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海上起飞,奄遗在明,墨香榭,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邦和汪锃这一席谈话,可谓是坦诚相见了,之所以坦诚,或许就是他们两个是无官无职的原因吧。就像很多退休的官员,重新变人,开始说起真心话来。
张翠乔消失了,明兴学堂又少了一个老师,幸好影响都不大了,最早一届的学生要毕业了,留下一些人在学校里任教就可以了!
现在明兴学堂的重点都放在了陶弘义身上了,因为蜈蚣船和蒸汽船、飞行器三个项目都在陶弘义的带领下在做。
秦邦去找了陶弘义,考察蜈蚣船的进度,到了制造的现场,得知学生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工程师的级别,现场指挥着工匠们在加班加点地操作,这些学生将来都是国之栋梁啊!
秦邦现场问了一个学生,“现在的蜈蚣船到了一个什么进度啊?”
“秦老师,本来一周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我们在第一代蜈蚣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
“有什么改良?”
“甲板上增加了面积,预留了飞行器飞行的位置,这样以后的话,等我们飞行器制造成功,在大海上也可以起飞了,这些就不用再担心它的动力了!”
“你这个想法果然很精妙啊,你是怎么想到的啊!”
“这还是受秦老师的影响啊,我们蒸汽船为了解决远航补给的问题,目前解决方案,不是增程式动力嘛。飞行器的问题也是这样啊!同样是航程不足啊!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海上补给,一旦燃料不够,就落在就近的船上补给,加满了燃料后再起飞啊!”
“其实就是借物接力啦,原理都是很简单啊!”
秦邦突然佩服起这些学生来了,少读四书五经,脑子没有被条条框框的限制住,想象力就马上出来了!
不过解放学生的大脑,不仅仅是少读那些狗屁的自相矛盾的圣贤书,还要给他们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些孩子都是来自于穷苦的家庭,秦邦免去了他们的学费,另外还有补贴,他们不用再担心吃饭的问题,能一门心思地搞科研。
他还答应他们,如果毕业了,没有找到谋生之路,先留在十四行半工半读,这样就有了糊口的收入,继续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秦邦还从当地地主老财手里买了一块地,用来造房子,到时候给这些搞科研的学生居住。民间有很多能工巧匠发明了一样东西之后,后来再也没有提升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力继续搞下去了,为了吃饭住宿整日操心。
有些人为了买一个老破小的房子,或者自建一个栖身的蜗居,从周鸿伟的借贷行里借了钱,需要三十多年才能还清,有些还没活到还清贷款的时间,人就直接死掉了,一辈子的精力都是在为生存奔波,哪有精力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还有一些孩子,为了早点给家里挣点钱,去了马雨那里的商行打工,马雨为了压榨他们,每天都是白天干十二小时,晚上换一拨人再干十二小时,白天黑夜颠倒的在干,这些人都还不如纺纱机,制鞋机呢!秦邦的纺纱机和制鞋机,每周必须停下来一天,给机器进行保养。
毕竟这些机器不是一次性的,造一个或者从西洋采购一个回来都很贵的,若是不保养的话,坏了以后,损失就很大了!而马雨下面的雇工,都是短工,趁着年轻的时候还是有活干的,老了就没活干了。
这群年轻的孩子,每天干十几个小时,但也没钱买房,也没钱娶媳妇,若是想买房或者建房,以及想娶媳妇的话,又得去马雨下面的借贷行里去借,这借的都是高利贷,借三十两银子,得还九十两,若是中间有拖欠的话,很可能就变成了二百两。
就是借高利贷,也并不是那么好借。借贷行里借钱也看人的,若是你身体不是很好,一看就是个短命鬼的话,你就必须要签“接力贷”的契约!就是你要承诺这笔钱你父亲先还,父亲死了你还,你死了你儿子还!
不过马雨说,就是这种接力贷,他还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如果碰上他们家三代都是短命鬼的话,或者全家突然死光光,他这个钱就收不回来了。
马雨说,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如果他不肯借钱给他们,朝廷会借钱么?嘉靖皇帝会借钱么?还有那些穷亲戚会借钱给他们么?没有人会借的。他就像黑暗中的灯火,总会在人迷茫无助的时候,为人点亮前进的路。
秦邦认为马雨说的也没有错,确实,目前来说,只有马雨有能力到处借钱给别人。秦邦认为自己都办不到,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些学生,而这些学生以及他能帮助的人,人数都不上千,他也从来不宣传,因为你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一个年轻人走上社会,为了吃饭和住宿,三代都翻不了身,他怎么能去为国家搞科研发明呢?大家都一窝蜂地去考科举,入仕为官,但是当官的俸禄也是很低的啊,要想活的好,必须贪污,如果不贪污,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大明无官不贪,这种情况,皇帝也是心里有数的。
只要不危及皇上的江山,贪就贪吧,反正穷人的抗压能力都是很强的,只要家里还有一粒米,还有一条裤子,他们也不会造反的!
秦邦想,要给人找出不考科举,也能活的很好的路子,那就是把工业发展好,蛋糕做大一点,这样人人都能分一点。
但是有个学生家长并不认同,这个学生家里也很穷苦,在明兴学堂读了两年就退学了,全力以赴去学科举文了,砸锅卖铁地找私塾老师教四书五经。
家长说,从你这个学堂里出来,学的再好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给人家当短工嘛!如果人家肯让当个长工还可以考虑来你这儿读书,但是现在达官贵人招看大门的都只要年轻人,你在他那儿干个十年,他就让你滚蛋,老了,饭都没地方吃。
这位家长的担忧也不说不对,在马雨的带领下,整个大明王朝都实行了灵活用工,其实就是短工制。不愿意打短工的年轻人,宁愿去当海盗了,和洋人以及倭人混在一起。上次被卢子鸣杀掉的倭寇中,有一些就是这样的农家子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