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轩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旗国 第十四章 旗都冥诏,掌中有乾坤,古镜轩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御食坊,罗毅把能吃的、能带的都装进了储物腰带,再让御食坊把鸡蛋、鸭蛋、鸽子蛋全部煮熟,发好的面蒸成馒头,等做熟了让宫女们送到皇后娘娘的寝宫。
宫女和御食坊的人无比怪异地看着这位罗总军,这么多东西转眼就被搬空了,谁吃得了?这是不过了?怎么都觉得罗毅像是来打劫的。
返回皇后娘娘寝宫,宫女们已经将宫中的东西集中在厅堂中,罗毅也不废话,凡是有用的,能带的一并收走,又各屋检查了一番,拆了一块床板,在内室门前调整了一下心绪,平静地问“我能进来吗?”
李御医打开门,皇后娘娘躺在锦榻上盖着一条锦单,罗毅也没有废话和行礼,进门将床板放在地上,吩咐小翠给床板上铺好被褥。自己来到皇后娘娘身前,在她耳边低语一阵,皇后娘娘的眼神惊疑不定,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收走小翠收拾好的物品,储物腰带已经塞不下了,不少东西装进了皇帝的储物扳指,确定没落下什么,罗毅独自在厅堂中等待。
不一会儿,5名宫女从御食坊带回了所有做熟的鸡蛋和馒头等吃食,罗毅同样收起来,宫女们看到宫中东西都被搬空了,谁也不敢多言,罗毅叫过所有人吩咐道“你们都去佛堂,去给皇后娘娘和小皇子念平安经,念够一个时辰后,自行回宫!”
众宫女不解其意喏喏地应声,去了御园的佛堂。
当李御医出来告诉他娘娘刚刚经历完一次阵痛,可以坚持半刻钟,罗毅进门,将罗雨竹抱到铺好了被褥的床板上,小心地放好,托起门板,招呼皇后娘娘房内的4名侍女和李御医道“随我来。”
出了门,罗毅身前亮起黄光,化作一只黄色的光茧将门板和皇后全部包裹其中,光茧漂浮在他身前,大步流星地朝御园一侧的围墙而去。
旗都城墙上。
旗安年向西方眺望,看到西军个个如拼命三郎,携卷着满天尘土,带着无可睥睨的气势冲杀而来。西边的敌军调转方向,虎视眈眈地列阵等待。西军的冲锋很强,没有半分犹豫,一往无前。
离敌军越来越近,马上就要交锋,可敌军依然保持着阵型,没有任何变化,连弓都没有拉开的意思,“不好,有古怪!”旗安年心中升起不安的警兆。
就在此时,敌军动了,数十万人齐踏地面,大地轰轰,一根根竹枪从西军脚下冒出,密密麻麻,如雨后春笋,从后往前,几乎覆盖了西军所在的八成地面,始料不及的变故,打了西军一个措手不及,冒出的竹枪仅一击就有一半人被刺到,即便没有刺到,下一脚也会落在竹枪上,他们是用尽全力冲锋而来,奔跑中怎么来得及收脚,最让人痛心的是,腿或脚被刺穿,势必要倒地,地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枪尖,根根朝上的竹枪,倒下去扎到的就不只是脚,有的脸上血肉模糊,有的被刺中心脏,再也无法站起,刚刚沸腾的战场,一下变得诡异起来,“扑通扑通”成片成片的兵士地倒下,红色的鲜血替代了黄色的烟尘,惨叫声替代了喊杀声。西军将士惨不忍睹。
唯有前面冲过来的两成人马,已经跃过了竹枪区,但等着他们的是另一种绝杀。
冲得最快的有五千骑兵,后面是一万多步兵,被拉开了一些距离,由于敌军想一网打尽,直到步兵全部进入竹枪阵才启动,所以最前方的一批兵士被放了过来,他们身后就是竹枪阵,几乎断了退路,明知道会有陷阱,也不得不前行。
骑兵眼看就要接近敌军,突然地面塌陷,连人带马全部跌入深坑,坑中不仅有竹枪,还有很多燃油,无数团火焰被投入深坑,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遮蔽了西边的天空,如此布局,西军插翅难逃。
剩下的步兵被夹在火坑和竹枪阵中间,有聪明的,挥舞着兵器劈砍竹枪,打算开辟出一条道路回撤,然而敌人怎么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机会,这些地上都被泼过油,或埋着易燃之物。大火满天飞卷,风借火力。火借风威。很快将他们笼罩,一个个身影变得扭曲模糊,同时嗖嗖的箭矢雨点般落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生机泯灭。大火继续向着竹枪阵不断蔓延,完全是一网打尽的节奏,连受伤的兵士都不打算放过。
旗安年看到这里,悲叹一声,闭上双眼,不忍再看,知道大势已去,除了西边的敌军还在远处,其它方向的敌军已经冲了过来,都城中的所有将士杀出旗都,迎向敌军,浴血奋战。
旗安年叫过左丞相,递给他一个折子,吩咐道“爱卿,请你代朕宣告全城!”
左丞相惶恐地打开折子,看到标题,吓得脸上一阵抽搐,当即跪倒,眼中闪着泪花,哆哆嗦嗦地说道“陛下,您这是……万万不可啊,陛下!”
旗安年正色道“朕的圣喻,让你宣读,有何不可!大声点,让周贼也听到!”
左丞相眼含泪水,用袍袖拭了拭模糊的双眼,跪在地上,紧握折子,使用修为之力,开始宣读,声音传遍整个都城和战场
旗都冥诏
朕自旗历7577年登基,6载有余,受命笃弼,不敢懈怠,夙夜勤勉不辍,
恐负重托。掮国于身,负民于躯,无悔矣!岁岁循旧制,罔勤不誓,
故改制革新,格性扬志,以耀先德,上仁国兴,上戾国乱,遂削王权,
征官饷,以安民心,上用足而下不匮,乃国之道。然奸佞逐利不仁,
不省己身,竭民之财,役军之力,不虞天性,不迪率典,图先祖之伟业,
悖大旗之朝纲。朕举措不及,行妇人之仁,期奸佞通道义,至大厦倾于蚁穴,
上愧于祖宗,下累于苍生,朕之过,无所赦,驰骋沙场,以正朕心!
旗安年
这是一份罪己诏,主要意思是,我在旗历7577年登基,至今6年多,继承了先皇遗愿治理国家,每天早晚勤奋努力不敢放松,生怕辜负了先皇的重托,背负着国家和百姓的重任,无怨无悔。上千年按照过去的制度,很多后辈不思进取不约束自己,因此提出变革,主要是为了改变人的本心,竖立志向和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先辈的优良品德,国家的高层仁义贤德国家就能昌盛,反之,则国家就会衰亡,因此,消减了一些王权的力量,开始对他们征税,以此安抚百姓,国家国库充盈,百姓不缺衣食,是旗国的根本之道。
可是奸臣叛贼,只知道追求利益,从不反省自己,用各种方式截取百姓的钱财,把军队的兵士当苦力,不按照上天的本性,不遵循常法,如今还要图谋整个国家。
我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优柔寡断,期望奸臣逆贼能自我反省,致使整个旗国遭受生灵涂炭,对不起祖宗和百姓,我的过错无法宽恕,那就去战场杀敌,让自己心念通达。
这次周汝川一路杀过来,颠覆旗国,和旗安年的革新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说是导火索,借题发挥,周汝川的先辈为旗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得以封王,是异姓王。连续几代靠着封地和俸禄,没有一人考取到功名,无法进朝堂为官,因为姓周不姓旗,觉得旗国是在故意排挤他们,便有了反心,不断地扩张,增强实力。
旗安年虽然贵为皇子,后来成为太子,但一直非常用功勤勉,正如他自己所说夙夜不辍,极其看不惯那些世袭拿俸禄的王侯贵胄,觉得就是因为国家养着他们,这些人才不思进取,而且手中权利太大,在自己的封地肆意增加税赋,盘剥百姓,用各种手段吞并百姓的土地,让封地扩大。
旗安年认为国家的税赋应该一致,都是旗国的百姓,在旗国的土地上,无论在封地还是村落,不应有差别。还有吏制,封地内官员的任免国家可以不干涉,但俸禄应由封地支付,这是迫不得已的决定,朝廷指派了官员,封地要么打压弹劾,要么拉拢,这些人拿着国家的俸禄,不为国家做事,干脆放权,也甩出一定的包袱。
最后是律法,封地内,王公贵族为所欲为,自行制定律法,篡改旗国刑律,使得一国之内,没有标准的律法,这点让旗安年很恼火。
对于封地的税赋,国家一直分文不取,每年还要给这些王公贵族发俸禄,更是助长了他们游手好闲的作风,综上几点,登基后立刻改革规制,这就是“一语惊百官”的始末。不准这些人自己制定税制,不准扩张封地,不准更改律法,每年封地的收入和国家的俸禄要交纳一成的税赋,称为官饷,
政令一发顿时引起了王公贵族的强烈不满,周王伺机而动。其它王公贵族袖手旁观,大家都想沆瀣一气,吓唬一下旗安年,让他收回政令,一切恢复到从前,这样大家都好,他们对旗安年这个刚刚登基几年的皇帝没有那么多敬畏之心,才有了这次周王带兵长驱直入,能快速围困旗都的后果。
当然周王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坐拥百万大军,秘密向夏国借了五十万兵马。夏国一直对旗国虎视眈眈,不断地骚扰边境,曾经提出让旗国岁岁纳贡,俯首称臣,被旗国历代国君拒绝。这次和周王一拍即合,同时周王还串通了一位最重要的人物。这点旗安年知道时,为时已晚。
这份罪己诏之所以被称为冥诏,表明了旗安年要和敌人死战的决心,是视死如归的写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