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后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29章 横断之旅,摸金少帅,禹陵后裔,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来唐伯虎放着家里8个貌美如花的老婆不要,跑出去千辛万苦点了个秋香,人们不禁想问,唐伯虎和8个老婆天天喝酒赌钱吟诗作对的日子,不好吗?
说实话,这难道不是无数男人毕生的追求吗?
但有句话说得好,叫做物极必反。
原本以为眼前一个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争风吃醋,明争暗斗,已经够我喝一壶了,现在看着她们不依不挠地争吵,我感觉自己的头快要炸了。
“林坤啊林坤,你这是犯的哪门子糊涂啊。”我自嘲道。
于是,我一个人回到了客厅,任由她们继续无休止的争吵。
你很难想象,一个个人前端庄大方的美丽女人,会有指着鼻子骂娘时候的泼辣风范。
慢慢的,她们的争吵声成为了背景音乐。
我无意间,被打翻在客厅里的一本旅游杂志吸引。反正与其陪着她们争吵,还不如看看书,打发打发时间。
“横断山脉”当我看到封面上高耸入云的巨大山峦,以及深邃辽远的秘境,忽然心情舒畅了许多,思维也渐渐地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竟然忘却了俗世间的烦恼。
在中国版图上,四川、云南、西藏三省接壤的大片区域存在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的山脉群。它们紧凑而密集,作为中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一部分,仿若从青藏高原这个大盆中倾倒而出的水流,凶猛地砸向中南半岛。
由于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且山岭与沟谷相间排列,岭谷之间地势落差平均1000-2000米,在山区中部更是有澜沧江,怒江与金沙江与山脉并行南驱,横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故被称为横断山脉。
很多人对横断山脉并不熟悉,尽管在地理课本上,它的出镜率很高,不少人也能把这个名词挂在嘴边,但是这个迷宫般的区域远比你想象中复杂。
横断山脉的存在,对中国西南来说意义至关重要。正是这一系列山川让中国西南拥有了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正是这一系列山脉让这些地区的经济始终停滞。
不同于青藏高原上东西横贯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作为两者的东段部分并没有继续向东水平方向扩张,而是几乎呈直角的向南急转。这也是横断山脉在世界地形中的奇特之处。这般的山河巨变,来自远古地球的巨大能量。
奇特山脉的形成,也孕育了这里奇特的文明。大地的方向在藏、川、滇之间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大约在2亿多年前,青藏高原以及横断山区所在的大陆,还被大片海洋所掩盖。这片大洋吞没了今天欧亚大陆的南部,与东南亚海域、欧洲南部、非洲西北的海域相通,被称为“古地中海”,也叫“特提斯海”。
后来,随着板块的剧烈的碰撞挤压,海浪逐渐退去,陆地板块上升露出,形成了高原地势的雏形。横断山脉就是在这一上升的过程中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系。
当时孤悬海外的印度板块由南向北冲进亚欧板块的怀中时,受到了北面华北地块以及塔里木地块的阻挡,开始向上隆起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南北方向挤压力巨大,板块物质便沿东西方向被挤出。
东部的流出物质受到了扬子地块的抵抗,只能向有缝隙的南方进发。东西向的挤压导致地壳紧缩,形成了褶皱一般的变形,险峻而又紧凑的横断山脉就此诞生。
关
于横断山区究竟有多少条山脉,各家说法并不统一。广义上认为东起岷山西至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部边界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部直抵中缅边界山区,都可以算作横断山脉,总面积364万平方公里。
横断山在东西向转向南北走向的同时,各山脉间的空间也被东西向的压力急剧压缩。山区内不到60公里的宽度,容纳下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近乎南北平行而不交汇的河流,形成了著名的三江并流的奇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以西还紧邻一条流向缅甸的独龙河,亦有人称其为“四江并流”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山脉走向,使得横断山区东西部分别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影响。
在西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山脉西侧一带多地形雨,东侧背风坡则较为干旱,湿度由西向东递减。
挨着印度洋-孟加拉湾这个风暴之源是不会缺雨的。同时,南北走向的沟谷使得西南季风得以将此作为北上的通道,让地表植被从南到北依气候和地势分别呈现出了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林—温寒带高山森林草甸的鲜明而复杂的生态格局,滋养了无数生物。
在气候与地形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横断山区北部气候相对恶劣,多为广袤草原,适合游牧生活。极为有限的资源使得历史上各族群部落间的征伐相互不断,战败者不得不放弃草原上的资源,南下避难。南部山区地形崎岖复杂,掩护了大量被击败的民族,逐渐形成一个个山脉间独立的民族。
因此,古代西南边陲地区小国与部落林立,从事封闭的农耕以及放牧活动。每个国家部落之间都有难以克服的交通阻碍,资源占有量又殊为有限,某个族群统一其他族群势力的情况是十分鲜见的。
虽然云贵在公元前就有很多所谓的“古国”,但其规模与组织能力可想而知,而完全是山区的横断地区,则只能靠你的想象了。
一方面,这种封闭的环境,险峻的山势,不便的交通直接阻碍了民族的兼并与融合,使得各部落自己的风俗语言独立发展,互不相通。即便是原本同为一祖的不同村落,经过长久的因地域不连通而缺少来往,久而久之也会逐渐分化为不同的民族。
另一方面,由于狭窄纵长的山脉河谷形态的生活空间造就出的多样自然生态条件,使得不同地域单元的居民分别从事农耕,放牧,渔业,狩猎以及采集等经济生产活动。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对生活习惯与风俗的差异进一步造成影响。
因地理阻隔而带来的两大影响因素直接导致了横断山脉里的民族阻隔。仅云南一省,就有着23个民族聚居,成为了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各民族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服饰、语言、习惯等历史传统文化也都更为完整的被传承了下来。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远征西南兴师动众,事倍功半。比起亲自教化他们,招抚贸易和设郡置县来管理才是更好的选择。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为了打通巴蜀至印度(今天所说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巴蜀经夜郎国(贵州西,云南东北部)至越南的贸易通道,派兵招抚了附近的部族国并设郡。只是后来西汉成帝年间,夜郎国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朝才被发兵灭掉。
虽然汉帝国在西南开疆设郡众多,但倚重于当地“代理”,控制较弱,且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相比通向印度和越南
,真正重要的乃是通向岭南。
唐宋时期,这一地区虽然出现了被诸如南诏,大理国短暂统一的局面,但对于强大的中原王朝,少数民族政权们还是保持着相对友好并服从的态度。
到明清时期,彝族以及纳西族等世居西南的势力也仍然臣服于中原王朝。但由于政治体制的自治属性很高,西南各地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政治体系以及风俗文化。
虽然当时的中央王朝对云南的管理越来越严密,但当时一个北方人去云南旅游,会不会被当地土司捉走仍然不好说。
崎岖险峻的地理环境在战时保住了一方的和平与稳定,在和平年代却给人员物资的流动交往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力。相当一段时间内,溜索这种方式是当地居民过江的主要方式。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在今天的横断山脉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毗邻印度洋,又有古代南部丝绸之路的光环影响,云南是最适合依靠同东盟国家进行边境贸易致富,以及通过缅甸获取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
在杂志文章的后面,作者还留了一个论坛网址,我出于对这位作者文章的欣赏,便登录了这个论坛。
进帖子之后才发现,楼里早就热火朝天。很多人都对作者的这篇游记大家赞赏。
其中一个帖子讲到了一个事情,令我印象颇深。与云南接壤的众多周边国家中,只有越南是通铁路的,而通过缅甸通向印度洋的计划,横断山脉是必须跨过去的。
但是横断山脉的阻隔,使得东西向的陆上交通不便,来自东部的货物和人员无法快速入滇。险峻的山势又让横断山脉里的河流流速极快,不适宜内河航运。这大大制约了选择出海口的战略机动性和山区的开发潜力。
所以在如今的全国铁路网络建设中,横断山区的铁路交通问题是无论如何都需要被攻克的。被誉为“天路”的五条进藏铁路之一的滇藏铁路按照规划从东南向西北斜穿横断山脉,是最能体会到横断山脉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险象环生的一项工程。
然而,即便是成功建设了青藏天路,我们在横断山脉里遇到了难啃的骨头。
作为重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环,横断山区内从大理到瑞丽的大瑞铁路也是泛亚铁路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出人意料的是,该段铁路线上的大柱山隧道从2008年开工至今快10年仍未贯通。迁延日久的建设时间刷新了铁路建设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前所未有最难挖掘的一条隧道。
断层,泥石流,高温,高压喷水,瓦斯泄漏等险情处理与问题研究占据了施工时间的90。从2009年到2011年,一个156米长的燕子窝断层足足挖了26个月。原本预期2014年前后通车的铁路建设,硬是被生生拖到了今天,并计划2021年左右完工。
事实上,145公里的隧道通车后,火车通过大柱山仅仅需要7分钟。然而这7分钟的背后,却是国家实力、尖端科技和无数一线人员的奉献与自然条件的艰苦斗争。
最后,楼主写了这样一段话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逐渐提升,在农业时代围困了居民千年的横断山脉,也终于会加入世界的经济分工当中。隔断民族和国家沟通的险恶自然条件,终将会不再成为东西交通的阻碍。
我们会亲眼见证一段因地理而封闭的历史文化的终结。
而我的横断之旅,也将由此出发。
(&nbp;=&nbp;)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