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5章 掏钱,大昏君,天铠,海棠搜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对例如这样的举动十分疑惑。
难道这事去警告那位大臣了?还是说了什么?
他们都猜不到李儒这么做的意图和用意。
但是此时,那位大臣却再次表示:“但是臣愿意全力支持太子,给百姓施粥!国库银子不够,臣愿意从自己的府库当中,将自己省衣节食攒下的银两尽数捐出!这也算是臣为大隆百姓尽的一点心意!”
李儒听到那位大臣顺着自己的意思说出了这番话,心中一定。
然后他便立刻开口:“这位大人一心为了百姓,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好官啊!这般体恤国库不丰,竟肯用自己的家底填补,实在是忠君爱国之典范,一心为民的青天啊!有这样的朝臣,我大隆何愁不兴?我大隆百姓何愁生活不宁?”
李儒立马就这位大臣的一番话,开始了各种夸大的吹嘘,以各种方式给那位大臣戴高帽。
然后,他自然是不会放过其他朝臣的。
“咱们朝堂之上,也不不止这么一位大人是肯为国出力,为百姓谋福的!其他大人也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若是能够有机会,为父皇出一份,为大隆出一份力,我想,他们定然是不会拒绝的!而能够为百姓尽心,表明他们的爱民如子之心,大人们也定然是不会有所迟疑的!”
李儒继续堆砌上各种辞藻,几乎是将安歇大臣架在火上烤。
但是那些大臣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却并没有想到这些,反而因为这些都是好话,他们听着还觉得十分舒心。
有些骨头轻一些的,停了李儒不断的往大处说的赞扬,已经感觉自己飘飘然入在云端之中,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李儒自然不会给他们反应过来的时间。
“诸位大人都是忧国忧民的好过,这次为百姓施粥,也是一件为百姓谋福的好事,大人自然是支持的。只不过这国库空虚,没有办法。但是大人们这么为国为民,自然是要为父皇分忧的!大人们平日里受百姓供奉,得以有俸禄度日。想来诸位大人那么清廉,应当也是至少小有积蓄的。自然是愿意为百姓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的!”
李儒直接选择学习现代的道德绑架大法,让这些朝臣不得不掏出自己的家底来,填补这次百姓施粥所缺少的款项。
既然说国库没有钱,那就是没有钱好了。
那么既然国库有了困难,他们这些为国为民、忠心耿耿的大臣,自然是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
要之大这个时代的大臣们,特别是文官,那是特别注重名声的,这道德绑架对于他们,可以说是更家的好用。
毕竟他们是官员,是朝廷的人,本身就是被这些名声束缚着的,他么就只能做好官,只能有清廉的名声,只能是为国为民忠心的官员。
不然的话,没有以为掌权者,会容忍他们继续在这个官位上的。
所以说,这一招不得不说是有奇效的。
李儒看着那些官员似乎被自己夸得有些飘飘然了,一个个昂首挺胸的,似乎十分骄傲。
于是李儒话音一转:“想来诸位大人是愿意为百姓出这一份力,愿意一起掏出自己的积蓄,及百姓之所急,为百姓施粥的吧?”
李儒这话一出,有几位大臣直接开口应下。
“我等承蒙陛下不弃,忝为朝臣,自然是要为百姓谋福,为国家出力的。这等事,我等自然是义不容辞!”
有些人却是经过这人这么一说,就有些反应过来了,但是在李儒这些话的逼迫下,却也是不得不表态。
他们若是不应下,那他们岂不是就不是为国为民的忠臣了?就不是一个一心为民谋福的清官了?
之后李儒会用什么话来应对他们,他们也是不敢想的。
所以他们便都值得捏着鼻子应下了。
不管怎么说这,在这种时候,头上带着高帽,也由不得他么不答应。
李世隆听到群臣都应下了,便以为此事已经解决了,便开口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都已经应下了,那么久要配合太子办好此事才对。”
李儒听到李世隆似乎是想要让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立马出声叫停。
毕竟如果再这些人答应下来的手,笔尖具体的金额确定下来,记录下来,怕是泽泻老油条之后剧会一拖再拖,或者是装傻充愣的,或者是直接敷衍了事。
那样的话,他之前所做的那些都是无济于事,都成了白费功夫了!
李儒自然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事情就这样发生。
有时候李儒立刻开口:“父皇!”
他这一声,成功的让李世隆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再说。
“父皇,既然诸位大人们已经应下,那我们便应当趁热打铁,将诸位大人为民的心意都记录下来才对。日后也好叫百姓们知道,都有哪些国之重臣,为他们这一次的施粥,出了力的。”
李儒立刻说出了自己的打算,然后不等其他人说什么辩解反驳,直接命人去将笔墨纸砚取来。
那小太监动作也是很快,立刻就将东西取来了。
“还请景公公将诸位大人捐的款项都一一记录下来,也当众宣读一遍,也好让诸位大人们听听,是否有错漏的。当然了,也能够让诸位知道,自己与他们的心意是否有所差别。”
李儒一番言语暗示,本来打算敷衍了事的人,此时却是不得不改变了主意。
这样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可是耍不了什么花招的。
毕竟还有李儒在这里盯着,可不会任由他们敷衍过去。
而且,这把当中念出来,当真是公开处刑。
真是谁少谁尴尬。
这些人不由得在心中对李儒咒骂几句,但是面上却是分毫不敢表露出来。
而景公公却是听从了李儒的话,当下走到了一旁设下的桌案前,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然后便拿出一张纸展开,准备着记录下来。
而且记录下来的同时,他还不忘记将每一位大臣与其捐出的金额都念上一遍,而且一定是要吐字清晰,没有半分增减错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