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诸侯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高分考生最佳安排,贞观天子,北诸侯王,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杨恭仁说完后,李智云不置可否的摇摇头。
“陛下可是觉得臣这么做不妥?”
“倒不是不妥,只是杨相未能看见他们的才智,着实令朕意想不到。”李智云说了一句,不顾杨恭仁冰住的脸色,接着又反问道:“此卷,若是杨相来答题,不知能否取得如此高分呢?”
能吗?
杨恭仁心里没底,卷子他也看过,绝对不简单,里面的问题森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便是他也不敢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
我能拿高分!
于是,杨恭仁道:“陛下不喜坐而论道之辈,需实干之人。分数再高,可若是没有为官经验,只怕也是不符合陛下的要求吧。臣觉得应该将他们下方地方,历练一番,而后委以重任,方是稳妥。”
幼呵,老杨长进了么,还知道用我的话来反驳我。
李智云笑笑,一锤定音道:“先让他们二人待在六部观政,每隔三个月,换一部,一年以后,观其表现,再将其外放。”
闻言,相国们脸色顿时起了变化。
六部观政!
皇帝这难道是在培养宰相之才?
何为六部观政?
简单而言,让韩瑗和王德真在礼吏工刑兵民六部轮流学习。只要他们考出来的分数对得起他们的智商,一年以后,这二人必能积累大量的理政经验。
将来外放出去,若是治理一方,成绩出众,调回中枢,不说青云直上,那也是一片坦途。
毕竟,资历摆在那里。
有多少相国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待在六部学习呢?
答桉是很少!
陈叔达道:“陛下,此举不妥。倘若以后科举士子在二百分以上的人都能进入六部观政,这对于六部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
李智云一笑,言道:“放心吧,这个问题,朕考虑过。将来科举考试,三年一次长安大考,每次,只取两百分以上,前三名考生在六部观政。至于其他录取的士子,外放地方为吏。”
闻言,陈叔达抿抿嘴,不再反驳。
显然,皇帝对于这一套流程已经准备齐全,他也劝阻不了。不过每次只取前三名,三年一考,倒不是不能接受。
杨恭仁咬咬嘴唇,想说什么,却无法说出口,最终只能答应。他有心提意见,告诉皇帝这么做不好,若是寒门甚至是平民都能进入前三名,难道还要提拔一个布衣卿相?
不过,看着皇帝已经决定的脸色,他终究是没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越劝反而越坏事。
能劝阻陛下的,恐怕也就杜如晦等人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唏嘘。原本以为这位少年天子,会是个听话的皇帝。
可没想到,自己看错了。
贞观皇帝的某些手段,甚至要比先帝更加的老辣。
相国们相继离开,李智云留下杜如晦和薛收。
“韩瑗和王德真二人在六部观政,你们为尚书左右仆射,可多多观察他们的品性才智。”
杜如晦颔首,“陛下放心,此二人,臣也想接触一二,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如考出来的分数那样,才智过人。”
李智云笑了笑,“好,那就劳烦你们了。”
“不敢。”二人齐声道:“遵旨。”
旋即,薛收和杜如晦离开政事堂。
走在路上,薛收忍不住道:“其实我觉得,陛下这么做,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却是一件好事。那韩瑗和王德真的试卷我看过,写的井井有条,至少也是胸有丘壑之人,若能善加教导,必为一方能吏。
此外,那试卷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古往今来,能取二百分的高分,便能证明那人绝不是读死书之辈。”
“是啊。”杜如晦凝重道:“不仅如此,其中还有涉猎朝政大政方针,陛下以及先帝诏书,实时之事。若是能一一答出来,可见那人不是什么闭门读书之辈,对于朝廷的事情,多有关注。”
“陛下此举,乃是为了取才智之士啊。”薛收感慨。
顿了顿,薛收又意味深长道:“杨相想尽力弱化科举,可他不曾想过,陛下既然决定改革科举,那就是主意已定。此刻,我已能想象出来,将来自科举走出来的才智之士,势必会更得陛下青睐。”
“你不青睐吗?”杜如晦笑着问。
薛收一怔,旋即嘿嘿一笑。
只有实力才能让人认可,而能答出来此番改革的科举试卷,并取得高分的士子,自然会让杜如晦和薛收认同。
翌日,两道圣旨,送往韩府和王府。
韩府。
“吾儿,为父此番托了你之功,可被陛下夸赞不少言语啊。”韩仲良靠着椅子,笑眯眯的和儿子聊天。
而韩瑗,则震惊的捧着圣旨。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考了个第一,居然被陛下允许待在六部轮流观政学习。
天哪。
这种事情,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吧。
“大人,这是真的吗?”他忍不住再一次询问韩仲良。
“这个问题,你已经问了三遍。”韩仲良说道:“为父可以郑重的告诉你,这是真的。”
他并不责怪儿子的多问,因为他刚刚得知消息的时候也被震惊的不行。
想当初,让儿子去参与科举,一来是为了陛下搞的科举改革,帮帮陛下的场子。二来也是给儿子多条路,进入仕途。
可是,万万没想到,陛下居然玩真的,给了所有人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六部观政,对于你来说,不,甚至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你一定要少言,多看,多学。不求你能在六部建立怎样的人脉,但是一定要学到东西。
如此一来,将来你外放地方为吏,处理事情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你表现的好,将来未尝不能成为陛下的肱骨之臣。”
“是,孩儿谨记在心。”韩瑗郑重答应。
他也是个有见识的,自然知道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是怎样一份机遇,若是不能把握,将来必将会后悔终生。
紧跟着,韩仲良道:“过两日朝廷休沐,你随为父逐一拜访几位明公。”
“敢问大人是哪几位?”
“自然是左仆射杜公,右仆射薛公,礼部赵公,兵部李公,刑部房公等人。你要在他们手底下待很长一段时间,一定要认识人,更要小心侍奉他们。”
“是。”韩瑗心里面微微激动起来。
这些宰相尚书,他以往只能从父亲嘴里听到,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离他们那么近。
这一切,都是陛下给机会啊。
紧跟着,他向韩仲良下跪。
“若无父亲指点,孩儿只怕会错失此番科举良机,请大人受孩儿一拜。”
韩仲良笑眯眯的承受乖儿子一拜,而后教诲道:“你记住,你有这样的机会,都是陛下恩德,将来一定要报效陛下,报效社稷。”
“是。”
韩瑗铿锵有力的答应。
文学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