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章钱谦益的机会,大明世祖,飞天缆车,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式武器的发明,让皇帝不虚此行。
燧石,弹簧,猛火油,这等组合,谁能想到?
“你们是怎么想到利用弹簧的?”
朱谊汐好奇道。
“陛下,我们最近发现,寻常的富贵人家,往日都爱乘坐牛车,如今马车渐渐多了,咱们都好奇。”
“于是,就拆解开,发现了弹簧。”
“因为弹簧上下起伏复原,所以马车颠簸大缓,索性就利用燧石、地雷上……”
“哈哈哈,马车,马车——”
皇帝闻言,大笑不止。
马车的弹簧,不正是他所发明的吗?
为了普及民间养马,也是更舒适的赶路,早在襄阳的时候,他就已经改进马车,安装了弹簧。
只不过人工制作的弹簧费用高,时间长,直到南京时,才算是大量的普及。
谁知阴差阳错下,竟然被利用到了地雷之中,果然奇妙。
“赏,大赏!”
皇帝挥舞了手,脸上的喜悦怎么也挡不住。
又走马观花了一番,朱谊汐离开了军厂区。
回到皇宫后,前敌元帅府立马要求军器厂大规模生产猛火油地雷,而且要注意保密性。
除此以外,京营的建设,也让他颇为满意。
京营约莫六万人,分为火枪兵和火炮兵,重甲步兵等三种。
其中,抬枪兵约三千人,遂发枪兵五千人,还有七千名火绳枪兵,总数一万五。
火枪兵实在是太贵了。
即使是抬枪,每根的成本也不会十两银子,但平常练习的火药损耗,每月就超过了三两白银。
几乎与骑兵不相上下。
而火炮兵,则更为夸张。
一门红衣火炮,价格就超过了千两,弗朗机炮两百两,虎蹲炮三五十两。
炮弹,火药等,不计其数。
一门红衣火炮,伺候它的人超过百人,还包括几头牲畜,费钱费精力。
所以,火炮兵人数最多,超过三万。
最后的重甲步兵,则是挑选高大威猛之士,全身重甲,威风八面。
一副全身甲,其成本就超过了五十两。
更别提,每人还是两名辅兵伺候着,运转铠甲,伺候训练。
说是一万五千人,实际上真正的作战人员只有五千。
当然,作战能力有待检验。
对于战争的准备,正在全力以赴。
南京城内的粮价,物价,随着军队的采购,也在缓缓的提升。
对此,皇帝强行让人压下。
不过,天底下的聪明人太多,尤其是京城人。
许多人预料了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想要逃出京城。
而,千里迢迢来到南京,至今一无所获的郑森,却对于朝廷万分信心。
恰逢此时,或许是为了收拢人心,交齐了钱财,家产损失惨重的达官贵人们,终于放出了牢笼。
“为何对朝廷有信心?”
钱谦益受了一番罪,回到宅中人也瘦了五六斤,虽然被贬到了广西,担任知府,但他却依旧精神奕奕。
还有几日的准备,他倒是乐观的很。
郑森拱手,认真道:“先生,我郑家常年居于海上,对于水师极为擅长,如今朝廷的长江水师,兵员数万,船甲千艘,甲于天下。”
“满清即使尽夺江北之地,但却难过长江。”
谷尩 “而江北,早就一片狼藉,无论是丁口,还是赋税,不及江南三成,朝廷因之,何愁不胜?”
钱谦益点点头,捋了捋胡须,叹道:“不曾想你小小年纪,竟然有这般的见识,果然不错。”
说着,他感怀道:“虽然说献出南京,乃非我本意,但到底是污点,躲避不得。”
“如今去往广西,也算是赎罪了,只是我家小尽在南京,还得托你来照顾了。”
“夫君,你去往广西,我何不能去?”
柳如是摇曳多姿,香风阵阵,丰腴的身姿,让人侧目。
郑森也不由被吸引住目光,旋即低头,难怪师父会动心,不顾风评也要纳她,果真不容小觑。
“你不一样!”
钱谦益回首,溺爱道:“女儿才六七岁,你也身子单薄,广西烟瘴之地实在是不是长居之地,我一个人受罪也就罢了,可不想连累你们。”
“夫君!”听到女儿,柳如是不由得犹豫起来。
钱谦益子嗣艰难,六十来岁只有一个女儿,日后怕也是难了。
他舍不得,自己也舍不得。
“好了,去看看女儿如何了。”
钱谦益摆摆手,让其退下。
柳如是扭着腰带着香风离去,钱谦益才一脸正色道:
“某这一去广西,余生怕是难返,家眷老小,就托付给你了。”
“师父放心,弟子必然不辜负您的期望。”
郑森忙点头,一脸诚恳。
钱谦益点点头,感伤道:“我倒是无碍,只是当今,对于东林之名,甚是厌恶,怕自我以后,少有东林之号了。”
随后,郑森请教了自家之事。
钱谦益到底政治素养在,立马就察觉清楚:
“对于你们郑家,皇帝怕是准备大战之后再处理。”
“江北大战后?”
郑森一楞。
“没错!”
钱谦益冷静道:“你们郑家拥立唐王,可算是给朝廷留下了借口。”
“如果朝廷大胜,携统一之势,皇帝或许不会难为你们。”
“而一旦事有不协,你们郑家,就是最大的肥羊,百万贯身家,尽入朝廷府库中。”
郑森闻言,大为失色:“难怪,难怪我联系许多朝臣,一个个尽在拖延,而且皆言语皇帝态度不明。”
“若果真如此,我郑家也不是吃素的。”
郑森咬着牙,满脸杀气。
钱谦益见之,心道不好。
自己看破了朝廷的心思,要是逼反了郑家,其水师被满清利用,那就大事不好。
虽然憎恨皇帝,但对于大明他可是爱之。
旋即,他心思一转:这或许对我来说是个机会。
“大木,你且稍待,姜户部、吕兵部我都熟悉,这几日我帮你问问,可能会有结果。”
“那就多谢师父了。”郑森感动道。
待其离去,钱谦益踱步而行。
郑家若是投清,对于大明可不是好事。
而如果自己透露给朝廷,再在其中说和,岂不是能免去了奔波之苦?
还能在皇帝眼前立功。
这真是个好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