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武夷真形
入潼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武夷真形,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入潼关,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老道士走出大殿,两人转入侧廊一间孤零零的房间,老道士先行进去点燃油灯照亮全屋。
为了安全,江闻先取了些雄黄来到了刚才的山路上,沿途撒播以驱散腐骨毒的痕迹,防止对方连夜追踪。
只要等到天青露重,就留不下一丝痕迹了。
江闻倚在门口,回望夜色中暗蒙蒙的道观大殿,听着林间秋虫切切私语,只觉得林间松壑雾起,万籁至此俱寂。
屋里格外冰冷,元化子把手拢进衣袖里,点灯照亮了屋子的格局,其中一面墙全是各色药材的柜子,高低错落注满药名,空地上摆满了坛、炉、灶、鼎、釜、锅、罐,各式琳琅满目,单单阴阳丹炉,就藏有百眼炉、偃月炉、菊花炉多种样式。
“进来吧。”
除了各色设备,丹房里还设一张老旧的案几,几卷道经整齐放好,元化子平时应该经常在这里读书记事。
“真人,你看那两个孩子,要怎么救治才好?”江闻赶忙说道。
元化子嘴唇微微颤动,似乎默念着什么,正仔仔细细思索着。
“老道传承的医书里有记载,腐骨毒在上次肆虐后流传至西域回纥。此毒初时暂无性命之忧,后续却反复难解,会如落叶般在七七四十九日内,逐渐枯黄腐烂而死。”
江闻缓缓点头:“确实如此。所以我不敢随便施针推拿医治,生怕引发毒性反噬。”
“但依老道所知,究其毒脉根源并非传至西域回纥,实则就出自西域独有的七花三虫,样样足以致人死地。赘言一句,这毒的前身乃是前宋一门阴毒武功,名叫腐尸掌……”
江闻越听越耳熟,很谦虚好学地提问道:“真人,你要说的地方是不是朵干行都指挥使司的一个地方,叫错岔?”
元化子眉毛一挑:“不错,你怎么知道?”
江闻嘿嘿一笑,不再答话。
错岔的藏语意思为花海子,有数百个泉潦星列,远观如星宿璀璨,还有个汉名更广为人知——
星宿海!
江闻问道:“那该怎么办。”
“两个办法。一个是我们自己治,百毒经里提到过,腐骨毒可以用专治秽破臭恶,瘫烂势危的伤药控制毒发,再慢慢拔除毒根;另一个办法,则是去找下毒人取得解药,一日即可痊愈。”
屋外草木簌簌作响,元化子两手一摊,显得非常光棍。
自古医武相携,元化子说的也很清楚,世上是不存在绝对无解的毒药,最多无非是发作迅速、杀人隐秘,要是能对症下药、及时调理都会有转机,
江大掌门在房间里转了一圈,一拍手掌:“真人,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不喜欢受制于人的感觉,对方显然存心险恶,就怕那个喇嘛再偷偷下毒,两毒并起反而引爆伤势……我们还是自己动手吧!”
“那也可以,拿来吧。”
老道士一伸手,姿势舒展如绵,内蓄刚劲。
江闻下意识地往后一退,以巧劲向后折腰,躲过宁化子的魔掌。
“别突然动手啊,什么东西拿来?”
元化子一捋胡子,瞪眼说道:“金伤灵药啊,小还丹、大还丹、五龙丹、茯苓灵芝丸都行!不然你以为,不给诊金不添香火,老道能凭空拿出药来吗?”
“我上次的大钞都给你了,您好歹也是得道真人,怎么又掉钱眼里去了?我今晚是出去打架的,什么都没带呀……”
老道士神态怡然自若,做到了真正的宠辱不惊:“这座道观处处得花钱,老道同门兄弟七个,你该庆幸碰到的不是我师兄元宝道人……”
江闻苦着脸摸索着身上,翻遍了口袋,“喏,我连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就这块破石头,您要喜欢就拿去吧。”
话还没说完,摇曳的烛光照耀在了江闻手里的石头,老道的眼睛骤然睁大,眼部的皱纹都瞬间抻平,嘴巴猛然张开如狮子吼。
“那块石头给我!”
老道凝眉瞪目,使出了绵掌功夫,不带烟火气地从江闻手臂拂过,仍是用上了真劲。从老道这里偷师过的江闻看得出来,这一掌落到实处,必定筋断骨折!
江闻不敢硬碰硬,任由老道人把石头抢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良久才听到他开口。
“这个东西……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元化子的声音有些犹豫,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前分明只是一块被胡乱雕刻的石头。
“白莲教的人手里抢来的。”
江闻老老实实答复。
老道人抿着嘴微微摇头:“不对,不对……这分明是我道门的东西……”
“您是想说……此物与我有缘?”
江闻后撤半步,靠着墙小心说道。
“真人,您要喜欢就拿走,真的没必要。你要是再说句‘道友请留步’,那我可就翻脸了啊……”
老道士不悦地说道:“你真没看出这是什么吗?”
江闻摇了摇头。
在到手之后,他也研究过上面的划痕笔画。
这些圜转绵延的线条粗细不一、手法拙劣,光看一眼都觉得眼花缭乱,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复杂难写、笔法模糊的文字,他就更不可能认出里面含义。
元化子拿过纸笔,气运丹田地笔走龙蛇,竟然只是看了一眼、就把纷繁复杂的图案记了个八成,拓开展示到了纸面之上,并且缓缓说道。
“大王冕,玉女笏,十二重楼天游脊,玉麟回环九曲护,绝壁凌空听虎啸,寒泉跨虹隐龙渡……以老道所见,这石头上刻的根本就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图!”
“图?难道是藏宝图?!”
江闻头皮发麻,难道白莲教手里也有一幅武夷藏宝图?藏宝图还有批发的?
元化子嗤之以鼻,嫌弃着江闻的孤陋寡闻:“此乃武夷真形图!”
………
昏暗的油灯下,宁化子隐晦地告诉江闻,自古五岳就有真形图,皆为太上道祖所传,得之就如得山岳神韵,修道之士栖陷山谷,须得真形图佩之,则山中魑魅虎虫,一切妖毒皆莫能近。
这份武夷真形图却非道祖所传,相传是汉武建元六年,使者受之于武夷君,还涉及到一些旧闻故事。
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之子刘驹善丹药,有异术,兵败后逃到闽越国,此祸乱之始。
闽越王郢因之谗言日渐狂悖,自称能与神祇相通,断首复生。数年间先扰东瓯国,后攻南越国,终于惹怒了汉武帝。
面对叛乱,汉武帝派大行王恢和大司农韩安国,一出豫章,一出会稽,两路伐闽越。
但就在这途中,豫章的汉军皆失道迷途,于武夷山脉中徘徊月余都无法脱身,又被凿齿袭击,损失惨重,幸好得到一位神人,授以武夷真形图。
关于凿齿,大行王恢上书给喜好神仙异闻的汉武帝曰:「其面如革盾,黝泽,无眼、鼻、口、耳;常吐舌,赤如丹砂,长三四尺,向人噏张辄死。」
此时闽越王郢的弟弟馀善叛乱,将闽越王郢的人头交给了大行王恢,并婉言谢罪,终于平息了兵燹。
汉武帝听闻后,认为神君献图是天降祥瑞,便派人封武夷山君以示尊敬。
说完元化子喟然一叹,忽然指着外面问道:“江闻,你可知道这座道观叫什么名字?”
“会仙观嘛——我真的识字!”
老道人浑不在意,继续说道:“会仙观是南唐元宗之弟李良佐命名,他在入山修道时白日枯死,尸解不见之后已改名。老道重葺之时随手摘取,其实在三百年前雷火焚毁时,它的名字叫武夷宫,乃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
虽然元化子说得源流清晰,江闻却很难和眼前这个冷清的道观挂上关系。
“真人,这里既然曾经如此显赫,为什么现在名声不显?”
“当初闽越王郢的人头函封数月抵达长安,仍栩栩如生、鼻有微息,世人皆以为奇,因此这里又名万年宫,历代君王认为武夷山中藏有神仙寿享万年的奥秘,却历经历代屡求不得。”
“后来馀善又反,汉武见仙迹无望,在勦灭闽越后怒而下诏,尽迁闽越之人,并且祭祀武夷山君只能「以干鱼二,祀之」。”
江闻的额头冷汗落下,果然是能因为怀疑下蛊,就和自己儿子兵戎相见的汉武帝,小心眼犯了根本不避讳别人。
早在《周礼》中,就将食物分为“死、生、鲜、薨”四种,用于祭祀的“牲牢”必须是“生、鲜”的六畜。干鱼则属于“死、薨”。同样的,《礼记》中也规定了祭品要讲究“端正恭敬”,切成块就必须方方正正,用鱼就必须用完整一尾的鲜鱼。
干鱼剖腹掏肚明显属于不生、不鲜、不正、不全,这是汉武帝故意给了武夷君属于“死、薨”的祭品。
“不说闲话了,这份武夷真形图后来也被汉武帝论违禁,彻底从版籍中销毁绝世,今日得见意义非凡,我就拿来充当诊金药资吧。”
元化子说罢焚香祷告,摆开药炉,从柜子里拿出了一张皱巴巴的丹方,以掌展平。
“世人只知道少林的小还丹,今天老道就炼一炉道家太乙小还丹,让你开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