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四章满眼风光北固楼(八),崇祯大明,春秋各半,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曲阜的热闹。
可以说是比许多地方过年时的热闹都要热闹。
说起来有些绕口,可事实上就是,少了头顶上的孔家,当地的百姓就仿佛搬走了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大山。
而引起的热闹轰动,也让驻扎在城外的营地中一阵骚动。
“审判结束了。”
孙传庭走出了临时营帐,瞧着远处衙门的方向。
“接下来就要靠孙将军了。”
李定国语气莫名,在他们的手上,就在今日,眼看着诺大的孔府就要烟消云散了,不由的心中多了一些惆怅。
“放心,衮州乱不起来。”
其他人都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了,现在轮到他出力气了,只要守好几个要道,别被敌人渗透道后方,那么接下张国维给力一点。
张鹤鸣的宣传到位一点。
就绝对翻不起大浪。
就怕的是一些人,铤而走险的在他们控制之外的地方搞大事。
不一会。
在曲阜审判完毕的三位年轻人就找上了营地。
“将军,外面三位断狱求见。”
一名士兵前来通报。
李定国和孙传庭对视一眼,知道是又有其他事情发生了。
“请他们进来。”
转眼,公孙明他们就走了进来,在学校之中他们也是受过军训的,所以行走之间也带着一丝军人的风范。
让看到来人的孙传庭眼中一喜,心中更加确定,皇上对于军人的优待。
“三位大明俊才,今日本将军才得以一见,实在是蓬荜生辉啊,做,快请坐。”
李定国也在观察着三位年轻人。
实在是太过年轻了一些,他并不是在以一个人的年龄来判断一个人的本事和学识,而是他明白在许多行业当中。
只有年龄才能够积累经验。
特别是在断案这方面。
“谢孙将军,我们三人前来,一是为了告别,而是为了借人。”
作为今日的主官,公孙明说出了来此的理由,或许是律法研究的多了,整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有些生硬。
“借人?”
“是的,孔家家主想要见皇上,这一点也在皇上的预料之内,随偶一为了路上的安全,就只能向将军借人了。”
“这样啊,我给你们一什人马,一百人随行应该够了吧?”
“够了。”
公孙明说话的时候,另两人并没有意见,三两下一件事情办完,正打算退出去的时候,却被孙传庭叫住。
“今日得见三位,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遇到,所以想请三位赏脸吃顿便饭。”
公孙明三人打量了孙传庭一眼,同时摇头道“不用了,孙将军还是不要随便见到我们才好。”
顿了顿又道“做好永远也不要见到我们。”
孙传庭一怔,随即恍然,苦笑道“是啊,最好永远也不要见到。”
心中暗叹见到了,就是自己被审判的时候,刚刚说话还是没多细想。
公孙明年轻的脸上,僵硬的一笑道“其实将军这样的人物,我们三人也是很佩服的,你们是以武力打出和平,打出稳定,我们则是以法律,来判别公正,给世人一个安稳的国家。”
另两人也跟着点头。
都是为了大明,只是职务不一样罢了。
“说的好。”
孙传庭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国家,为了百姓。”
三个为了让气氛热烈了不少。
可分别也在话语之后,说完三人就带着孙传庭给的那一什火枪兵走了出去,按理说这个地方他们是不应该来的,然而孔胤植的身份到底不一般。
为了避免路上出现其他状况,最好就是有随行的军队跟着。
“果真年少有为,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和别人拼酒说胡话呢。”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定国,回想起自己在这个年纪弄出来的荒唐事,莞尔一笑。
“谁说不是,大明的人才还是很多的,缺少的也不过是教育而已。”
在以前他还没有发现,皇上建立学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今日算是看到了结果。
更不要说分散在各处的那些官吏和送往道院继续深造的人。
虽然看起来没有儒生们多,可也已经渐渐的有了燎原之势,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不断的喷涌而出。
他坚信,用不了五年时间,大明一定比以前更加强大。
“你说咱们建设衮州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跟得上雍州和冀州?”
雍州和冀州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际上从开始到现在,基础建设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他们看着一斤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是以前的官员,绝对会给自己请功,认为干的不错,该升官发财了。
可落在皇上的眼中,也不过是还可以的评价。
“有了前两个地方的经验,在衮州的建设问题上,用该会快上不少,就是咱们手上缺少人才啊。”
淡淡的忧伤挂在了李定国的脸上,他从来没有这一刻,觉得人才是这样的紧缺。
不断的培养出来的学子,完全都是在揠苗助长,就这供不应求。
缺口大的,让他晚上睡觉都在数着手指头,那个人该往哪个位置上去,做到利用最大化。
让他比较欣慰的则是,这些年轻的官吏,都知道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很多的空位子等着他们。
居然没有听说有谁为了三瓜两枣,把自己给弄到工程队之中修路去。
不但如此啊,他看到那些好学的官吏们,闲暇时捧着书本还在继续学习,心底就是一阵汗颜。
他已经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的看过书了。
特别是在京师遇到顾横波的时候。
“我看够呛,这里虽然没有雍州多山,可水路也不少,清理河道是个大工程,还是需技术含量的人才行。”
技术含量这个词,如今也别孙传庭挂在了嘴边。
他觉得领兵打仗就是个技术活。
而且只有这个行当里,干的最好的才能够被称为将军。
“登州算时间应该已经拿下了,那个地方是有造船厂的,还有一些熟练工人,整合一下,只要有船,这些事情就不是事情。”
“你心里有数就成,这些东西我不懂,我只管衮州有没有匪患,有没有造反的混蛋。”
“呵呵,没听说过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吗?我觉得你应该把眼光放在凤阳,淮安,汝宁这一带。”
时光匆匆。
转眼已经到了五月底。
曲阜的断狱,从来都没有想过瞒着旁人。
所有的细节,也随着当地的百姓们,传播了出去,其中张鹤鸣下了大工夫的推广也是功不可没。
一时间让大明能够接到消息的人,一片哗然。
而随着孙传庭马不停蹄的推进衮州计划,如今也已经快速的进入了尾声。
随着各处要道的封锁。
让进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
唯一让李定国失望的则是,他们的行动再快,都不如当地的那些官吏逃跑的速度快,等到他们接受地方之后。
所得到的只有百姓,和一些无主的田产和房产。
额外的查抄贪官的收入,是一点都没有,更不要说当地的税收情况了。
全凭京师的李长庚,国库的其他钱财支撑着。
当然随着最开始的那些地方,慢慢的发展延伸,也是解决得了当地的许多不稳定要素。
金陵。
府衙当中。
马士英憔悴的脸上,满是疲惫。
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开会了,可就是僵持不下,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崇祯的攻势。
毕竟他们还是大明的子民,没有理由去指责朝廷查贪的决心。
如今金陵之中的拥挤,也让当地的物价,不断的上涨。
不说吃的,就说秦淮河上叫一个姑娘听歌曲子,都从原来最便宜的十个银元,涨到了现在的二十五个银元。
好一点的,更是有价无市。
来此的官吏,虽然拖家带口,可人家兜里有钱啊。
虽然没了收入的来源,可花起钱来也是眼都不眨一下,弄得他们当地的一些人,还以为自己才是那个穷鬼呢。
“孙传庭的军队,现在就停在凤阳府,据说他本人也在军营之中坐镇,皇上清理贪赃枉法的官吏,决心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
马士英虽然只是陈述了一下事实,可让朝堂之上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变了颜色。
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谁身上干净了?
都是经不住查的。
而能经得住查的,也都已经跑了,最有名的就是高弘图,户部尚书都不当了,独身一人跑到了京师脚下的高阳县。
当了一名县衙的教谕。
在别的地方,这就不是一个正经的官员,可在皇上重新规划了之后,也算是只低当地知县一级的正式官员。
下面管着的就是县城所有的学校和私塾。
另一个跑了的就更加让他们无语了,就是原登州巡抚袁可立,谁能够想到,当年费尽心机把人家赶走了。
最后却是给了人家一条生路。
如今和高弘图混在了一起,虽然没有什么身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可到底是有编制的,而且是经的起考验的人才。
他们拿到手的登州,才多长时间,就成了崇祯的治下。
虽然算起来整个大明都是皇上的治下,可如今的登州,他们别说插手了,所有的权利都已经丢失矣尽。
“是啊,连曲阜的孔家都没有放过,更被说咱们这些人了,必须想个办法,不然就要全家去修路。”
说道修路,阮大铖的嘴角就不由得抽搐。
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一些劳改的人惨杂其中,立刻就有些不对味了。
“孔家也是罪有应得,到现在都没有人前去给孔胤植求情,就很能说明问题。”
徐弘基也是无语,他是从凤阳县,一路来到金陵的。
也是见识过了那些被孔胤植敲诈过的官吏们,是怎样狼狈样,更知道了此人连自己的那些女媳都没有放过,可见其贪婪。
就是有些心疼,孔胤植弄到的那些金元,都便宜了坐镇衮州的李定国。
其实他是冤枉李定过了,在京师的公文没有下来之前,他可不敢动孔府的任何东西,还得派人小心翼翼的看守者。
免得当地百姓,见孔家没人了,心中气愤,或者也有眼红人家财富的,前去折腾一番,到底是圣人故居。
皇上也是对事不对人。
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些尊重的。
所以到现在,李定国还在哭穷,手上没钱,许多基础设施都没办法建设起来。
“咱们在看皇上该如何对待孔家,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不知诸位有何感想?”
汤国祚,明朝第代灵璧侯,凤阳府凤阳县人。
算起来和徐弘基是同乡。
两人在金陵的地位,也算相当,不过徐弘基人家是有着南京守备这个职务的,算是一个实权人物。
此时看到马士英再次问出这个强烈的话题。
悄悄的看了周围的大臣们一眼,都在低着头喝茶,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样,然而在一些细节处,却又能看到这些人心中的恐慌。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
自己的财富收回国有。
然后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世世代代的去做愚公。
愚公那是人能做的?
不过是骗一下外人罢了,说什么精神可嘉,看看最后还感动了天神。
可说出这个故事的人,却是从来都不想成为当中的主角。
“现在大明各个地方都在闹天灾,要不咱们把天人感应继续拿出来说说?”
定远侯邓文郁思索了好一会才拿出了一个看着很靠谱的办法,要是以前的皇帝没绝对会觉得自己的德行不好,需要向上天祷告。
可面对崇祯,还是算了吧。
“外面传了多少这样的说法,人家可有为他们的说辞改变过?”
阮大铖的户部尚书位置,还是没有捞到手,看着是在悬空,自己也因此努力了许久,到现在也隐约的明白了一点。
那就是给离开的高弘图准备的。
要是高弘图在皇上的手下混好了,自己好歹也能够落下几分人情,最后能有点好处。
可明白归明白,阮大铖心里还是不舒服,他的付出也不少啊。
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有些不是很中听。
“关于天人感应,说的而是很多,可都是一些小灾小患,要是突然来一个大的,肯定会起作用,毕竟老百姓可是很好骗的。”
定远侯邓文郁说出来的话,更是血淋淋的让人难受。
说的是事实。
却连包装一下都懒得包装了。
“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轻易能够遇到的,咱们集思广益,还是再想一点别的办法,不能真的靠老天爷吃饭,那是农民才需要的做派。”
马士英略过这个办法,他也想大明立刻来一场地震,而且还是很大的那种。
瞬间就能够把不利于他们的言论和形势颠倒过来。
“那些反贼也是没出息,怎么就轻易的被人给镇压了呢?建奴们也是一群没用的东西,都入关了,还攻打不下京师,也不知道他们在辽东的威风是吹出来的,还是怎么来的。”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宁化知县,以廉卓,征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巡按淮扬。山东水灾、蝗灾迭起,灾民就食淮扬,唐世济设立粥厂,并上奏拨漕运款救济,救活灾民十余万。调任督理漕储,巡视京营。
天启元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历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被权宦魏忠贤矫旨罢官。
记过人家来了南京之后,却成了左都御史,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是狠毒的人在大明做官就越是顺当。
唐世济说出来的话更毒,实际上,只要在这里的人,就没一个好人。
(本章完)
乐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