不光是太子,皇后也没少出谋划策吧。
皇上疲惫地靠在龙椅上,他感觉自己是真的老了,糊涂了,连枕边人和亲生儿子存了异心都未发觉。
第二天本是休朝日,可有大臣陆续从御书房走出。
有眼尖的宫女太监发现,纷纷回宫禀报给自己的主子。
皇后在御前的眼线是最多的,不过这次居然出奇地安静,她什么消息都没有收到。
等皇上召他去养心殿时,她还美滋滋地以为皇上想她了。
结果就是得到夏新伏法的消息。
夏新盗窃官银,私造兵器,每一项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夏新是夏鼎的长子,却不是嫡出,而是夏鼎和一位通房生的。由于在夏夫人未过门前就有了他,好多年他都占着夏鼎独子的位置,夏鼎对他很是看重的,虽说是庶子,却也委以重任,对他寄予厚望。
夏新给的理由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因为抗拒父亲安排的婚姻而被父亲活活打死,姨娘受夏夫人压制,在府里的日子很不好过,日子久了,他就对父亲心生怨恨。
他利用职务之便,低价买进一些官银,然后溶铸成银锭子,用来换取生铁打造兵器。他打造兵器也是为了卖。他想攒够一大笔银子,然后以经商的名义开府另过,让姨娘和他脱离夏府的控制。
关于太子和夏鼎,他一个字都没供出来。
孙达去查过,那处庄子确实是夏新在打理,夏鼎一口咬定他丝毫不知情。
倒卖官银,和盗窃抢劫是两回事,一个是投机取巧,另一个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虽然皇上有所怀疑,但查来查去就这些线索,和太子撇的干干净净。
夏新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夏皇后暗地里惊出一身冷汗。
至于怎么治罪,虽说是庶出,那也是夏皇后的侄子,皇后痛哭流涕,太子苦苦哀求,夏鼎恨铁不成钢,自请除去官职代子受罚。
最后只罚夏新一个流放了事,夏鼎罚俸三年。
皇后和太子表面上未受任何牵连。
不过本来由皇后主持的除夕宫宴转为由秦妃负责,太子忽染重疾,在东宫养病,闭门不出。本来由太子掌管的事宜也一并移交到荣王府。
皇上对外未做任何决断,皇后还是皇后,太子还是太子,不过宫里宫外的人都知道,太子养病只是借口,东宫已经形同虚设。
一些妃嫔、皇子、大臣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不过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太子倒台,荣王炙手可热,崛起的会是荣王一脉。
但也有不安分的皇子,存在一丝幻想,不遗余力为自己筹谋起来。
很快就到了年二十六,宫里的变故并未影响到宫外人对过年的热情,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娘和渝修如期回到了家。
渝修长高了,更加懂事了。
他们已经知道了佳琼卖泡菜发了家,也知道她将宅院扩大了一倍,更知道她得罪的人已经倒台,他们现在安全了。
乔三娘觉得自己从未如此舒心如此扬眉吐气过。
年货已经备齐,鸡鱼肉蛋也都买来了,满当当放了一厨房。天气寒冷,那些吃食放到年后都不成问题。
京城里的人喜欢年前送节礼,不过乡下的人还是习惯年后走亲访友,所以乔三娘不用着急回娘家。
她问佳琼:“你有没有经常回去看望你外公?”
佳琼如实回答:“我抽不出时间,只托人给外公捎过几次钱。”
乔三娘这就很满意了,佳琼和外公家的人不亲,她能送银子就已经仁尽义至。
乔三娘又陆续打听到一些事,关于佳琼外祖家的。
二郎家的年前生了个大胖小子,三郎家的肚子一直没动静,爹还是一如既往的打工,不过身体比以往硬朗了。
乔三娘得知娘家人一切安好,就放心下来,只等着年初二去村子里拜年送节礼。
她撸起袖子把馒头蒸了,做了福糕,炸丸子和肉鱼。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过一个富足的旺年。
热闹是不会热闹的,毕竟只有他们娘仨。
“也不能赶回去给你爹上坟。”
“别人家都有送节礼的,就咱们家门可罗雀。”
乔三娘唏嘘不已。
穆秋虽认定佳琼是他媳妇儿,但八字还没一撇,送节礼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