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势力初成,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徐狂,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武英殿内又是一日争吵,今天充当主力的居然是李高炽,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费力和徐辉组争辩。
倒不是李高炽非要站出来,事实是……李高煦压根就不搭理徐辉组!
因为昨日军报传来,北上抗击蒙古的大军……说是一支大军,实际上是分开的,就连后勤补给都是分开的。
北地都被李棣打残了……要知道当年燕军不仅东进南下,打到山东,也向西进军,攻打山西,官军连连溃败。
蒙古南侵,朝中因为党争择将拖延……都拖延到蒙古人都觉得不正常了,因为野战中基本就没碰到什么官军。
在这段时间内,蒙古人舍大城重镇,骑兵绕过了北平,南下劫掠,似有窥探中原腹地虚实之心。
铁选领军从河间府进军,身后就是山东,小有斩获。
淇国公丘富率军取道真定府,这儿早在五年前就归属燕王管辖,两战击败数千南下的蒙古骑兵。
军报传来后,徐辉组“建议”两军迅速北上,驱逐蒙古人,稳固北疆,安抚地方。
李高煦都懒得开口,没有他的点头,淇国公丘富只会按部就班……以不吃败战,不损失兵力为首,这都是他如今的底气所在。
于是,李高炽只能站出来,以蒙人狡诈,不可妄进的理由,“劝说”徐辉组徐徐图之。
好吧,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而侧殿里正在陪着徐氏批阅奏折的李允熥都快笑出声了。
李高炽口口声声……大军北上,粮道太长,需小心谨慎,军国大事,不可妄进。
而徐辉组口口声声……北疆百姓以是朝廷子民,如今大军小胜,但奋勇向前,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好吧,都掉了个。
李高炽为朝廷担心,徐辉组为燕地担忧。
但其实正殿侧殿,只要脑子没进水的,都知道今天大伙儿完全都是在瞎扯淡。
铁选会听燕王一脉的指挥吗?
丘富会听徐辉组的命令吗?
吏部尚书张紞不咸不淡的劝了几句……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话将徐辉组、李高炽都堵的胸闷……一个魏国公,一个燕王,至少这时候还没资格称君呢。
侧殿的李允熥终于噗嗤笑出声了,低声说:“四婶,昭季公这话说得阴阳怪气……”
徐氏轻轻叹了口气,想了想才说:“张公说得也在理,只是两军彼此提防……”
“礼送出境呗。”李允熥随口道:“打了五年大战,蒙古哪里有不趁着捡便宜的道理?”
“但之前三十年来,皇组父数度北伐,蒙古胆裂,此次不过虚张声势,窥探虚实而已。”
一旁的中书舍人杨应能不由得心想,陛下这些心思……之前还是吴王的时候,可从来没表现出来过。
这四个多月以来,知晓内情的三个人,杨应能、王钺、常宽曾经一度失望,但很快得以振奋,从种种细节来看,陛下绝不可能坐以待毙。
常宽、王钺身居深宫,虽然也能外出,但毕竟不得自由,内外通传消息主要就是以杨应能为首。
同时,在李允熥的允许下,杨应能开始接触多位昔日同僚,有的在明,有的在暗。
比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景清,就是暗,杨应能谨慎的没有与其接触,只是书信传报了两次,此外李允熥还添上一个名字,现任礼部侍郎黄观。
得益于对剧本的研究,李允熥对黄观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一方面在于历史上李棣登基之后,黄观与妻子分处两地,均投水自尽,另一方面在于黄观是明朝唯一的连中三元,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六首状元……李棣登基之后,将黄观的名字从进士录中删除。
这一世,黄观没有投水自尽,而是在李棣被炸死之后,悄无声息的回到了金陵,出现在李允熥登基大典上,沉默的担任原职礼部右侍郎。
地位最高的就是景清和黄观,一个是有资格入武英殿议事,另一个是少宗伯,都是朝中显贵,杨应能并没有现身。
除此之外,即使是中层官员,就算之前是李允炆的死忠,杨应能也谨慎的以书信联络……比如户部郎中史仲彬、太仆寺少卿廖平、通政司右参议宋和。
只有那些低层官员,杨应能才会亲自出面,这些人在名单中占了绝大多数,分散在朝中各处。
有翰林院的编修、待诏,有都察院的御史,有六部的主事,有六科的给事中。
杨应能并不能保证这些人都始终不变,但至少出意外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他也曾经想过,一旦事泄,当尽早自尽,以免牵连陛下。
而自己得以任中书舍人,伴帝君身侧……至少明面上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之前任吴王府教授。
杨应能还在心里琢磨,那边李允熥打着哈欠丢开笔,“四婶,侄儿先回去……”
“陛下稍候。”徐氏打断道:“今日还请陛下召见道衍禅师。”
“啊?”李允熥眨眨眼,“好久没见过那和尚了。”
“大师隐居金陵城外寺庙,不为俗事所扰。”走近的李高炽笑道:“今日大师有故友来访,所以才一同来拜见陛下。”
李允熥瞄了眼后面的李高煦,嗯嗯了两声,“要不六哥、老九替我见见吧。”
印象中,历史上的道衍是站在李高炽这一边的,后来李棣迁都北平,李高炽以东宫太子的身份留在南京监国,道衍兼太子太师辅佐。
李高煦没吭声,李高炽偷眼看看徐氏的脸色,笑道:“陛下还是接见的好……”
“好好好,反正一个傀儡皇帝,任由你们哥俩摆布。”李允熥四仰八叉的倒在榻上,“叫来呗,聊上几句,我再回避就是。”
李高炽苦笑道:“陛下说笑了……”
“六哥,咱俩就不用那啥了……”李允熥又打了个哈欠。
道衍是前燕王李棣的谋主,虽然现在李棣已经死了,但道衍依旧对燕王一脉上至燕王太妃徐氏、燕王李高炽、赵王李高煦,以及大量的燕军将校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力。
而且因为李棣的死,道衍的威望没有得以自觉的抑制压制,而是渐渐散开……这里面,也有穿越者五年前为道衍和尚造势的原因。
道衍和燕王一脉议事,李允熥自然是要避嫌的。
管你们商议什么……反正……昨晚差一点点就能睡进去了,今晚再努力一把,争取通关!
但我是真的认床啊,好困啊。
脚步声响,已有小太监领着人来了……徐氏放下笔,侧头居然没看见陛下,愣了下才发现李允熥向后倒在榻上。
“啪!”
“啊!”李允熥一跃而起,茫然四顾,“谁……谁行刺……呃……”
对面的李高炽和李高煦都在嘴角抽搐,行刺?
陛下您知不知道,刚才都打呼了!
已经走到近处道衍和尚脚步放慢,看着一脸茫然的年轻君王……心想这是真情流露,还是装傻充愣?
如果是装傻充愣……这演技比李棣可要高明的多啊!
“陛下!”
这是徐氏从牙齿缝里迸出的话。
李允熥终于回过神来,揉了揉朦胧睡眼,端端正正的坐下,嘴唇微启,“四婶,你真也太狠了,劲道不比阿锦小啊!”
正巧那边李高炽、李高煦已经迎了上去,徐氏脸颊微红,左手掌不自觉的的捏成拳头,清晰的感觉到掌心的潮湿。
刚才,眼见臣子觐见,陛下贪睡,就是这只左手掌,狠狠的拍在了李允熥的大腿上。
“方外人拜见陛下。”
“起来吧。”李允熥无精打采的说:“大师,好久不见了,还以为你回乡娶妻复生子了呢。”
“陛下!”徐氏忍无可忍,斥道:“身为帝王,召见臣子,当端谨守礼。”
“四婶,大师是方外人,不算臣子吧?”李允熥嘀咕道:“再说了,娶妻生子是大事……他反正也算不上个正经和尚。”
道衍那张老脸……来来来,陛下你来说说,我怎么就不正经了?!
现在道衍可以确定,不仅仅是黑衣宰相,关于自己那些阴私的流言蜚语,十成十也是这位陛下当年放出去的!
还有脸说我是“黑衣宰相”,你自己比我黑的多好不好!
李允熥还振振有词呢,“当日不是他最先提出,逼着我登基做个傀儡皇帝……不,替罪羊的吗?”
“四婶,侄儿总不能找你们出气,呃,也出不了气,也没办法找魏国公出气!”
“早就想找这秃……”
一直冷眼旁观的中年人长笑一声,声音虽然不大,却极富穿透力,缓步上前,走了十几步,笑声居然一直没停下。
李允熥总算闭上嘴巴了,好奇的看着这个中年人……肺活量真够牛的啊!
中年人上前施礼,“太妃可还识得旧人否?”
李允熥嘴角动了动,这话说得……好像是老情人重逢似的!
“多年未见,袁先生愈发年轻了。”徐氏行了半礼,“真如神仙中人。”
这位袁先生爽朗一笑,转头看向李允熥,“乡野小民袁珙拜见陛下。”
“袁珙?”李允熥歪着脑袋想了想,突然神情一滞,“你是袁珙?!”
“陛下听说过小民?”
李允熥努力控制本能就要转向右侧的头颅……那边站着的只有一个人,道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