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走天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九章 押解进京,大宁第一衙内,二马走天涯,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父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你忍心看着谢家都死在那断头刀下吗?”谢欢捂着脸道。
谢璇只是不停的唉声叹气并没有回答。
“父亲,别再迟疑了!您忍心看着太元这刚上二层楼就被斩首吗?”
好嘛,谢太元这个工具人每次都能被谢欢抬出来。
谢璇使劲摇了摇头道:“一定还有别的办法,他得罪的是谁?为何非要赶尽杀绝?”
“又是朱东志父子。不如去找王道问问?他和朱家父子有些交情。”
这会谢璇已经冷静了许多,一些事情也开始能想的清楚了。
“此事背后定有其他人在捣鬼,如果单纯是那县令父子他们肯定不敢与谢家斗,他们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浮标,水下应该有大鱼。”
谢欢觉得老爹已经恢复了朝廷宰辅的水准也便不再聒噪,他帮忙分析道:“那会是什么人想要我们谢家倒霉?王家还是韩家?难道是上次北伐的折子把韩家得罪了?”
谢璇思索了片刻道:“是皇家。”
“父亲,为何会觉得是皇家?皇家这些年可没折腾起浪花。”谢欢对父亲这个结论很是不解。
“王家现在处于蛰伏期,即便谢家下台了,王家也不会立即上台,太极宫那位可不会让王家再次掌权。韩家就更不可能了,一群兵痞莽夫。只可能是皇家想对四大世族分而治之,一个一个来。”谢璇缓缓道。
就在这时,专业宣旨的公公黄公公来到了值房门口。他看着谢璇道:“大司徒大人,皇上有口谕给您。”
谢璇在谢欢的搀扶下站起身,父子二人拱手道:“臣接旨。”
“昌兴县这次大捷要大力表彰朱东志,一应案犯着大司徒谢璇安排押解进京,交大理寺审理。”
对于泰安帝知道这事,谢璇父子一点也不惊讶,手握金蝉卫的泰安帝,至少消息是灵通的。
口谕很简短,但透露的信息很复杂。
首先泰安帝肯定了朱东志的表现,其次特意要求谢璇安排人押解案犯,最后审理交给了大理寺而不是金蝉卫衙门。
父子二人相视一眼便表示遵旨行事了,黄公公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去。
谢欢这下彻底确定这果然是皇家的意思,一是保护朱东志不被谢家收拾,二是担心谢家营救谢春,三恐怕是想让大理寺这个谢家的刀砍向谢家自己了。
……
朱庭隆在与老爹还有江南纺织公司料理好了一应的善后工作后决定赶紧赶回越州看看还能否赶上前往江陵城参加天下文会的大部队,如果实在赶不上那只能尽力去追了。
今天已经超过当初约定的出发时间一天了,朱庭隆只能祈祷张型带着的队伍能再多等自己一天。
昌兴县的文人们听说朱庭隆要代表大宁去参加天下文会,自发的组织来到了朱庭隆的大宅门口为其送行。
众文人们与有荣焉的看着朱庭隆,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的他们都有一腔热血,都想在文坛上给大宁争一份光。
如今他们垂垂老矣,但看着昌兴县的希望之星冉冉升起,走出了县城走出了越州,如今又要走向天下文会,就算是没有成为最璀璨的那颗星,他们也愿意为他鼓掌,毕竟这是自柳亚圣之后最为成功的昌兴县的读书人了。
“我们昌兴县的姓朱的读书人真是厉害,上次上五层楼的那个姓朱的如果也能去参加天下文会,那近二十年大宁文坛的盛事就是我们昌兴县专美了。”
“可不能这么说,咱们朱公子可比那个有出息多了,那个连个真名都不敢透露出来。”
“也不知道他早早从五层楼离开去干什么了,可能早就死了吧。”
“你们说什么呢?今天可是给朱清岳送行的,老提那家伙干什么?”
“对对对,看咱们这些老家伙。”
待朱庭隆踏上清岳号的船头,他对着支持他的这些文人雅士和自己的家人深深一揖。
在岸边的人们也对他拱手施礼,他们并不是对一个十八岁的孩子施礼,他们是对大宁文坛的希望施礼。
朱庭隆决定此次前往江陵城不带任何女眷,只带上元信、张怀、海福还有丁丙乙四个人,淼儿则被他留在了昌兴县。
至于新近收留的那个小萝莉迷糊,她整天痴迷于看《石头记》,只说过段时间会有人来寻她。
考虑到她是倭奴国人,而朱庭隆他们自然是不会把她送回倭奴国的,只能等过段日子看看是否真的有人来寻她再做打算。
按照朱庭隆的想法,把她留下跟淼儿一起陪着自己也是可以勉强接受的,睁眼就是两个软妹子,每天的心情都会是大好的。
丁丙乙师从包打听如今也在情报探听追踪反追踪方面小有所成,所以朱庭隆专门点名让他陪着自己去江陵城。
除此之外,朱庭隆还明确要求,缴获的那十艘大船要在他出发三天以后出发去江陵城,朱大衙内要进行一次大采购。
而另一边的张型带着的越州学宫代表队实际已经在昨日就出发了,他们不能再继续等了,三日后天下文会就要开始了,如果代表队没有及时出现则视为弃权,至于单个人晚到的行为,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大宁的另一支代表队是唐祭酒带领的国子监代表队,他们几乎与越州学宫代表队同一天出发,不过由于京城到江陵城的路程更近,实际他们可以早到一天。
同样要去参加天下文会的还有郑国的太学代表队,平国的太学代表队和陇右学宫代表队。
郑国的太学代表队这次铆足了劲争取不垫底,不过郑国的大部分官员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他们向来是以武功论英雄,只有他们的太子喜欢这些文绉绉的东西。
郑国的太子殿下倒是很支持太学生,他亲自送太学生们从邺城的东门出城前去江陵城。邺城的东门一般是用来送出征的大将的,太子这次打开东门送太学生也在给朝廷传达一个信号。
太学生们自是备受鼓舞,纷纷扬言要把南朝和平国的学子都比下去,给郑国给太子一个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