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4章:君临(四)继位分封,春秋最强野心家,安妥明,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臣等拜见国君!祝我邘国国运昌隆!”
经过王畿月余的周旋,于正等人终于办成了册封之事,辞别了小宗伯和井氏宗族,他带领着众人再次急急忙忙赶回了邘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继位大典。
邘国重新得到王室册封,成为诸侯之一,自然邘邑上下人人皆是喜悦不已,不少邘氏老人更是喜极而泣,纷纷前往宗庙之中告慰祖先。
遗憾的是此次于正得到册封的邘国封爵只有第四等的“子爵”,跟原本的“公爵”整整相差三个等级。
原本王子郑得到于正的刻意亲近和投效,是非常积极地乐于促成此事的,毕竟册封诸侯对他威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更是张嘴许下“侯爵”或者“伯爵”的承诺,乐得于正连连道谢,大方地奉上了众多献金。
但是之后随着郑国使臣的不断求见,扬言若是于正得到了与郑国平起平坐的“伯爵”,甚至更高的“侯爵”,那么郑国是坚决不会承认的,更威胁有可能会重演当年的周郑交战故事。
这时王子郑暗弱的性格便开始显露,他没有魄力真的去彻底得罪王畿附近的大国郑国,害怕真的再次发生周郑交战之事而为此担责,根本上也是对重新立国的邘国能抵抗郑国没有太大的信心,因而便真的退让了。
若只是“子爵”或者“男爵”,只要继续向郑国俯首称臣,每年照旧献上贡金,那么郑国就有可能会予以承认。
这是王子郑给于正的回应,也是他两头妥协的结果,自然其实两方都是不满意的。也只有王子郑本人,还自以为他完美解决了难题。
见办法用尽,最后也只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于正等人更多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拿着好不容易得来的王室的“册命”走一步看一步,先回邘邑说。
邘邑众人包括邘氏宗族对此倒是持乐观的态度,虽然不是祖先的“公爵”,但“子爵”同样也是诸侯,彰显着邘国又重新复国了,再不是附庸之邦了。故而倒是急不可耐地要给于正择一吉日,举行继位大典。
先前城中对于典礼之事也是早有准备,黑山石城邑中于正的妻儿家眷,以及宫之奇大夫一家,甚至百里奚的故友蹇叔等人也都早已被接到了邘邑,一同共襄盛会。
可喜的是,因为于正已经达成了诸侯的成就,即便只是“邘子”,宫之奇却也是说话算话地主动投入了麾下,而蹇叔也在百里奚的劝说下,一起同殿为臣。
这三人,连同原黑山的六部主官,端木容、西门吉、左林、义宁、元锐、施展以及计察七人,总计十人,一并被于正恩赏赐于了“下大夫”之爵,也就是日后《邘国史》书中所记载的立国“十大夫”。
而宫之奇、百里奚、蹇叔三人因为年纪略大,因而也被称为“三老”,算是家臣中的智慧担当。
《礼记·王制》中其实对天子和诸侯士大夫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三公、九卿、二夫、八十一元士(上士)。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只是如今礼崩乐坏,各国士大夫的数量都普遍超额,于正自也有样学样,重新立国第一次分封就封了“十大夫”之多,上士也是封足了二十七人,中士和下士之爵更是足有百人之多。
就这,还有人为他们的将官叫屈呢,比如左濮功勋卓著,怎么新来的三个老头都能封“大夫”,他们的左濮大人就不能呢?
这自然是经过于正考量过的结果。一来左家若是父子二人共同封为大夫,便立即成了这邘国之中的第一名望之家,未免声势太过。二来左濮毕竟还年轻,也要适当压制使用,以免将来有封无可封之忧。
封完家臣,妻妾自然也是要有封赏的。
本来于正是有平妻的打算的,可是家臣们特别是那“三老”大夫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本就是要传告天下,重新树立邘国威望之事,务必事事正统,若出此事,岂不贻笑诸国。
三老还是从礼制的角度规劝于正,今时不同往日,身为国君的于正更要以身作则。
考虑到今天是喜庆日子,特别是宫之奇和蹇叔二人刚刚投效,于正也不欲君臣之间争个面红耳赤,便也只能不甘不愿地认了下来。
《礼记·昏义》: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诸侯的姬妾可以有很多,但是夫人却只能有一位。
结果还是出身高贵的燕姞为邘国夫人,至于为他诞下一子春兰,于正也只能用“如夫人”这样模棱两可的称号来安慰一下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