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碗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18 上门请教寒夫子,养个郎君考状元,最后一碗面,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还交代步儒在村子里买了些黄豆,牛犊拉了那么多,要补一下身子。
姜臻见到一头牛,惊喜不已,围着牛团团转。
“姐,我们给牛做间房子吧,这么冷的天,没地方躲可不行。”
“好,我们用竹子给它搭个牛棚。”姜仪想了想,回答。
说干就干,两人连忙去后面砍竹子,刚刚拿了黄豆回来的步儒又马不停蹄的回家去借了把锯子。
一同来的还有步水贵,他用挑了一担去了谷粒,干的禾苗过来,可以用来喂牛。
屋后一堆头的大水竹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姜仪叫弟弟把竹子砍成二米半一根,她在地上挖了一道一尺多深的小沟,把竹子一根根紧紧相并的埋好,再用篾绑起来,做成墙。
一个二米宽三米长的小牛棚有点模样了,步水贵则在旁边把竹子分成两半,去掉竹节,用正反相合的方法拼凑一起,做成棚顶,斜斜盖在上面。
这样的屋顶除非遇见大雨,不然不会漏水,步水贵能挣下这副身家,脑子还是挺不赖的。
四个人一起动手,这个规模不大的小牛棚很快就搭好了,姜臻又挑了些烂泥来,糊在顶上和墙上透风处。
就这样,家里添了新成员。
姜臻对这新成员照顾得无微不至,添草,加水,晚上怕它冷了,还把旧衣服搭在它身上。
每天早晚喂它一把黄豆。
大水牛养了六七天,不止恢复如初,还精壮了些。
这天,大马哥带着村里两三个村民一起过来。
“飞哥儿,这些天我们在自家田里也挖了不少泥鳅,都晒干了,自家也吃不了多少,弟媳不是联系上林风酒楼的吗?帮我们的一起拿去卖行不行?”
“对对,你买给酒楼不是20铜吗?我们都18铜给你。”一个村民附和道。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人,叫他去和一个酒楼交涉做买卖,恐怕没多少人办得到,再说自己的货也不多,带去镇上零售的话又麻烦。
步儒满口答应道;“这样的小事自然是没问题,我去和春芽说说。”
姜仪就在门口,闻言走进来道;“帮你们卖自然没什么问题,只是我这里也还有几十斤,怕人家不要这么多,到时又带回来给你们,总是不方便。”
大马哥想了想,道“那这样吧,我们就把泥鳅干15铜卖给你,你怎么卖都和我们无关了,好不好?”
姜仪本不想要,但是想到大马哥帮自己家不少,而且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吧;“行吧,你去把泥鳅取来看看,若是货不够好,我可不要哦。”
人情归人情,做生意归做生意,总不能货不好也用钱收,结果搞得自己亏。
大家都说没问题,于是他们都回家,十斤八斤的送过来,姜仪一一给他们结了。
之前还剩下一千五百多铜,买牛用了一千,买菜油和黄豆等用了二百,剩下的三百多铜收了二十多斤,后面的都先欠数的,回来再结账的。
第二天,姜仪起了个大早,把之前晒的泥鳅干都装起来,加上收上来的差不多五十斤,一共有一百三十多斤的样子,装好后在牛背上绑好,和姜臻一起出门去集市。
步儒原本打算在家里看书,后来想到什么,也要求要跟着去。
此时乡下民风淳朴,锁了门出去,也不虞有小偷上门撬锁,撬锁也不怕,里面就一些糙米值钱的,所以就一起去了。
一路上,田野上光秃秃的,可能因为姜臻带起了风气,一路上见不少人在田里挖着泥鳅。
三人走得很轻松,有了只牛就是不一样,这百多斤在牛身上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要是叫着三个半大的小孩背着一百三十多斤,平均每人四十斤走二十多里,恐怕会累的受不了。
再次去到林风酒家,陈掌柜看了看这些货,笑呵呵的道;“鱼干买得不错,很多客人都会点一碟当下酒菜,一天能出两三斤的,现在已经不多了,有泥鳅干代替一下也好。”
做一道鱼干,一碟用料最多是二三两,一天能买两三斤也算不错了,比较也不是每个人都点。
在林风镇这样的小地方,有这客流量也算挺可观了。
姜仪谢过陈掌柜,麻利的过完称之后,身上又多了二千六百多铜,收的泥鳅干还有四百铜左右的账,结余也还有二千二百多铜,在这乡下地方,也算有点钱在身了。
出了酒店门口,步儒道;“春芽,我想去找那老夫子,他书上写的有些地方看不懂,我得去问问。”
对于学业上的事,姜仪一直非常上心,所以二话不说,就拉着牛,往上次吃粉的小店走去,向店主打听到老夫子的住所,便在路上花10铜买了两斤糕点。
原本是想买两斤肉的,只是这20铜一斤的肉有些贵了,虽然现在有些钱,但也要看着用,再说,两斤糕点上门请教些问题,也算拿得出手了。
根据面摊老板的指引,老夫子的家在镇上一条不算偏僻,但又不甚热闹的街上。
敲开院子,老头来看门,看到他们有些意外。
步儒连忙鞠躬道;“老夫子,冒昧来打扰了,今日上门是想请教一下,你这本《大学》里有些标注我看不懂……”
见是来讨教学问,又或许是看到姜仪手里的糕点,老夫子请他们进去。
一进去,首先看到是一个荒芜的院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长满了杂草。
面积约有五六十平方,院子前端是一堵围墙临街,后端是一间青砖瓦房,瓦房很破旧。
踏入瓦房,是一个大厅,厅中间有个天井,把大厅分为上厅和下厅,厅的两边是厢房。
上厅正中摆了些祖宗牌位,桌上没有什么贡品,就香炉里有几根烧剩下的香梗,除此之上厅别无他物。
下厅也没有什么家具,就几张长木凳,一张桌子,旁边墙壁上有幅老旧泛黄的孔子画像,显得非常的寒酸简陋。
上次见的小男孩正俯身在桌子上,用根毛笔在泛黄粗劣的稻禾纸上练字。
七八岁的小男孩不会掩藏自己的想法,他看了看步儒放在桌上的糕点,微微咽了咽口水,但也没有起身去拿,而是继续低头写字。
步儒看了看他的字,虽然只有七八岁,但是一笔一划写得颇有模样,写得不比自己差,不觉有点脸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