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猫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66 行业内部,灾难艺术家,七七家d猫猫,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月第二周,“游客”点映。
十月第四周,“人类清除计划”公映。
也正是在“人类清除计划”首映前夕,“兰川日报”撰写了一篇专题报道,聚焦在兰川过去两年最炙手可热的新人导演身上:
“陆潜的不败神话,到底能够延续到什么时候?”
这一篇专题报道,可谓是另辟蹊径、奇思妙想。
开篇,“兰川日报”就率先提出一个灵魂拷问,所谓的“不败神话”是否真的存在?
就在其他媒体全部纷纷惊叹“游客”单馆票房创造历史的时候,“兰川日报”却与众不同地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从方方面面来看,陆潜目前为止的作品数量还是太少:
即使加上担任制作人的“疾速追杀”,陆潜的作品也就只有三部,百发百中全部成功,另外勉强可以再加上担任编剧的“解除好友2”,那算是半部,但这也应该称为“三连胜”,最多“四连胜”,而不是“保持不败”。
在竞技体育世界里,三连胜、五连胜、十连胜都只是“连胜俱乐部”而已,三十连胜、五十连胜和赛季不败等等才能够被称为“神话”,从连胜纪录到不败神话之间,隔着一条量变到质变的鸿沟,无法轻易飞跃。
当然,娱乐产业,又是另外一回事。
距今整整二十年前,汤守一连续五部领衔主演的电影票房突破十亿,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突破性壮举。
困难之处,不仅在于连续,同时还在于五部作品全部都是不同类型不同角色,这也意味着观众们是真正为了汤守一走进电影院的,于是史无前例地创造了“票房巨星”的概念,一举奠定汤守一的业内地位。
一直到二十年后的现在,全球票房市场越来越繁荣,票房数字破十亿已经不再是新闻,破百亿才是。
然而,“连续五部”领衔主演的作品,又稳定又强势地突破十亿门槛,依旧困难无比,除了汤守一之外,也只有另外两位演员完成如此壮举。
就连唐生也没有能够做到。
事实上,业内媒体从来没有将“不败神话”的头衔放在唐生身上。
原因?
脱离超级英雄的荧幕形象,唐生的市场号召力就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观众走进电影院并不是因为唐生,而是因为超级英雄。
所以,人们称呼唐生为“业内片酬第一人”,却不会称呼唐生为“票房巨星”,更不是“不败神话”。
如果更进一步的话,业内媒体普遍认为,“巨星”时代已经过去,“版权”时代正式到来。
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观众们走进电影院的动力和原因,在二十年间发生了变化:
曾几何时,观众们因为自己喜欢的演员而走进电影院,但现在,观众们则因为自己喜欢的漫画角色/超级英雄/原著而走进电影院,这也意味着,话语权正在从艺术创作者身上转移到电影公司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奥才被称为“兰川的最后一个巨星”,在他之后,时代就翻天覆地。
某种角度来说,在当下,观众依旧会因为导演而走进电影院,“导演”的光环正在一步一步取代演员的个人魅力。
但同时,以神奇影业、流光影业为首的巨头们,又正在一步一步毁灭“导演”神话,他们试图将电影打造成为流水线产物,导演也正在和演员们一样都成为其中一个随时可以替换也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
导演们对电影院的坚持,对超级英雄电影的排斥,从本质来说,并不是排斥超级英雄本身,而是排斥电影成为那些资本巨头的敛财工具,保留电影作为“第八艺术”的创作灵感,这也是时代当下的主题。
可以这样说,流媒体平台、超级英雄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争……全部都是时代转折点的剖面。
至于接下来,时代洪流到底会走向何方,就只有时间才能够给出答案了。
视线,重新回到陆潜身上。
显然,陆潜暂时没有能够达到唐生的高度,更不要说汤守一了,媒体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试图造神,有种“德不配位”的即视感。
那么,陆潜的“不败神话”,又是怎么来得呢?
其实,原因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在“兰川日报”看来,陆潜横空出世的故事是带有一股神话色彩的。
从负面新闻开始,到“解除好友”横空出世;再到争议之中的坦然与真诚,随后引领复古动作电影风潮复苏,并且由“突袭”推向巅峰;然后又华丽转身,在蔚海电影节斩获奖项。
一路走来,凝聚在陆潜身上的争议与光环,碰撞出难以置信的色彩。
同时,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成功更是打破壁垒,在不同层次不同阶级不同爱好的观众之间打通一条渠道,引发热议之余,甚至还成功引起流量的注意,开辟出全新战场。
“不败”。
这就是对陆潜崛起之路的最好总结,是关于电影评价的,是关于利润回报率的,也是关于公众形象的。
谁能够想到,陆潜居然会成为博翰的品牌代言人,就好像没有人能够想到“解除好友”能够卷走二十八亿票房一样。
最重要的是,这还是对电影产业现阶段动荡与转折的一种窥探:
“陆潜VS流光影业”,某种角度来说,正在悄无声息地折射着“导演VS电影公司”的缩影。
整个电影产业里,像陆潜这样争夺电影创作话语权的导演,数不胜数;同时,像施文勋那样被电影公司招安成为超级英雄电影流水线工人的导演,也正在渐渐增多。
而陆潜,只是其中之一。
但得益于陆潜自身的色彩,从登场的一开始,他就与流光影业站在了对立面,并且一次又一次引导了对抗与竞争。
“兰川日报”试图重新审视陆潜的崛起之路,“解除好友”打破院线冷遇的封锁,“突袭”正面击败“老板超速”和“青青”,甚至就连“疾速追杀”压制“绅士密令”也可以看作是“话语权”争夺的一次场外延伸。
这,意味着什么?
在电影公司试图彻底将电影流水线化、商品化的当下,依旧坚持电影应该作为艺术创作形式存在的导演们持续不断地发出声音,自然而然,“导演风格化作品VS流水线制作”的对决,也就成为竞争市场的一个表象化举动。
而陆潜,至今保持不败。
这,才是“不败神话”的真正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