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口香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2章 第二十三个任务 唯愿我儿愚且鲁2,阿炳的诸天生活,白痴口香糖,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回家之前,陆仁炳去中药铺抓了几副药。这年代县城里还有中药铺子,等在过些年,除了在中医院,或是专科门诊,再像买中药就没那么方便了。
他抓的药,主要是安神疏通的,给刘桂芬吃的。刘桂芬的病更多的是心病,并不是顽固的精神病。
吃药,然后多做一些心理治疗,她就能渐渐治愈,最起码生活自理没什么问题。
回到家之后,陆生梅照例做好了饭。四叔吃完饭又去瓜田了。
刘桂芬蹲在门槛上傻呵呵地流口水。家里有个精神病,这感觉真是让人挺精神。
陆生梅忙忙叨叨地收拾东西,陆仁炳吃过饭,躺在躺椅上扇扇子。
“生梅,你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人欺负你,有你就跟爹说,爹去给你撑腰去,千万别憋在心里,听到没?”
陆生梅是那种标准的好孩子,从来兜不争不抢地,受点委屈啥的,也总是憋在心里。初中的孩子们正是最叛逆的时候,拉帮结派,打架,逃学,欺负别人的坏孩子可不要太多。
“没有啊,爹,我成绩好,老师都喜欢我,他们没人敢欺负我。”
“真的没有?你可别委屈自己哈!”
“爹,你不能老把别人往坏处想啊!”
“嗯嗯,那你们老师同学里,有没有那种神神叨叨的人,或者说表现很奇怪的人?”
“奇怪的人?我前桌的王力军,老是喜欢把鼻涕抹在他同桌赵小刀的后背上算不算?”
“那不算,算了,反正没人欺负你就好!来把这副药给你妈煎了,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两碗水煎成一碗,趁热让他喝了。”
“爹,你这又是从哪弄的药,别又像上次那样,给我妈吃了又拉几天肚子。我妈要是吃坏了肚子,衣服你洗!”
“你这孩子,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话多呢?快去煎药!”
“嘻嘻!”陆生梅嬉笑着去煎药了。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是这孩子的性子确实泼辣外向的狠。
不是那种受气包型的女孩子,不过这样也说的通,不是这样的性子,就凭他娘是个神经病这件事,她就得被同龄的孩子欺负死。
这个性子挺好,不用大人烦恼,反过来她还会替大人操不少心。陆仁炳躺在躺椅上,扇着蒲扇,晃晃悠悠地闭目休息。
空气中飘荡着越来越重的中药的味道。
药煎好后,陆生梅哄着刘桂花喝了药。安神的药助眠效果也是杠杠的。刘桂花喝了药,没多久就睡着了。
陆生梅又把她扛到床上去,收拾收拾自己也去睡觉了。根本就没有打扰陆仁炳的意思,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个年代的西瓜品种没后世那么多花样,陆家爷俩也不会搞嫁接,也没那么多钱打叶面肥啥的。纯粹靠天收,所以陆仁炳的瓜农生涯也就持续了不到个把月就结束了。
拉了瓜秧子,陆老汉打算种点玉米。陆仁炳坚持种上了菜,萝卜,白菜各一亩,这玩意产量大,管理要求低,虽说价格不高,但是绝对畅销。
这个村庄处在大平原的中央,方圆两百里都看不到山。人口稠密,村庄挨着村庄,人均耕地面积少,也没啥其余的资源,村边的小水渠里连水都没有。
想靠着捞个鱼虾,打个野生动物啥的发财那是想也不要想。
村子里的人在农闲时节,都是去城里打短工,做小生意,收个废品什么的。
原身陆阿柄因为家里情况特殊,几乎没出去过。除了在地里忙活,就没搞过其他的。
陆仁炳也不好一下次就改变太多。虽说现在这个年代外面的机会多的是。但是一个地里刨食了四十年的农民,一下子成了股市大亨,时代弄潮儿,这听着就很离谱好吧。
所以陆仁炳没打算去赚快钱,老老实实的勤劳致富就完了。
地里的活交给了四叔,陆仁炳每天就是架着牛车出去揽伙计,上砖窑给人拉砖,上市场里拉点时令蔬菜,走街串巷的换点钱什么的。
零零总总的两三个月下来也挣了千把块钱,陆仁炳买了头骡子。拉车这种事情还是骡子更擅长,最起码速度这方面就不是老黄牛能比的。陆仁炳还配了运载量更大的胶车。原先那套牛车,就留给了老四叔。这老汉对牛的感情要比陆仁炳深的多,让他赶着牛车,老黄牛也能多吃点好的。
刘桂花坚持喝药之后,精神状况有所恢复。最起码不会莫名其妙的疯跑。
于是陆仁炳出车的时候,就带着她,四处跑跑,有助于她的恢复。这女人仔细打扮后,模样还行。当过无数次接盘侠的陆仁炳,也觉得还行。
由于担心陆生梅莫名其妙就出了事,陆仁炳便坚持用骡车接送陆生梅。早上空车拉着他们娘俩,将陆生梅放到学校后。陆仁炳两口子去城里的市场拉货,然后走街串巷的卖货,卖完货,掐着点,赶到镇里的中学街上陆生梅,一家三口赶回家。
已经是中学生的路生梅,起初很不习惯父母来接送自己上下学。这个年级的孩子,正是想着远离父母的时候,乡下的孩子也都习惯了跟着同学们独立上下学,她怕被班里的同学笑话自己。
但是拗不过陆仁炳的坚持,她只能接受了这种老父亲突如其来的关系。紧接着他就习惯了每天父亲从外面给自己待的各种好吃的,还能在车上跟自己的老娘说说话,也挺好。
收秋的时候,陆生梅放了假。乡下的学校在农忙的时候总是会放假。因为老师家里也有田地要忙活。
忙忙碌碌,生活累人,收获也喜人。反正是树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粮仓里堆满了花生,大豆,地窖里放满了红薯。
如果不是时代发展的太快,没有那么多新鲜的工业品吸干了人们手里的最后一个硬币。农村人肯定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人。可惜这个时代,人们并不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满仓的粮食,甚至买不来一台彩色电视机。
所以忙完了一年的农民,不得不背上行囊,出门继续出卖劳力,换点钞票。
文学馆阅读网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